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

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

一、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乔艳丽[1](2021)在《基于S7-300 PLC的油库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油库是储存油料的基地,油库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工艺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设计一个安全高效的油库监控系统,对于提高油库生产效率和提升系统自动化监管水平是极其重要的。本课题以西安市某油库为研究对象,按照厂家要求和油库工艺特点确定了控制需求,设计了基于西门子S7-300 PLC和PROFINET与PROFIBUS-DP总线相结合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在确定总体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硬件部分设计和软件部分设计,硬件部分采用了IPC+PLC+ET200M分站的架构形式,并对PLC模块和现场硬件设备进行了选型。软件部分采用King View 6.55设计上位监控计算机程序,运用STEP 7 V5.6完成PLC控制程序编写,使用Win CC Flexible 2008完成触摸屏程序设计。在油库工艺生产过程中,为实现对厂区供油管道内流量的恒定控制,本文根据管道内流量控制对象的特性,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PID的控制策略,并通过MATLAB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基于BP神经网络PID算法的优越性和可靠性。实际应用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S7-300 PLC的油库监控系统稳定性高、可靠性强、控制效果显着,可以满足该油库监控自动化的需求。

侯伟超[2](2021)在《油田数字化监控系统运维体系分析》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飞速向前,发展信息化、数字化与大数据的时期已然到来。大型油田的开采与运转也都纷纷融合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这也促使了石油开采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数字化油田理念的生成。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下,数字化、信息化且智能化的油田开采与运转系统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也是行业内共同发展的长期理想目标。目前我国已有许多抢先进入领域开拓的企业,必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带动石油开采的发展。

朱兆元[3](2021)在《基于博途S7-1500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改造》文中研究表明某企业原有的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存在油量计量不准,无法实时监控并根据历史数据制定补油计划;流量控制精度不高,容易产生气泡;人工操控容易出错,现场线路比较复杂,容易被损坏。为改进该系统,本文针对上述缺点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西门子公司推出的博途(TIA PORTAL)作为软件平台,在内部集成了PORTAL STEP7、PORTAL WINCC和硬件组态选型,在变量连接和程序设计上都变得更加简洁;硬件上使用S71500PLC作为主站控制系统各类指示信号和变频器的启停,使用ET200作为从站去控制系统所用各类传感器、电磁阀以及变频器的输入,主从站通过PROFINET现场总线进行通讯,两者分工明确。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中要控制的部分有三点:首先是变压器油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是有工艺要求的,在管道中的注油流量不可以存在超调,否则会因产生气泡从而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性,本文针对系统存在的滞后和干扰,讨论了传统PID和单神经元PID对系统流量控制的效果。相比于传统PID算法由于参数难以确定导致的控制效果不好,单神经元PID算法可以在线调节参数,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在对比了不同学习规则下的控制效果,发现采用有监督Hebb规则时能够完美符合控制要求,在PLC中可以通过梯形图实现控制流量精度的算法。其次是变压器油在进行滤油工艺时要对变压器油温进行监控,确保不会因为油温过高导致变压器油变质。本文针对油温控制采取了小脑神经模型CMAC(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与PID并行控制,并且在Matlab中对常规PID、模糊PID和CMAC与PID并行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发现CMAC与PID并行的算法可以更好的满足厂方的需求。最后是对静压罐的液位控制,否则静压罐中的压力无法完成静压试验,由于其精度要求不高,为降低现场操作难度,采用了归一化参数对常规PID进行整定,现场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调节一个参数完成对液位的控制。系统的改进还设计了电路原理图,梯形图以及组态界面。在博途软件中可以同时为梯形图中的变量和组态界面的变量都建立变量表,并且将相关变量连接起来,并根据历史数据产生报表,精准记录每次操作,为油品计量和试验提供了环境,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要。

魏志豪[4](2021)在《基于PLC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粉状水泥包装效率,摆脱水泥包装过程中过度依赖人工套袋的现象,本文特此以8嘴回转式包装机为基础,设计了一款与之相匹配的基于PLC控制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明确了摆臂型自动套袋机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并对其控制难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低成本、高性能、易维护等要求,制定了自动套袋机的技术参数和控制方案。摆臂型自动套袋机是融合精密机械制造、多元传感网络、复合驱动系统于一体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它依靠多机构、多工位组合控制方式来完成各工艺环节的执行,根据摆臂型自动套袋机的工作流程特点,本文着重对其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摆臂型自动套袋机的执行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按照工位顺序将整个工作流程划分为三个有序衔接的工作单元,分别是:包装袋输送单元、包装袋供应单元以及摆臂套袋单元,针对每个单元的工作特点,依此设计了对应的顺序逻辑控制算法;(2)根据套袋过程中的啮合特性,对摆臂套袋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以平面四杆机构的尺寸为基础,利用矢量法对机械臂末端机构进行了位置分析、速度分析以及加速度分析,建立了确切的运动学模型,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对设备硬件进行了选型,完成了相关电路设计,构建了完善的传感网络系统、气动与真空系统、变频驱动系统以及伺服驱动系统,最终搭建了以“PLC+HMI”为核心的层级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工业层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搭配传感模块、驱动模块等,完成设备信号的采集和相关动作执行的控制;监控层则以触摸屏(TPC)为核心,结合报警模块、主令模块,一同构成人机交互系统(HMI),经由以太网通信与PLC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满足用户对设备的监控和操作功能;(4)利用STEP-7 Micro/WIN SMART软件对自动套袋机的PLC控制程序进行了开发,采用结构化编程方式完成了主程序和各子程序的设计,实现了PID算法指令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利用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设计了触摸屏监控画面,满足实时人机交互和参数在线设定等功能。