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剂学
作者: 杜松
导师: 邓英杰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梯度主动载药,药动学,组织分布,冷冻干燥,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氧化苦参碱(亦称苦参素,Oxymatrine)是中药苦参和苦豆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是近年临床治疗肝炎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国内已广泛用于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氧化苦参碱全身分布,其消除半衰期较短,而且该药在肝脏中的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短。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可以携带药物较多地分布于肝脏,提高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且能维持药物释放的时间。为了提高氧化苦参碱治疗肝炎的疗效,本文进行了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研究。为了合理地设计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首先进行了该药处方前理化性质的研究。测得氧化苦参碱在水中溶解度大于1g/ml,电位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指示剂法测得氧化苦参碱的解离常数分别为6.98和6.71,真实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为0.2。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是一个亲水性很强的弱碱性药物。建立了采用超滤法分离载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对乙醇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冻干再水化法、前体法和多囊脂质体等多种被动载药方法进行了考察。乙醇注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磷脂种类对脂质体的包封率有较大的影响;薄膜分散法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与负电荷磷脂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多囊脂质体制备过程中,调整内/外水相pH值是制得外观良好的多囊脂质体的关键。各种被动载药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不超过30%。采用pH梯度主动载药法进行了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药脂比(质量比),磷脂种类和内水相溶液缓冲能力是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因素,SPC(Epikuron 200)为磷脂材料,150mM柠檬酸为水化介质,药脂比低于0.6时,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包封率高于50%,药脂比低于0.2时,包封率接近80%;HSPC(Epikuron 200 SH)为磷脂材料,200mM酒石酸为水化介质,药脂比低于0.4时,可获得高于50%包封率,药脂比低于0.2时,可以达到80%的包封率。孵育温度对SPC脂质体的主动载药影响不大;对HSPC脂质体的主动载药影响显著,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HSPC脂质体才能完成主动载药。体外释放的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SPC脂质体稳定性较差,在血浆中和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释放较快;HSPC脂质体在血浆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稳定性良好,药物渗漏很少,这与HSPC脂质体相变温度较高,能有效维持内外水相的pH梯度有关。采用pH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了氧化苦参碱HSPC和SPC脂质体,进行了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药动学研究表明,小鼠血中HSPC、SPC脂质体和氧化苦参碱溶液三个给药组氧化苦参碱t1/2分别为17.1,3.89和2.58h;平均滞留时间MRT(0-t)分别为10.9,2.7和1.17h;AUC(0-t)分别为724.41,233.05和63.11(mg·h/ml)。与氧化苦参碱溶液相比较,两种脂质体制剂均显著增加了该药的血药浓度,延长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其中HSPC脂质体的效果更为显著。0.083,1和8 h时间点组织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HSPC脂质体能使药物较多地分布于肝脏和脾脏,在肾脏的分布较少,SPC脂质体在脾脏的分布较多。以氧化苦参碱含量为指标,肝脏中HSPC脂质体AUC为氧化苦参碱溶液组的2.43倍;以氧化苦参碱和代谢产物苦参碱的总含量为指标,肝脏中HSPC脂质体AUC为氧化苦参碱溶液组的2.37倍。HSPC脂质体更为显著地增加了氧化苦参碱在肝脏中的分布,延长了药物在肝脏中的滞留时间。为了制备稳定性更好的氧化苦参碱脂质体,进行了脂质体冷冻干燥工艺以及单相溶液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脂质体的冻干工艺研究表明,蔗糖为冻干保护剂可以很好的保持脂质体的粒径。叔丁醇/水单相溶液的冻干工艺研究中,利用低温显微镜、低温DSC考察了单相溶液的冻结情况。DSC测定结果表明,叔丁醇降低了冻干保护剂溶液的玻璃化温度(Tg’)。单相溶液冻干工艺考察表明,控制好冷冻温度和干燥过程中真空度,避免样品温度超过冻干保护剂的塌陷温度,是有效防止冻干样品塌陷的关键所在。这两种冻干工艺可以与pH梯度主动载药法联用,应用到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氧化苦参碱的研究进展
1.1 药理活性
1.2 药动学及体内代谢研究
1.3 氧化苦参碱的剂型研究
2 脂质体研究现状
2.1 脂质体的发展历程
2.2 脂质体的优势
2.3 脂质体的载药
2.4 中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3 叔丁醇/水共溶剂冷冻干燥工艺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3.1 非水相共溶剂体系冷冻干燥工艺的发展
3.2 叔丁醇作为冻干溶剂的特点
3.3 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中晶形的影响
3.4 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冻干工艺在制剂中的应用
3.4.1 采用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冻干工艺制备固体制剂
