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学术思想及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时病论》学术思想及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整理古代相关文献,结合中医发展史,对《时病论》产生的学术渊薮进行探求。通过对《时病论》及相关文献的悉心阅读和对比研究,试图总结雷丰《时病论》对中医外感病学的贡献。雷氏在外感病的理论上,继承了《内经》、仲景《伤寒论》等医学经典,又参考金元四大家及明清温病学家的思想,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开拓创新,创立了知时论证,按时分病,寒温并举、新感伏气并论的新的外感病辨治体系;在遣方用药上,于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化裁古方与临证用药经验,建立以法代方,灵活变通的用方思路,制订的治法与方剂对外感病的治疗有指南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雷氏四时外感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则、遣方用药等方面的梳理和归纳,结合数据分析,对《时病论》创制的“以法代方”治时病的六十首方剂进行逐一解析讨论,阐述了雷氏遣方用药特点。雷氏《时病论》“六十法”虽命之为“法”,实则是以法代方,是治法与方剂结合的独特形式,具有完整的方剂要素,结构严谨,灵活多变,适应于外感病病情变化的需求。应用数据分析,将其外感病常用药物出现频次进行分析。六十方共用药物149种,所有药物共出现频率是437次,根据《中药学》分类有17类药物之多,具有用药广泛,针对性强,且又灵活多变的特点,体现了外感病证复杂多变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雷氏治疗外感病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时病论》对中医外感病理论证治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弥补了历代医家对外感时病论述的局限性。该研究就是对其在治疗外感病的理法方药进行总结,从而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有一个良好的借鉴思路,并开拓现代临床用药组方的思维空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雷丰《时病论》的学术思想
  • 1.雷丰生平及学术传承
  • 2.《时病论》外感病学术渊薮
  • 2.1 源出内经
  • 2.2 学宗仲景
  • 2.3 旁参诸家
  • 3.《时病论》对外感病的贡献
  • 3.1 创立"知时论证"的外感病辨治体系
  • 3.1.1 知时论证
  • 3.1.2 按时划分病种
  • 3.1.3 新感伏气并论
  • 3.1.4 区分伤寒、温病、瘟疫概念
  • 3.1.5 寒温并举
  • 3.1.6 病位深浅定病情
  • 3.2 创立"以法代方,灵活变通"的用方思路
  • 3.2.1 以法代方
  • 3.2.2 治时病知常达变,灵活变通
  • 3.2.3 遴选成方,善化古方
  • 第二部分 《时病论》六十法(方剂)解析
  • 1.雷氏自拟方六十首详细解析
  • 2.药物使用频率统计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制方之法
  • 1.1 宗于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
  • 1.2 源于临床实践,善用古方
  • 1.3 善用药引
  • 1.4 异病同治,一方多用
  • 2.辨治用药经验
  • 2.1 治温经验
  • 2.1.1 温病初起,宜宣达透邪
  • 2.1.2 温热入里,宜清热保津
  • 2.1.3 暑病恰当应用温热药
  • 2.2 治湿经验
  • 2.2.1 表湿取微汗而解
  • 2.2.2 湿温初起,宣畅气机而解
  • 2.2.3 湿邪深伏,宣阳透伏而解
  • 2.2.4 寒湿辛热燥湿而解
  • 2.2.5 湿邪在里,从小便而去
  • 2.3 治咳经验
  • 3.常用药配伍特点
  • 3.1 淡豆豉、葱白
  • 3.2 桂枝、白芍
  • 3.3 金银花、连翘
  • 3.4 石膏、芦根
  • 3.5 连翘、竹叶
  • 3.6 滑石、生甘草
  • 3.7 元参、生地、麦冬
  • 3.8 杏仁、陈皮
  • 3.9 牛蒡子、瓜蒌壳
  • 3.10 冬桑叶、枇杷叶(蜜炙)
  • 3.11 防风、羌活、独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时病论》学术思想对现今疫病防治的启示[J]. 吉林中医药 2020(11)
    • [2].基于《时病论》论雷丰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理论的阐释[J]. 中医研究 2019(12)
    • [3].《时病论》药引应用探析[J]. 吉林中医药 2017(06)
    • [4].《时病论》防治瘟疫方药特色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08(10)
    • [5].《时病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认识及临床运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18(03)
    • [6].《时病论》学术思想初探[J]. 河北中医 2008(03)
    • [7].浅谈《时病论》治疗脾病的特点[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4)
    • [8].《时病论》知时论证辨证思路[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9].《时病论》论治时令湿病经验探析[J]. 四川中医 2008(03)
    • [10].基于“秋伤于湿”理论小议雷丰《时病论》治“湿”特色[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7)
    • [11].《时病论》脉诊探微[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10)
    • [12].从运气角度解读《时病论》验案二则[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2)
    • [13].衢州雷氏医学源流与学术特色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11)
    • [14].雷少逸《时病论》透邪思想浅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 [15].雷丰《时病论》辨体论治外感热病思路探析[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6)
    • [16].《时病论》对《黄帝内经》“三因制宜”思想的继承与发挥[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1)
    • [17].雷少逸“霉湿”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J]. 山西中医 2008(08)
    • [18].关于《时病论》的文献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 [19].《时病论》创新点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 2008(06)
    • [20].《时病论》表证解表法探析[J]. 陕西中医 2014(04)
    • [21].雷丰论治“四冒”常用药对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11)
    • [22].雷丰论治咳嗽常用药对探析[J]. 江西中医药 2009(10)
    • [23].《时病论》所构建的六淫致病体系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 2020(08)
    • [24].雷丰《时病论》外感湿病诊治思路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1)
    • [2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时病论》春温首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机制[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20)
    • [26].《时病论》伤寒温病瘟疫辨治思路探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 [27].《时病论》外感时病病因发病认识初探[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28].《时病论》治咳法的临床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9)
    • [29].《时病论》对运气学说的发挥及其运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30].雷丰《时病论》外感伏气病和新感病治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标签:;  ;  ;  ;  ;  

    《时病论》学术思想及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