经调试和运行分析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易于操作和维护,在高粉尘环境中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实现了供袋、移袋、储袋、取袋、开袋、套袋等连续动作自动化控制,套袋成功率超过98.4%,套袋速度达到有效预期值,满足了企业生产需要,该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用户对自动套袋机的远程操控,大幅改善了工作环境,彻底地将水泥套袋工人从粉尘弥漫的包装车间解放出来,为回转式水泥包装机的自动套袋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利解决方案,提升了中小型水泥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王圣君[5](2021)在《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国内创新资源相对有限,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成为跨国企业提升母公司创新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工具。然而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国际化经验欠缺等问题,海外研发投资能否提升我国跨国企业母公司创新绩效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加强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可以科学引导我国跨国企业合理构造研发知识网络,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国际战略地位。本研究从组合结构层面将海外研发投资水平分成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整合网络嵌入理论、资源观以及制度观等理论基础,分析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由浅入深的探讨三个研究主题:(1)海外研发投资的不同组合结构——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是否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2)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的匹配关系是否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3)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的条件组态如何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通过深入剖析海外研发投资不同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匹配效应以及组态效应,有利于完善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逆向学习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深入理论分析与大量实证检验,阐明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条件,评估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匹配关系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效果及其实现条件,解析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母国市场扩张型、母国能力提升型、海外市场扩张型以及全球资源融通型四种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及其演进过程,为后发跨国企业突破低端技术锁定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阐明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条件。从组合结构层面将海外研发投资水平分成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两个维度,探讨不同维度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将企业动态能力作为关键调节变量,深入考察吸收能力与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海外研发深度倒U型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海外研发广度正向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2)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3)适应能力对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调节作用不显着;但显着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第二,评估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匹配状态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效果及其实现条件。结合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识别母公司创新绩效最大化的海外研发组合结构;进一步将国有股权和外资股权作为关键调节变量,深入考察不同股权结构对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匹配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不匹配状态;(2)高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低匹配状态;(3)不匹配状态下,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状态;(4)不同股权结构对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匹配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国有股权反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间的匹配关系;外资股权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间的匹配关系。第三,解析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基于定性比较方法(QCA),本研究考察了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吸收能力、组织冗余以及国际化经验多重情境因素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协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是必要的前因条件,其他因素为非必要条件;(2)识别出四种有效提升海外研发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模式。本研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在海外研发—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中引入组合结构维度,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其次,率先检验了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匹配关系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推进了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维度的研究。最后,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多重企业资源因素同时纳入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中,探索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获取较高创新绩效的具体路径和复杂情景,揭开研发国际化逆向学习的黑箱。

