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柳珊瑚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研究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对于寻找新药,防治疾病,丰富海洋药物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合成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其它的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具有借鉴意义。柳珊瑚Paraplexaura sp.为珊瑚虫纲(Anthozoa),柳珊瑚目(Gorgonacea),丛柳珊瑚科(Plexauridae)动物,文献检索证实,未见Paraplexaura sp.禹柳珊瑚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本论文对采自湛江硇洲岛的丛柳珊瑚Paraplexaura sp.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对丛柳珊瑚Paraplexaura sp.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运用薄层色谱、常压柱色谱、加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得到16个化合物,运用ESI-MS, EI-MS,1H NMR,13C NMR等波谱和光谱技术解析了其中14个的结构,其中从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从正丁醇层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4-二氯苯甲酸(1),鲨肝醇(2),胆甾-4-烯-3β,6β-二醇(3),神经酰胺(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4),胸腺嘧啶(5),1,3-二甲基尿嘧啶(6),尿嘧啶核苷(7),咖啡碱(8),氨茶碱(9),胸腺嘧啶脱氧核苷(10),N-[1-[(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l]-2-hydroxy-8-methyl-3,7-heptadecadienyl]-2-hydroxy-(11a), (2S,3R,4E,8Z)-2-N-[1-(β-葡萄糖甲苷)]-(3-羟基-9-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二十七碳酰胺(11b),正十四碳酸(12a),正十五碳酸(12b),正十六碳酸(又名棕榈酸)(12c),环(甘-脯)二肽(13),4-(2-氨乙基)-N,N-二乙苯胺(14)。其中11b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属珊瑚中分离得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孤芳不自赏——独居深海的金柳珊瑚[J]. 大自然 2019(04)
- [2].丛柳珊瑚Euplexaura rhipidalis中细胞毒活性二萜成分分析[J]. 广西科学 2013(04)
- [3].柳珊瑚Dichotella gemmacea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4(02)
- [4].中国南海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assapo reticulata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4(05)
- [5].中国南海高领类尖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3(05)
- [6].小月柳珊瑚中孕甾烷类的化学成分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1)
- [7].丛柳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06)
- [8].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中几个含氮化合物[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3)
- [9].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化学防御物质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8(05)
- [10].柳珊瑚Leptogorgia rigida中甾体类成分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9(04)
- [11].柳珊瑚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GAA0009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抗菌和抗附着活性[J]. 微生物学报 2013(09)
- [12].北部湾网状软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J]. 广西科学 2013(02)
- [13].中国南海花刺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3(04)
- [14].中国南海聚裂丛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2(05)
- [15].中国南海网状软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1(03)
- [16].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04)
- [17].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中的三个神经酰胺[J]. 中草药 2010(06)
- [18].1株花柳珊瑚来源真菌Aspergillus candidus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6(02)
- [19].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倍半萜成分的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12(02)
- [20].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山的金相柳珊瑚属(珊瑚虫纲:软珊瑚目:金柳珊瑚科)二新记录种[J]. 海洋科学 2019(06)
- [21].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J]. 广西科学 2015(03)
- [22].两个多羟基甾醇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 广东化工 2012(05)
- [23].柳珊瑚中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结构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06)
- [24].南海疣状柳珊瑚中八放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01)
- [25].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过氧化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1(05)
- [26].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0(01)
- [27].柳珊瑚共生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J]. 广西科学 2011(03)
- [28].中国南海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bogae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16(01)
- [29].中国南海扁小尖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30].中国珊瑚礁资源状况及其药用研究调查 Ⅲ.民间药用与药物研究状况[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