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玉米纹枯病是世界上玉米产区广泛发生、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并且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其主要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活体上可以产生多种胞壁降解酶,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和纤维素酶为主。果胶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植物细胞间质和初生细胞壁的重要组分,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一起构成一个阻挡外界的坚韧屏障,在植物细胞组织中起着“黏合”作用。果胶酶是植物病原物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是植物病原物破坏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之一。本研究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AG1-IA为研究对象,根据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及TAIL-PCR的方法克隆了三种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其中pg1全长cDNA为1086bp,包含一个由344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HQ413152。pg2 DNA全长1414bp,包含六个内含子区域,登录号为HQ156225;全长cDNA为1086bp,共编码344个氨基酸,登录号为HQ156226。pg3 DNA全长1195bp,包含五个内含子区域,登录号为HQ413151;cDNA全长为927bp,包含一个由309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登录号为HQ413150。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三个蛋白均属于糖苷水解酶28家族。构建了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g1、pPIC9K/pg2和pPIC9K/pg3。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pg1和pPIC9K/pg3转化毕赤酵母GS115,获得了转酵母工程菌株GS-PG1-4和GS-PG3-18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酶液接种玉米叶片,24h后出现水浸状病斑,72h之后变为枯斑,接失活酶液的对照叶片无症状,这表明立枯丝核菌(R. solani Kühn)AG1-I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1和pg3中可能是玉米纹枯病的致病基因。将立枯丝核菌(R. solani Kühn)AG1-IA接种到玉米叶片上,24h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之后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变为深褐色。用三条基因的三对特异引物分别进行扩增,结果1-7天都出现目的条带,说明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参与玉米纹枯病的致病过程。立枯丝核菌(R. solani Kühn)AG1-IA分别在以果胶和葡萄糖为底物的培养基上生长,结果发现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三条基因在果胶培养基上培养的菌丝中1-7天都表达,在葡萄糖培养基生长的菌丝中不表达,说明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具有强烈的底物特异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1.1.1 玉米纹枯病发生现状1.1.2 玉米纹枯病症状1.1.3 玉米纹枯病病原菌1.1.4 玉米纹枯病侵染源及侵染途径1.1.5 玉米纹枯病致病因子1.1.6 玉米纹枯病防治措施1.1.6.1 农业防治1.1.6.2 化学防治1.1.6.3 生物防治1.2 立枯丝核菌致病基因研究进展1.3 果胶酶研究进展1.3.1 果胶酶研究现状1.3.2 果胶酶分类1.3.3 果胶酶基因克隆1.3.4 果胶酶表达调控1.3.5 果胶酶活性测定1.3.6 果胶酶分离纯化1.3.7 真菌果胶酶与致病性的关系1.4 植物病原侵染与防御酶研究进展1.5 植物病原基因敲除功能研究1.6 真核表达系统概述1.7 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7.1 目的意义1.7.2 研究内容1.7.3 技术路线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和方法2.1.1 材料2.1.1.1 供试菌株2.1.1.2 菌株与质粒2.1.1.3 主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剂、酶2.1.1.4 仪器2.1.1.5 培养基2.1.1.6 贮存液配制2.1.1.7 溶液配制2.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DNA 克隆2.2.1 引物设计2.2.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总RNA 的提取(Trizol 法)2.2.3 紫外检测RNA 产率和纯度2.2.4 反转录cDNA 第一链的合成2.2.5 目的基因3’末端的分离(3’-RACE)2.2.5.1 目的基因cDNA 3’末端的扩增2.2.5.2 PCR 产物回收2.2.5.3 载体连接2.2.5.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2.2.5.4.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2.2.5.4.2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转化2.2.5.5 序列测定2.2.6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菌丝体DNA 的抽提2.2.7 目的基因DNA 5’端序列的TAIL-PCR 扩增2.2.8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DNA 与全长cDNA 序列的克隆2.2.9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全长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3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的表达分析2.3.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玉米中的表达分析2.3.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不同底物中的表达分析2.4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2.4.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2.4.1.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成熟肽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2.4.1.2 引物设计2.4.2 质粒提取2.4.3 质粒DNA 的双酶切鉴定2.4.4 序列测定2.4.5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2.4.5.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2.4.5.2 线性化质粒DNA 制备2.4.5.2.1 线性化酶切2.4.5.2.2 线状质粒DNA 的纯化2.4.5.3 酵母转化2.4.5.3.1 Pichia pastoris G511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电击法)2.4.5.3.2 重组表达质粒电击转化感受态酵母G5115 细胞2.4.5.4 酵母转化子甲醇利用表型的平板筛选2.4.5.5 酵母转化子的PCR 鉴定2.4.5.5.1 pPIC9K AOX1 通用引物鉴定2.4.5.5.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鉴定2.4.5.6 外源基因多拷贝整合转化子筛选2.4.5.7 酵母工程菌的培养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诱导分泌表达2.4.5.8 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2.4.5.9 表达产物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SDS-PAGE 分析2.4.5.10 蛋白质含量测定2.4.5.10.1 标准曲线的绘制2.4.5.10.2 样品蛋白质浓度的测定2.4.5.11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工程菌产酶曲线的测定2.5 表达产物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纯化2.6 重组蛋白对玉米致病性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总RNA 的提取3.