耿嘉胜[6](2020)在《永磁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集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煤炭开采与消耗大国,煤炭的安全生产支撑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刮板输送机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重要运输设备,其能否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直接影响着采煤面的安全生产和煤炭产量。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采用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驱动刮板输送机成为新的趋势。但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恶劣、输送机负载重且受冲击多、煤炭开采的随机性等因素,刮板输送机在运转中容易出现首尾电机功率分配失衡、驱动系统的变频电机故障、链传动系统的刮板链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套由功率协调控制系统、状态监测系统及上位机监控系统三个部分构成的永磁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集控系统,以期实现电机的功率协调控制、永磁变频一体机和链条的状态监测以及整个系统的远程监控,提高刮板输送机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针对刮板输送机驱动电机的功率协调控制问题,设计了可模拟实际刮板机的实验台,并结合电机、控制器、上位机等构成协调控制系统,以CANopen协议为通信基础,编写控制程序依据负载实时变化调节电机转速,实现电机在负载波动情况下的功率平衡。针对一体机和链条的状态监测问题,对一体机状态监测原理进行研究从而选取监测参数,对链条故障状态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监测方案,基于实际的一体机和设计的刮板倾斜模拟实验台,利用开发的一体机状态监测、刮板倾斜监测算法与电机电流差监测算法程序来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远程上位机监控系统由组态王开发而成,用于实现协调控制系统和状态监测系统的远程监测与控制,进行了工程建立与设备连接、界面设计、数据库定义与动画连接等开发过程。在实现全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各子系统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CANopen通信传输数据快速准确,头尾两电机在负载变动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功率分配效果,一体机与链条的运行状态能够被实时可靠的进行监测,集控系统三大组成部分的各项功能正常有效。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提高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安全性与自动化控制水平,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永磁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集控系统相关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王强[7](2020)在《YP11A型装箱机喷胶系统的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烟草工业企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烟厂对装封箱机的运行速度和烟箱质量有了更高要求。YP11A型装箱机作为国内目前主力机型,在使用中存在热熔胶喷嘴易堵塞和喷嘴清洁耗时较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使装封箱机在高速运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析YP11A型装箱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喷嘴易堵塞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和现场试验,在保证烟箱满足工艺质量要求前提下确定了喷胶点数,利用simatic manager step7软件对程序进行优化。针对喷嘴清洁耗时较长问题,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对手动喷胶功能系统进行优化,硬件方面,通过对原机按钮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一键两用”;软件方面,增设PLC程序和组态,同时实现手动喷胶PLC控制和工控机界面操作。通过选取一台YP11A型装箱机进行试验、验证,经过对该机进行程序修改、增设组态按钮、物理连线等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结果验证了上述改进的有效性,最后对经过改进后获得的经济收益进行了评估。

王巍[8](2019)在《基于MACSV的抽凝式机组低真空供暖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低真空供热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热源侧余热损失的节能供热方案,但由于其技术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工作往往被人忽视。本文提出了一种低真空供热智能化控制的新方案,使用就地执行装置替代工人手动操作,应用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低真空首站的无人值守与调度中心的集中控制,应用智能控制模块实现热网的智能预测前馈控制。这样既避免了工人在就地操作可能遇到的人身危险,也提高了控制精度与科学性。本文完成的智能控制方案设计包括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组态设计、热网负荷预测分析以及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等四个部分的内容。硬件设计包括了控制模块选型、控制柜布局设计、供电冗余设计和通讯网络设计;软件组态设计主要包括了数据库组态、控制器算法组态以及图形组态;热网负荷预测分析使用了SPSS工具软件对真实热网负荷需求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关于天气状况的负荷预测关系函数;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利用了Python工具进行了智能算法的编写,实现了供热工艺流程的全自动智能前馈控制。最终达到了提升低真空供热控制精度的目的。本文应用和利时MACSV技术、线性回归分析技术、Python网络爬虫与嵌入技术解决了低真空供热的智能控制问题,实现了热网的精确和科学运行,解决了热电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供热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在DCS系统上进行功能扩展的思路与可行方案,可为热电企业在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方面提供助益。

