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蓄力量,储备人才;其次,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这一共同理想信念做精神支撑,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活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舆论,倡导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适应了青年学生发展的新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体系的完整性能够给当代青年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能够提供一般的方法论。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有助于青年人在未来发展中把握主动,实现人生梦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在教育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理论灌输为主,授课多采取“大合班”,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不仅教育形式枯燥,不易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此外,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甚至在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根本就不安排实践环节。其次,理论教育队伍素质结构制约教育水平,具体表现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目标不明确、数量难保证、后备队伍匮乏和知识素养有待提高等。再次,教育期望值与学生现实水平脱节,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水平期望值较高。但不容质疑的是,受国际、国内、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对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知识点的记忆层面。最后,信仰的多元化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压力,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社会思潮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信仰选择。再加上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面临着一些困难的考验,青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信仰的确立时期,还不够成熟和稳固,容易因为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存在而产生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从而影响到自己信仰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统一性,首先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统一性,具体体现在,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灵魂地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旗帜和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始终把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和突出马克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人生观表明,任何个人都必须依靠社会而存在,个人的价值、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以及选择的人生道路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保持一致才能最终实现。脱离了社会现实,背离了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单纯追求所谓的个人价值都是不能实现的,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体现出的人生观是一致的。与马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统一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内容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引导人们的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一致的,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弘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性还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求的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核心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指导思想,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求所决定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代要求,任何一个青年学生要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要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树立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要求,青年群体最富有爱国激情和创造热情,是振兴民族精神和进行生产创造的生力军。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水平怎么去检验?就是去考察他们是否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程度和水平作为向马克思主义者靠拢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广大青年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努力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内容。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性的基础上,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品质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大众化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全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引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建设方面。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有效机制,在马克思主义学习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学习,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反复实践、反复锤炼而来的真理。二是以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舆论引导机制,营造全社会都在讨论共同理想,都在关注共同理想,都在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的舆论氛围。在这种氛围里面,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把自身发展进步的愿望和要求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旗帜下来。三是坚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抓手,建立研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长规律的有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与青年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富于创造意识的特点完全吻合。牢牢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两个主题去研究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确定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项目和载体,使青年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和载体的过程中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努力。四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评价的有效机制,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水平和成果的评价机制,及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及时调整思路,从而达到规范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目的。根据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际情况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评价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 (一)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三) 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意义
  •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 (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本质
  • (二)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和培养原则
  • (一) 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 (二)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提出
  • (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原则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性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统一性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求统一性
  •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品质对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借鉴意义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引领作用
  •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大众化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全员化
  • (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