3.4.2 采用叔丁醇/水共溶剂系统制备分散体系
3.4.3 采用叔丁醇/水共溶剂系统对制剂工艺路线改进
4 立题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氧化苦参碱处方前研究
1 氧化苦参碱溶解度的研究
1.1 实验方法
1.1.1 氧化苦参碱在不同水溶液中溶解度的测定
1.1.2 氧化苦参碱在不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
1.2 结果与讨论
2 氧化苦参碱pK_a的测定
2.1 实验方法
2.1.1 电位滴定法测定氧化苦参碱pK_a
2.1.2 分光光度指示剂法测定氧化苦参碱pK_a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电位滴定法测定氧化苦参碱pK_a
2.2.2 分光光度指示剂法测定氧化苦参碱pK_a
3 氧化苦参碱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3.1 实验方法
3.1.1 色谱条件
3.1.2 不同pH下氧化苦参碱表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3.1.3 不同pH下氧化苦参碱表观氯仿/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pH下氧化苦参碱表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3.2.2 不同pH下氧化苦参碱表观氯仿/水分配系数
4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4.1 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4.1.1 色谱条件
4.1.2 线性考察
4.2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4.2.1 曲拉通(Triton X-100)破坏法测定脂质体中总药量
4.2.1.1 实验方法
4.2.1.2 回收率考察
4.2.2 超滤法分离游离药物
4.2.2.1 实验方法
4.2.2.2 方法回收率
4.2.3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4.3 讨论
4.3.1 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3.2 脂质体总药量的测定方法
4.3.3 包封率测定中游离药物的分离方法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被动载药法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研究
1 被动载药法脂质体制备方法研究
1.1 乙醇注入法
1.1.1 实验方法
1.1.2 结果与讨论
1.1.2.1 磷脂用量的影响
1.1.2.2 投药量的影响
1.1.2.3 胆固醇用量的影响
1.1.2.4 磷脂种类的影响
1.2 薄膜分散法
1.2.1 实验方法
1.2.2 结果与讨论
1.2.2.1 投药量的影响
1.2.2.2 不同磷脂的影响
1.3 反相蒸发法
1.3.1 实验方法
1.3.2 结果与讨论
1.4 脱水再水化法
1.4.1 实验方法
1.4.2 结果与讨论
1.4.2.1 不同糖脂比的影响
1.4.2.2 投药量的影响
1.5 前体法
1.5.1 实验方法
1.5.2 结果与讨论
1.6 多囊脂质体
1.6.1 实验方法
1.6.1.1 制备工艺
1.6.1.2 测定包封率时样品的处理
1.6.2 结果与讨论
1.6.2.1 多囊脂质体外观
1.6.2.2 多囊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考察
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H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研究
1 pH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
1.1 实验方法
1.1.1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1.1.2 主动载药
1.2 结果与讨论
1.2.1 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
1.2.1.1 磷脂为SPC(Epikuron 200和注射用SPC)
1.2.1.2 磷脂为HSPC(Epikuron 200 SH)
1.2.2 柠檬酸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
1.2.3 孵化温度和孵化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
1.2.3.1 磷脂为SPC(Epikuron 200)
1.2.3.2 磷脂为HSPC(Epikuron 200 SH)
2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研究
2.1 实验方法
2.1.1 SPC脂质体和HSPC脂质体的制备
2.1.2 SPC和HSPC两种脂质体的体外释放
2.2 结果与讨论
3 与几种生物碱主动载药的比较
3.1 实验方法
3.1.1 阿霉素和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脂质体的制备
3.1.2 包封率的测定
3.1.3 体外释放与血浆稳定性
3.2 实验结果
3.2.1 温度对主动载药的影响
3.2.1.1 温度对大豆磷脂制备的DXR和HAR脂质体主动载药的影响
3.2.1.2 温度对氢化磷脂制备的DXR和HAR脂质体主动载药的影响
3.2.2 体外释放考察
3.2.2.1 DXRL(Epikuron 200)体外释放
3.2.2.2 HARL体外释放
4 讨论
4.1 氧化苦参碱的主动载药
4.2 三种碱性药物主动载药的比较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小鼠体内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
1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1.1 实验方法
1.1.1 试验动物
1.1.2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
1.1.3 给药方案与血液样品采集
1.1.4 HPLC-UV法小鼠血浆中氧化苦参碱的测定
1.1.4.1 色谱条件
1.1.4.2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标准系列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1.1.4.3 血浆样品预处理
1.1.4.4 方法的选择性
1.1.4.5 标准曲线制备
1.1.4.6 精密度
1.1.4.7 提取回收率
1.1.4.8 血浆样品的测定
1.2 实验结果
1.2.1 小鼠给药后血药浓度
1.2.1.1 血浆中氧化苦参碱浓度
1.2.1.2 血浆中苦参碱浓度
1.2.2 药物动力学参数
1.3 讨论
1.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1.3.1.1 色谱条件
1.3.1.2 吸收波长的选择
1.3.1.3 内标物的选择
1.3.2 血浆预处理
1.3.3 氧化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分析
2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2.1 实验方法