王琳辉[9](2019)在《基于“互联网+”的电气控制仿真实训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互联网+实训”理念,本课题开发了一套把仿真软件与实训设备结合到一起的实训系统。该系统是以物联网和电气控制技术为依据,以蓝牙、WIFI、One NET云平台、以太网为通讯载体的创新型实训装置,可实现电气仿真软件与实训设备的近程和远程联动、电气故障设置清除等功能。本文从实训设备本体、下位机控制部分、上位机仿真软件三部分展开。实训设备本体采用接插线、网孔板结合的模块化结构。本研究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基于人机工程学,利用以太网或RS485通讯方式,实现了上位机PC端MCGS仿真软件与下位机PLC、人机界面的近程、远程联动与控制。第二种方案基于网络远程协同,利用蓝牙、云平台/WIFI通讯方式,实现上位机App Inventor开发的仿真软件与下位机Arduino单片机系统近程、远程联动与控制。本文共分六章进行了阐述。第1章重点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现状、意义、内容、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章介绍了本研究用到的云平台/WIFI、MCGS组态软件、App Inventor软件等关键技术。第3章从实训设备本体、上位机、下位机三个方面论述了方案一的设计与实现。第4章从实训设备本体、上位机、下位机三个方面论述了方案二的设计与实现。第5章对比方案一、方案二的测试、分析过程、实际使用效果,得出方案二应用更广泛、更有效。第6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两个方案的对比、论证、设计与实现。分析了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对电气控制实训平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这两种方案经过实际教学测试表明,该技术架构具有可行性、便捷性和适用性。与现有传统电气控制实训设备相比,基于该理念设计的实训系统能更好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符合教学实际,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康炜[10](2019)在《基于数据驱动的危化品事故分析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石油化工为代表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随着危险化学品行业向着规模化、大型化、集约化发展,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灾难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事故预警的准确性、实时性、有效性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危化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惨痛的事故经历告诫我们,应通过对历史事故的分析、研究,建立预警和预防体系,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危化品行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本文针对危化品事故频发的现状,研究了危化品事故分析预警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强调了数据在事故分析预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套从危化品事故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到危化品事故分析、提炼、表达,再到危化品事故预警模型的构建、反馈、验证的完整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危化品事故分析预警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开发建设了危化品事故预警与防控平台,应用于多地应急管理厅和安监机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了导致危化品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确定影响;针对目前危化品事故数据采集缺失的现状,研发集成了异常行为智能识别的危化品事故数据采集物联网关,实现上述三个要素的数据采集。特别针对化工企业现场人员行为特征,利用监控视频从颜色矩、边缘直方图描述符、颜色和边缘方向性描述符、颜色布局描述符和可伸缩颜色描述符五个方面进行特征提取,并采用局部二值拟合模型(LBF)来最终识别异常事件。通过对危化品事故主数据的存储管理设计,为后续事故分析预警奠定数据基础。分析了传统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之上的事故分析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事故状态向量的概念,将事故状态向量化,解决了事故定量表达的问题。为确定向量的维度、维度的形式、维度之间的关系,构建危化品安全知识本体模型,对分散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实体和关系抽取,建立起危化品事故知识图谱。挖掘导致危化品事故发生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全面的、可量化的危化品事故状态向量。与传统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相比,保留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全部因素,增加了事故表达的全面性。在事故状态向量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泛化能力,构建危化品事故分析预警模型。针对传统支持向量机增量学习算法存在丢失支持向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向量距离的增量学习改进算法,在保留了事故众多相关因素的同时,计算每个状态向量距离超平面的向量距离,有效判断事故状态向量的状态,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针对危化品行业区域事故预警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核密度法的预警分布云图可视化方法,将单个企业预警扩展为区域预警,以动态云图进行直观展示,对危化品行业事故的预测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将以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建设了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与防控平台,提出了平台的“五层三体系”技术架构。在数据层面上,依托安监云工程,实现数据异地云统一存储,在安监云中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数据库,按照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频次要求,实现数据的逐级上传和存储。在应用层面上,开发部署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危化品事故预警与防控系统,面向不同级别监管机构的监管需求,实现对重点监管危化品企业安全事故预警和实时动态数据远程巡查、抽查,满足各级政府对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监管、备查等需要。设计开发的危化品事故预警与防控平台在多地进行了行业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7-300 PLC的油库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油库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油库项目介绍
        2.1.1 油库简介
        2.1.2 工艺流程原理
    2.2 油库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2.1 油库监控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2.2.2 监控系统变量分析与统计
    2.3 油库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 油库监控系统设计依据
