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生命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校园逐步形成,网络己经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网民规模较2009年底增长7330万人,普及率达到34.3%,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而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之一仍是学生,能占到30.6%,以高校大学生为群体的人人网的用户数达到了1.2亿。在2010年出现了一个几乎人人都“织围脖”的现象,这就是新兴的交流工具——微博客,它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它的即时性和便捷性更是将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我国未来的社会必将是网络社会,建设和谐的网络社会必将成为一个目标。高校作为我国未来建设者的摇篮和和谐网络社会的重要部分,肩负着非常重要责任,高校更是一个网络舆情聚集的场所,其中包括相当多的消极网络舆情信息,这对思想处于尚不成熟阶段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网络上充斥着不少不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漠视不尊重他人生命的消极舆情信息,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当今的社会机构更注重商业效益,高校更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最基本得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忽视了在网络社会中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责任的承担。本文在相关理论概述的基础上,首先,对生命关怀和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以及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生命关怀的定义、传统文化的体现、马克思人性论基础等,而我国高校网络舆情也有其深厚的民本思想的舆情根源,同时又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本文着重分析高校消极网络舆情的影响。其次,通过一份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的调查问卷,具体分析高校学生网络应用及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本文总结为下几个方面:大学生自我表达意识的直接化、高校网络下大学生主体性缺失、高校生命关怀教育的缺失、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欠缺,监控不力带来负面网络舆情等。最后,论文提出了生命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具体途径包括:坚持以法制网和以德治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规范引导作用、加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学校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命关怀和网络舆情引导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其潜在教育功能、增强学生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希望对改善和加强高校消极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督有实质性的帮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实证调查法
  • 1.5.3 归纳法
  • 2 生命关怀概述
  • 2.1 生命关怀的涵义界定
  • 2.2 生命关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 2.2.1 儒家的生命关怀思想
  • 2.2.2 道家的生命关怀思想
  • 2.3 生命关怀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基础
  • 2.4 生命关怀在现代社会中的政策依据
  • 2.5 生命关怀的载体——人的生命问题
  • 2.5.1 正确的人生目标
  • 2.5.2 积极的人生态度
  • 2.5.3 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 2.5.4 承担生命责任
  • 3 高校网络舆情
  • 3.1 舆情的概述
  • 3.1.1 舆情的定义分析
  • 3.1.2 我国舆情思想的发展
  • 3.2 网络舆情
  • 3.3 高校网络舆情
  • 3.3.1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 3.3.2 高校网络舆情的变动规律
  • 3.3.3 本文的研究范围
  • 3.3.4 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
  • 4 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调查概述
  • 4.2 数据分析
  • 4.2.1 高校大学生用网情况分析
  • 4.2.2 校园网络在沟通学校、师生方面的情况分析
  • 4.2.3 高校网络舆情的教育现状情况
  • 4.2.4 校园网络舆情的内容、监督及引导情况分析
  • 4.3 调查结论
  • 4.4 高校网络舆情的原因分析
  • 4.4.1 大学生自我表达意识的直接化
  • 4.4.2 高校网络下大学生主体性缺失
  • 4.4.3 高校生命关怀教育的缺失
  • 4.4.4 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欠缺
  • 4.4.5 监控不力带来负面网络舆情
  • 5 生命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途径
  • 5.1 坚持以法制网和以德治网相结合
  • 5.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 5.2.1 十七大关于人文关怀重视度的提出
  • 5.2.2 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
  • 5.3. 加大以生命关怀为内容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
  • 5.3.1 理论教育的开展
  • 5.3.2 实践教育的践行
  • 5.4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主体——学校机构的监管力度
  • 5.4.1 加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 5.4.2 加大对高校网络运行工作的监督管理
  • 5.4.3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突发应急预警系统
  • 5.4.4 与社会机构协调合作防止消极网络舆情进校园
  • 5.5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命关怀和网络舆情引导水平
  • 5.5.1 对高校教师队伍进行生命关怀和网络技术教育的相关培训
  • 5.5.2 鼓励高校教师从事生命关怀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相关研究
  • 5.6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其潜在教育功能
  • 5.6.1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生命关怀和引导正向网络舆情的内涵
  • 5.6.2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生命关怀和引导正向网络舆情的内涵
  • 5.7 加强对大学生生命关怀群体意识引导
  • 5.7.1 学习
  • 5.7.2 交往
  • 5.7.3 就业
  • 5.7.4 情感
  • 5.8 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高校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生命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