2.1.1 试验动物、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和给药方案
2.1.2 组织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方法
2.1.3 HPLC-UV法测定小鼠各个组织中氧化苦参碱
2.1.3.1 色谱条件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标准系列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2.1.3.2 方法的选择性
2.1.3.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2.1.3.4 方法的精密度
2.1.3.5 提取回收率
2.2 实验结果
2.2.1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2.1.1 氧化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2.1.2 代谢产物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2.2 组织中分布研究比较
2.2.2.1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肝脏中AUC比较
2.2.2.2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其它脏器中AUC比较
2.3 讨论
2.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组织样品处理
2.3.3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3.3.1 氧化苦参碱的组织分布
2.3.3.2 代谢产物苦参碱的组织分布
2.3.3.3 肝脏中分布的综合分析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及单相溶液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
1 脂质体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1.1 实验方法
1.1.1 脂质体的制备及冻干
1.1.2 冻干温度曲线
1.1.3 脂质体冻干前后粒径的测定
1.1.4 脂质体冻干前与冻干后主动载药
1.2 结果与讨论
1.2.1 冻干温度曲线
1.2.2 冻干前后脂质体粒径变化
1.2.3 叔丁醇的作用
1.2.4 脂质体冻干前和冻干后的主动载药
2 单相溶液冷冻干燥法制备磷脂固体分散体
2.1 实验方法
2.1.1 磷脂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2.1.2 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的低温显微镜观察
2.1.3 叔丁醇/水共溶剂的DSC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低温显微观察
2.2.2 冻干曲线
2.2.3 单相溶液的DSC
2.2.3.1 叔丁醇对蔗糖(冻干保护剂)玻璃化温度(T_(g’))的影响
2.2.3.2 辅料对叔丁醇/水单相溶液的影响
3 单相溶液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
3.1 单相溶液冷冻干燥工艺影响因素考察
3.1.1 实验初期对分散介质的考察
3.1.1.1 实验方法
3.1.1.2 结果
3.1.2 实验初期对冻干机及冻干条件的考察
3.1.2.1 实验方法
3.1.2.2 结果与讨论
3.1.3 实验初期对不同预冻条件考察
3.1.3.1 实验方法
3.1.3.2 实验结果
3.1.4 带电荷磷脂及溶液pH的影响
3.1.4.1 实验方法
3.1.4.2 结果与讨论
3.2 磷脂分散体水化后形成脂质体的主动载药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6-12-14
参考文献
- [1].氧化苦参碱治疗乙型肝炎的蛋白结合靶标淘选及验证研究[D]. 孙砚辉.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2].氧化苦参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研究[D]. 刘晓红.沈阳药科大学2007
- [3].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经皮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的研究[D]. 郑红.第二军医大学2007
- [4].莪术醇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D]. 李文杰.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5].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与甘草次酸复方脂质体构建及体内外评价研究[D]. 林珈好.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6].靶向星形细胞的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复方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及体内外评价[D]. 张国松.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 [7].半乳糖化胆固醇配体脂质体材料的酶促构建及其肝靶向性研究[D]. 聂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8].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及抑瘤性研究[D]. 时军.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β-榄香烯脂质体的研究[D]. 王秀敏.沈阳药科大学2005
- [2].5-氟尿嘧啶高分子前体药物及脂质体的研究[D]. 郝爱军.沈阳药科大学2005
- [3].盐酸拓扑替康普通、长循环及温度敏感脂质体的研究[D]. 郝艳丽.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的研究[D]. 金圣煊.沈阳药科大学2005
- [5].叶酸受体介导多西他赛肿瘤靶向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D]. 苑振贵.沈阳药科大学2009
- [6].利用共溶剂体系制备脂质体和油相制剂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李春雷.沈阳药科大学2004
- [7].氧化苦参碱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研究[D]. 刘晓红.沈阳药科大学2007
- [8].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与复方脂质体的研究[D]. 吴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标签:氧化苦参碱论文; 脂质体论文; 梯度主动载药论文; 药动学论文; 组织分布论文; 冷冻干燥论文; 叔丁醇论文; 水共溶剂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