        2.3.2 油库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库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油库监控系统硬件架构
    3.2 监控系统硬件选型
        3.2.1 上位监控计算机选型
        3.2.2 PLC选型
        3.2.3 传感器选型
        3.2.4 触摸屏选型
    3.3 控制系统硬件接线设计
    3.4 监控系统控制柜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库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油库供油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4.2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
        4.2.1 PID控制器设计
        4.2.2 BP神经网络设计
        4.2.3 BP神经网络PID控制系统结构
    4.3 系统仿真
        4.3.1 流量控制系统建模
        4.3.2 控制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4.3.3 MATLAB与组态王通讯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库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上位监控计算机软件设计
        5.1.1 组态软件配置
        5.1.2 登陆界面设计
        5.1.3 主画面设计
        5.1.4 实时参数画面设计
        5.1.5 实时曲线画面设计
        5.1.6 实时报警画面设计
        5.1.7 实时报表画面设计
    5.2 PLC程序设计
        5.2.1 硬件组态与通讯设置
        5.2.2 PLC主程序设计
        5.2.3 PLC子程序设计
    5.3 触摸屏程序设计
    5.4 控制系统调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油田数字化监控系统运维体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油田数字化监控系统
2 数字化油田实践道路的发展现状
3 数字化站库引用SCADA系统
4 油田井间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开展
5 建设科学有效的数字化油田开采监控系统运维体系
    5.1 数字化油田开采设备仪表的运维
    5.2 数字化油田开采监控软件系统的运维
    5.3 成立通信网络运维小组
    5.4 树立严密的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
6 结语

(3)基于博途S7-1500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变压器油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指标
    1.3 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改造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变压器油路
    2.1 罐区方案设计
    2.2 滤油和注油工艺
    2.3 成品油系统
    2.4 试验油系统
    2.5 静压系统
    2.6 检测仪表和执行机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3.1 工艺要求
    3.2 变压器用油系统设计方案以及被控对象
    3.3 profinet总线系统
    3.4 变压器用油系统硬件组态与网络组态
    3.5 电气原理图
    3.6 低压元器件选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油系统所用算法
    4.1 管道流量控制
    4.2 温度控制
    4.3 液位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压器油路改造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5.1 TIA Portal软件
    5.2 程序设计
    5.3 上位机监控组态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基于PLC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包装机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4.1 国内包装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1.4.2 国外包装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1.4.3 包装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
        1.4.4 PLC在包装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章节安排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自动套袋机技术设计要求与控制难点分析
        2.2.1 回转式水泥包装机综合概述
        2.2.2 包装机工作流程和基本参数
        2.2.3 包装袋选型和基本参数
        2.2.4 自动套袋机整机设计要求
        2.2.5 自动套袋机的控制难点分析
    2.3 自动套袋机工作流程与主要结构介绍
        2.3.1 包装袋套袋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2.3.2 自动套袋机工作流程
        2.3.3 自动套袋机主要结构
    2.4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4.1 传感检测模块
        2.4.2 驱动模块
    2.5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的过程和特点
        2.5.1 控制系统的过程
        2.5.2 控制系统的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相关模块的选型
        3.2.1 PLC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3.2.2 PLC主模块及扩展模块的选择
    3.3 工业触摸屏的选型
    3.4 传感器的选型
        3.4.1 磁性位置开关
        3.4.2 接近开关
        3.4.3 光电编码器
    3.5 气动与真空系统设计
        3.5.1 气缸驱动回路设计
        3.5.2 真空吸盘回路设计
    3.6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3.6.1 伺服驱动原理
        3.6.2 伺服电机的选型
    3.7 变频驱动系统设计
    3.8 控制系统I/O分配与硬件连接
        3.8.1 PLC输入接口的分配
        3.8.2 PLC输出接口的分配
        3.8.3 包装机变频器硬件接线和参数设置
        3.8.4 输送机变频器硬件接线和参数设置
        3.8.5 三线制接近开关的硬件接线
        3.8.6 气动真空系统的硬件接线
        3.8.7 控制系统的硬件安装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PLC程序开发环境简介
    4.3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3.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4.3.2 PLC控制程序的框架组成
        4.3.3 各工作单元的顺序逻辑控制算法
    4.4 套袋机械臂的运动过程规划
        4.4.1 摆臂机构的设计
        4.4.2 摆臂运动学分析
