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研究

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植物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高等植物将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对其邻近植物或自身(即自身他感,也称自毒)产生的不利或有利的作用。而入侵植物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外,在自然分布区外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破坏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植物。入侵植物具有的化感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化感作为外来植物的一种入侵机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又名臭草、杀虫芥、鹅脚草,为藜科藜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世界热带及温带地区,在我国已呈现出非常迅猛的扩张态势。土荆芥作为入侵植物,属于农业、园林一般性杂草,对农田、园林影响比较严重,但有关其化感作用研究的报道甚少。本文选取了土荆芥入侵农田中常见的5种受害农作物小麦、水稻、小白菜、辣椒、豇豆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土荆芥鲜样和干样浸提液作用下5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形态、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成株形态及生物量变化,并分别以土荆芥的根、茎、叶、花为供体材料对以上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土荆芥的化感作用对以上5种农作物的影响,以期为农作物的田间除草、土荆芥的入侵机制、防治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以不同浓度的土荆芥鲜样和干样浸提液处理5种农作物,研究不同浓度的土荆芥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土荆芥的鲜样和干样浸提液均有化感作用,且浓度越高,土荆芥的化感作用越强。土荆芥化感作用可以降低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根长且植株浸提液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对于幼苗茎高而言,小麦、小白菜、豇豆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水稻和辣椒则随浸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5种农作物叶片内MDA含量逐渐升高,叶内SOD、CAT、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但高浓度浸提液能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土荆芥植株浸提液对5种农作物成株形态的影响小于其对幼苗形态的影响,仅在高浓度浸提液处理下5种农作物的茎高、胸径、根长受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于生物量的变化而言,低浓度的土荆芥浸提液能有效促进小麦生物量、小白菜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但对辣椒和豇豆生物量的影响不大,且抑制了水稻的生物量;高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下各受体植物均不能正常生长。2)以土荆芥不同器官的鲜样和干样浸提液处理5种农作物,研究土荆芥不同器官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土荆芥不同器官浸提液对同一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作用强度顺序为:花〉叶)根〉茎,但各器官作用强度顺序并非绝对,不同植物间可能存在差异。就种子萌发而言,土荆芥各器官浸提液均降低了5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率,仅茎的干样浸提液处理下,水稻种子萌发率显著增加。就幼苗根长和茎高而言,土荆芥花、叶浸提液对5种农作物的根长和茎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茎、根浸提液抑制作用的大小依受试植物的不同而不同。土荆芥花、叶浸提液处理下,5种农作物叶片内MDA含量增加的幅度高于土荆芥根、茎浸提液的处理。叶内SOD、CAT、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但以花和叶浸提液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最为明显。土荆芥不同器官浸提液对5种农作物成株形态的影响小于其对幼苗形态的影响,仍以花、叶浸提液对农作物成株茎高、胸径、根长的影响最大。对于生物量的变化而言,除鲜茎浸提液能促进小麦根及小白菜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5种农作物的生物量均有所降低,且花浸提液对农作物各器官生物量的抑制最为明显。综上所述,不同受试植物对土荆芥化感物质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受体因化感物质浓度的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浓度越高化感作用越明显;同一受体因土荆芥不同器官作用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以花和叶的化感作用最为显著。另外,土荆芥不同处理(即干鲜处理)所表现的化感作用有一定差异,但对农作物所表现的化感作用趋势相同。鉴于土荆芥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及其杂草特征,土荆芥潜在的危害性较大,应加大对其的防除力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生物入侵
  • 1.2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评述
  • 1.5 引言
  • 第2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处理方法
  • 2.3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2.4 生物量及形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 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土荆芥植株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的影响
  • 3.2 土荆芥各器官浸提液对受试植物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对我国入侵植物的可应用性[J]. 林业科学 2020(04)
    • [2].羽枝青藓和瘤柄匐灯藓对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7)
    • [3].福建省主要入侵植物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8)
    • [4].北京市绿道入侵植物扩散的外界影响因子研究[J]. 城市建筑 2017(36)
    • [5].中科院在入侵植物生长繁殖与防御的纬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24)
    • [6].中科院在入侵植物调节次生代谢物响应环境变化的研究中获新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7)
    • [7].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J]. 生物安全学报 2020(03)
    • [8].入侵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三级营养关系的调控机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07)
    • [9].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入侵植物调查[J]. 热带生物学报 2018(02)
    • [10].城市入侵植物防治对策初探[J]. 现代园艺 2018(16)
    • [11].苋属入侵植物在北京的分布状况及风险评估[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02)
    • [12].英国的入侵植物[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6(08)
    • [13].中科院在入侵植物特殊防御方式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12)
    • [14].入侵植物红毛草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营养策略[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10)
    • [15].浅议海峡两岸入侵植物术语的汉译及其规范化[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04)
    • [16].中国科学院在入侵植物特殊防御方式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13)
    • [17].《中国入侵植物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13(05)
    • [18].入侵植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11)
    • [19].重金属镉胁迫下入侵植物黄顶菊表观遗传变异特征[J]. 核农学报 2020(06)
    • [20].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子形态及其萌发特性的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20(05)
    • [21].入侵植物黄花刺茄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01)
    • [22].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调查与分析[J].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3)
    • [23].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的种类与来源及其风险评价[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24].入侵植物乌桕防御策略的适应性进化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9)
    • [25].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及其管理[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8(02)
    • [26].入侵植物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1)
    • [27].云南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J]. 广西植物 2018(03)
    • [28].入侵植物替代控制中土著种选择机制的研究[J]. 生物安全学报 2018(03)
    • [29].可怕的入侵植物[J]. 科学启蒙 2019(11)
    • [30].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控制成效的制约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19(10)

    标签:;  ;  ;  ;  ;  

    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