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cDNA 基因的分离3.2.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3’-末端的分离3.2.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5’-末端的分离3.2.3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ORF cDNA 的分离及扩增片断的序列拼接3.3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组DNA 的扩增3.3.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组DNA 的提取3.3.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组DNA 的扩增3.4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3.4.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3.4.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3.5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的表达分析3.5.1 Rhizoctonia solani 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玉米中的表达分析3.5.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不同底物中的表达分析3.6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分离3.6.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成熟肽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结果3.6.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编码序列的分离3.7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3.7.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3.7.2 表达质粒转化Pichia pastoris G5115 及酵母转化子的筛选3.7.2.1 酵母转化子的甲醇利用表型的筛选3.7.2.2 酵母转化子的PCR 鉴定3.7.2.3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pg 基因酵母多拷贝整合子的筛选3.7.3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中的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检测3.7.3.1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中的诱导表达和高表达酵母菌株的筛选3.7.3.2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酵母工程菌产酶曲线的测定3.7.3.3 表达产物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1 和PG3 的纯化3.7.3.4 重组蛋白接种玉米叶片的致病性分析4 讨论4.1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克隆4.2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4.3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对玉米的致病作用及玉米的防卫反应5 结论和建议5.1 结论5.2 建议参考文献致谢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相关论文文献
- [1].抛物线内切伴随圆族的方程及性质[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08)
- [2].外接球和内切球半径的求解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07)
- [3].关于欧拉不等式一个猜想的证明[J]. 中学数学研究 2017(03)
- [4].椭圆外切四边形的一个几何恒等式[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17(07)
- [5].欧拉不等式一个加强的类似[J]. 中学数学研究 2017(07)
- [6].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半径的求法举要[J]. 数学教学 2017(06)
- [7].例析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问题[J]. 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 2016(11)
- [8].立体几何中的外接球与内切球问题[J]. 试题与研究 2016(29)
- [9].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初三)[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16(09)
- [10].“外接球”与“内切球”[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17(02)
- [11].数学核心素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多面体与球的切接问题[J]. 文理导航(中旬) 2017(03)
- [12].高考数学中的类比推理[J]. 高中生 2017(15)
- [13].三视图的一个重要应用——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半径的求法举要[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10)
- [14].内切和外接[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08(06)
- [15].以模型为载体解决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问题[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19(07)
- [16].处理球的“内切”“外接”问题[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24)
- [17].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半径的求法举要[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6(09)
- [18].内切木聚糖酶的应用及其酶制剂开发技术[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03)
- [19].一种海洋黑曲霉耐盐内切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6(02)
- [20].立体几何中的外接球、内切球的研究[J]. 年轻人 2019(12)
- [21].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问题探究[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9(03)
- [22].坐标平移法实现内切球的加工[J]. 机床与液压 2010(02)
- [23].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构建内切-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筛选系统[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11)
- [24].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半径的求法举要[J]. 中学数学杂志 2016(11)
- [25].常见几何体的内切球与外接球问题[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16)
- [26].巧解多面体内切球和外接球问题[J]. 新课程(下) 2018(04)
- [27].经皮顺行腔内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04)
- [28].苜蓿链霉菌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5)
- [29].植物内切β-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4)
- [30].也谈多面体的外接(内切)球半径的求法[J]. 中学生数学 2018(21)
标签:玉米纹枯病论文; 立枯丝核菌论文;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论文; 克隆论文; 表达论文; 纯化论文; 致病性论文;
玉米纹枯病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致病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