        4.4.3 摆臂套袋迹规划及运动仿真
    4.5 回转式包装机的PID转速控制
        4.5.1 经典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
        4.5.2 包装机转速控制PID参数整定
        4.5.3 STEP-7 环境下PID向导及控制面板的使用
    4.6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4.6.1 触摸屏组态软件的介绍
        4.6.2 HMI监控显示界面的设计
        4.6.3 触摸屏与PLC之间的通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运行分析
    5.1 引言
    5.2 控制系统调试
    5.3 套袋系统试验
    5.4 设备运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附录B 本论文所涉及的部分程序代码

(5)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资源基础观
        2.1.3 知识基础观
        2.1.4 制度理论
        2.1.5 网络嵌入理论
        2.1.6 理论基础小结
    2.2 海外研发投资研究综述
        2.2.1 海外研发概念界定
        2.2.2 海外研发投资动机及动态演进
        2.2.3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及测量指标
        2.2.4 海外研发组织形式及演进路径
    2.3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2.3.1 创新绩效概念界定
        2.3.2 创新绩效测算指标
    2.4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4.1 海外研发投资影响创新绩效机理研究
        2.4.2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2.4.3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
    2.5 研究评述与小结
第3章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与组合结构
    3.1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
        3.1.1 海外研发投资时间进程
        3.1.2 海外研发投资规模
        3.1.3 海外研发投资行业分布
        3.1.4 海外研发投资国别地区分布
        3.1.5 海外研发投资国内区域分布
        3.1.6 海外研发投资主体发展变化
        3.1.7 现状评述与小结
    3.2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
        3.2.1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
        3.2.1.1 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低
        3.2.1.2 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
        3.2.1.3 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
        3.2.1.4 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高
        3.2.2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布局演进
        3.2.2.1 萌芽阶段: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低
        3.2.2.2 起步阶段: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
        3.2.2.3 发展阶段: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
        3.2.2.4 成熟阶段: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高
        3.2.3 理论评述与小结
第四章 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1.1 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1.2 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2 动态能力的调节效应
        4.2.2.1 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2.2.2 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
    4.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4.3.1 研究样本与数据
        4.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4.3.3 研究方法与模型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内生性检验
    4.5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匹配视角下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2.1 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及其匹配情况
        5.2.2 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
    5.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指标选择与变量定义
        5.3.3 模型设定与分析技术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回归结果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4.4 内生性检验
    5.5 研究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组态视角下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6.2.1 海外研发投资水平
        6.2.2 组织学习能力
        6.2.3 异质性资源
        6.2.4 国际化经验
        6.2.5 理论框架小结
    6.3 研究方法与样本
        6.3.1 研究方法
        6.3.2 数据来源
        6.3.3 变量定义
    6.4 实证分析
        6.4.1 变量赋值
        6.4.2 必要性分析
        6.4.3 充分性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
    6.5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2.1 企业层面管理启示
        7.2.2 政府层面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永磁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集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刮板机研究现状
        1.2.2 刮板机功率协调控制研究现状
        1.2.3 刮板机状态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集控系统基本理论与总体方案
    2.1 刮板机的组成与标准
        2.1.1 刮板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2.1.2 刮板机标准、分类及应用场合
    2.2 永磁变频一体机结构与原理
        2.2.1 永磁变频一体机机械结构
        2.2.2 永磁变频一体机电气系统
        2.2.3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2.3 CANopen通信原理
        2.3.1 CAN总线和CANopen协议
        2.3.2 CANopen通信的设备模型
        2.3.3 基于CANopen通信的变频器运行状态转换原理
    2.4 集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ANopen协议的功率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与协调控制策略
        3.1.1 协调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2 机头机尾双电机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3.2 协调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1 CANopen主站选型与介绍
        3.2.2 CANopen从站选型与介绍
        3.2.3 永磁电机加载模拟实验台设计
    3.3 协调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1 TIA Portal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3.3.2 变频器初始化设置和PLC硬件组态
        3.3.3 CM模块软件组态
        3.3.4 协调控制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刮板机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状态监测原理
        4.1.1 状态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2 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
        4.1.3 一体机状态监测原理与方法
        4.1.4 链条状态监测原理与方法
    4.2 状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4.2.1 一体机状态监测系统选型与介绍
        4.2.2 链条状态监测系统选型与介绍
        4.2.3 刮板倾斜模拟实验台设计
    4.3 状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3.1 一体机状态监测程序设计
        4.3.2 链条状态监测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与集控系统测试
    5.1 监控系统功能与开发设计
        5.1.1 组态软件简述与监控系统功能
        5.1.2 工程建立与设备连接
        5.1.3 监控界面设计
        5.1.4 数据库构造与动画连接
    5.2 协调控制系统实现及结果分析
        5.2.1 协调控制系统搭建
        5.2.2 CANopen通信功能测试实验
        5.2.3 功率协调控制功能测试实验
    5.3 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及结果分析
        5.3.1 状态监测方式
        5.3.2 一体机单机系统及功能测试实验
        5.3.3 一体机双机状态监测系统及功能测试实验
        5.3.4 链条状态监测系统及功能测试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YP11A型装箱机喷胶系统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未来发展趋势
    1.3 论文组织结构及工作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喷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2.1 YP11A型装箱机简介
        2.1.1 YP11A型装箱机结构介绍
        2.1.2 YP11A型装箱机工艺流程
        2.1.3 YP11A型装箱机电气系统介绍
    2.2 喷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2.1 喷胶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2.2 喷嘴堵塞分析
        2.2.3 喷嘴清洁过程分析
    2.3 喷胶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
        2.3.1 减少喷嘴堵塞次数的方案
        2.3.2 优化喷嘴清洁流程的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喷胶系统的改进优化
    3.1 总体改进方案
    3.2 喷胶系统改进
        3.2.1 西门子S7-300 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
        3.2.2 组态软件介绍
        3.2.3 热熔胶喷射控制系统改进
        3.2.4 手动喷胶功能系统改进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测试和收益评估
    4.1 系统测试
    4.2 收益评估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课题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MACSV的抽凝式机组低真空供暖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DCS系统发展历史
        1.2.2 国内外主要DCS设备厂家介绍
    1.3 低真空供暖工艺原理
        1.3.1 低真空系统内的工艺原理
        1.3.2 低真空供暖水网的工艺原理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思路
        1.4.1 该热电厂的自动控制情况介绍与目标
        1.4.2 控制系统的选择与智能模块的编写思路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2 低真空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低真空供暖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流程分析
    2.2 低真空首站控制系统硬件组态设计
        2.2.1 一次元件、I/O清单与模块选用
        2.2.2 控制柜布局设计
        2.2.3 供电冗余设计
        2.2.4 网络冗余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低真空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设计
    3.1 组态工具的选择选择与过程设计
    3.2 低真空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实现
        3.2.1 新建工程
        3.2.2 设备组态
        3.2.3 数据库组态
        3.2.4 控制器算法组态
        3.2.5 图形组态
        3.2.6 报警与历史趋势
        3.2.7 下装
    3.3 本章小结
4 低真空自动控制系统的策略与智能模块设计
    4.1 热负荷需求分析
        4.1.1 换热站热负荷需求测算模型
        4.1.2 低真空首站一次网温差测算模型
    4.2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对比
        4.2.1 原供热模式
        4.2.2 改造后的供热模式
    4.3 智能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气象数据的获取来源
        4.3.2 智能控制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低真空控制系统的调试
    5.1 调试流程设计
    5.2 各项功能的调试
        5.2.1 控制系统硬件检测
        5.2.2 控制系统组态调试
        5.2.3 逻辑控制调试
        5.2.4 智能模块功能检查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天气信息自动采集模块代码
致谢

(9)基于“互联网+”的电气控制仿真实训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总体设计
        1.3.2 方案一论证与分析
        1.3.3 方案二论证与分析
        1.3.4 方案对比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关键技术
    2.1 总体概述
    2.2 云平台/WIFI技术
        2.2.1 云平台技术
        2.2.2 WIFI技术
    2.3 软件开发关键技术
        2.3.1 APP Inventor软件技术
        2.3.2 MCGS组态软件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方案一实训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实训设备本体设计与实现
        3.1.1 设计
        3.1.2 实现
    3.2 下位机设计与实现
        3.2.1 电路设计
        3.2.2 PLC程序设计
        3.2.3 下位机的实现
    3.3 上位机开发、设计与实现
        3.3.1 开发目标
        3.3.2 上位机设计
        3.3.3 上位机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方案二实训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实训设备本体设计与实现
        4.1.1 设计
        4.1.2 实现
    4.2 下位机设计与实现
        4.2.1 硬件设计
        4.2.2 单片机程序设计
        4.2.3 下位机的实现
    4.3 上位机设计与实现
        4.3.1 开发目标
        4.3.2 上位机设计
        4.3.3 上位机的实现
    4.4 物联网云平台OneNET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方案对比分析与论证
    5.1 方案一的综合测试与分析
        5.1.1 系统初始化
        5.1.2 性能综合测试
        5.1.3 方案分析
    5.2 方案二的综合测试与分析
        5.2.1 系统初始化
        5.2.2 性能综合测试
        5.2.3 方案分析
    5.3 方案比较
        5.3.1 目标
        5.3.2 分析
        5.3.3 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基于数据驱动的危化品事故分析预警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驱动技术在危化品行业应用现状
        1.2.2 危化品事故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危化品平台研究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篇章结构
第二章 基于物联感知的异常行为识别与危化品数据采集
    2.1 基于混合特征水平集的异常行为监测与识别方法
        2.1.1 图像特征提取
        2.1.2 基于水平集LBF模型的异常监测
        2.1.3 算法实验结果
    2.2 基于物联网关的危化品数据采集
        2.2.1 危化品信息采集物联网关总体方案设计
        2.2.2 危化品信息采集物联网关硬件设计
        2.2.3 危化品信息采集物联网关软件设计
        2.2.4 危化品信息采集物联网关实现
    2.3 危化品信息采集物联网关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危化品事故状态向量构建
    3.1 危化品事故状态向量
        3.1.1 危化品事故状态向量定义
        3.1.2 事故状态向量的意义
    3.2 面向危化品事故知识图谱构建
        3.2.1 知识图谱整体框架
        3.2.2 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
        3.2.3 化学品知识图谱构建
        3.2.4 危险化学品知识图谱高效储存与数据校验更新
    3.3 基于知识图谱的危化品事故状态向量构建
        3.3.1 基于知识图谱的危险化学品领域搜索与推理
        3.3.2 危化品事故状态向量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事故状态向量的分析预警模型构建与可视化
    4.1 基于事故状态向量的SVM事故预测分析
        4.1.1 支持向量机增量算法
        4.1.2 基于状态向量距离的SVM增量学习改进
        4.1.3 模型建立和实验验证
    4.2 基于时态GIS的事故预警云图可视化
        4.2.1 算法研究背景及问题分析
        4.2.2 基于核密度法的危化品事故区域预警分布云图可视化
        4.2.3 可视化实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化品事故预警与防控平台建设及应用
    5.1 系统架构集成技术
        5.1.1 技术架构设计
        5.1.2 系统功能设计
    5.2 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
        5.2.1 系统背景
        5.2.2 系统功能
        5.2.3 系统结果展示
    5.3 高危行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与防控平台建设
        5.3.1 系统背景
        5.3.2 系统功能
        5.3.3 系统结果展示
        5.3.4 系统应用效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7-300 PLC的油库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D]. 乔艳丽.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油田数字化监控系统运维体系分析[J]. 侯伟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2)
  • [3]基于博途S7-1500变压器用油管理系统改造[D]. 朱兆元.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8)
  • [4]基于PLC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设计[D]. 魏志豪.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 王圣君. 东华大学, 2021(01)
  • [6]永磁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集控系统研究[D]. 耿嘉胜.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YP11A型装箱机喷胶系统的改进[D]. 王强.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8]基于MACSV的抽凝式机组低真空供暖控制系统设计[D]. 王巍.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9]基于“互联网+”的电气控制仿真实训装置研究[D]. 王琳辉. 吉林大学, 2019(12)
  • [10]基于数据驱动的危化品事故分析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 刘康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标签:;  ;  ;  ;  

企业监控网络组态软件实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