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通过审查(论文文献综述)
申樟虹[1](2017)在《大容量全自动驾驶车辆功能设计及运行保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速度、人口规模,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出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人们出行的效率安全,全自动驾驶系统应运而生。本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主干线轨道交通12号线轨道车辆的设计研究为背景,以大客流下的全自动驾驶技术课题为研究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车辆自身需增加的重点功能、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网络大数据的解决措施、车辆障碍物探测功能的设计及可靠性分析、车辆与站台门之间的安全接口设计、车辆行车组织方案以及故障救援模式等。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工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12号线工程课题的实际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车辆新增功能及设计。对12号线的车辆驾驶模式进行了介绍,结合工程实际对全自动驾驶模式与传统人工驾驶模式的车辆区别进行对比分析,利用鱼骨分析法研究了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车辆新增功能,针对其中的重点功能进行分析。第二,FAM模式下车辆功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对车辆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新增的两个重点功能进行了研究。其一是针对司机由中心代替、状态/故障上传、实时监控的大数据传输需求,提出采用以太网承载的建议。并针对全自动驾驶对系统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特点,对以太网的组网方案进行了设计。其二是对于全自动驾驶车辆新增的安全功能之一的障碍物探测装置进行研究,对装置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适宜的建议方案,并利用FMEA分析方法对车辆障碍物探测装置设计进行故障分析。第三,车辆与站台门接口设计。文章结合大客流无司机模式,从乘客安全运营的角度出发,针对车辆重点涉及乘客安全的接口——车门与站台门接口进行分析,梳理有司机和无司机模式下的开关门控制流程差异,并对车门与站台门间隙防护设计进行研究,提出新的物理方案优化措施,并对其进行了FMEA故障分析。第四,车辆行车组织及救援模式。文章介绍了12号线全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组织方案,并针对运营组织中的车辆救援模式进行重点分析,梳理了不同情况下的车辆救援流程,并结合12号线工程实际对如何提高故障救援效率进行分析。目前北京在主干线线路上的8A型车辆中应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尚为空白,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北京大客流干线网络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奠定了研究基础。
杨朝辉[2](2014)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生存的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金钱搭建的“纸牌屋”有可能风一吹就会散乱,通过一时的投机或所谓“机会”而攫取的财富有可能“富不过三代”,只有长期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创新传统才能使一代代人充满激情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通过创新投资改变和塑造环境而保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高科技的大型企业更为如此。这些创新型的大企业用高科技架起了钢筋铁骨,用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经验高效地调配人力物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增进企业资源力量潜能的发挥,并最大限度调动起整个国家相关的经济社会资源,在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对于创新型企业如何在约瑟夫·熊彼特描述的“循环流转”的经济运行状态下,为实现未来长期发展而将经济运营中的资金、人力、物力、组织管理经验等资源创新性地重新组合,进行“创造性毁灭”,以实现新的、跨越式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论文从研究大企业发展历程的历史学者、创新经济学者、技术创新经济学者、企业理论研究学者、管理学者和创新型企业理论等研究学者的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中,逐渐发展出企业创新机制的理论假设。但是,要验证之前学者的观点与这一假设的虚实真伪,还需要有扎实的实证分析。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将历史学中的企业史研究与创新经济学范畴内的创新型企业理论综合交叉,以相关史实资料为依据,用历史发展和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集中于一家具体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19世纪末组建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创新发展历程,尝试分析论证和发展创新型企业理论。同时努力发现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的一些独有特征,及其在美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用电气公司不仅承袭了汤姆生·休斯顿电气公司和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两家前身企业的各类优势资源,也继承了两家公司相互补充和强化的创新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在公司成立初期和随后而来的189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总裁查尔斯·科芬领导通用电气公司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中央集权式职能制组织结构,有效利用公司合并获得的各类优势资源和力量,对以前不完善的组织结构,如爱迪生公司系统的销售组织等进行改革,以最大限度减少劣势,最大限度发挥合并的优势。之后,公司在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技术和产品创新对科学研究和科学进步的需求加强,公司创新构建起以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拥有了自己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和有组织且实力雄厚的科研力量。在第二代领导者总裁杰拉德·斯沃普时期,通用电气公司发展了更加完善的市场战略,“良性循环”多元化发展进入消费类电气产品等全新业务领域,加强了公司的市场力量,使公司的业务发展更加平衡健康稳定,增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到1951年总裁拉尔夫·科迪纳对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之间的时期,通用电气公司迎来了又一次历史上的跨越式大发展。公司的科技实力、业务多元化、公司规模和价值总量都经历了另人叹为观止的巨大发展。为了继续释放和发挥公司的规模、科技、和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力量,把大公司的规模优势和小公司的灵活性、专业性与专注度相结合,继续推动公司的长期多元化发展战略,20世纪50年代初,在总裁拉尔夫·科迪纳领导下,公司创新组织结构,实行分部制和分权化改革,构建职业化管理制度,培养大批优秀管理人才,高效运营改革后的全新通用电气公司。公司不仅成为美国最优秀管理人才的西点军校,为美国企业界培养了大批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而且,通用电气更是科技进步的代表,创新的源泉,长期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以及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做出重大贡献。总之,通过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从19世纪末组建,到20世纪60年代初这段时期创新发展历程的分析和研究,论文的结论既显示出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和一般性创新型企业理论的共同点,也有诸多自己的独有特征。通用电气公司的企业创新机制总体归纳为,这是一个在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战略高层领导、控制与协调下,科研、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资金、市场力量和外部关系等要素间协同合作,互动发展,推进公司的不断成功创新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通用电气公司的创新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而成,创新机制本身会随着公司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在新的时期会带有新的特征,但其宗旨是在具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领导下,不断创造和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在公司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目标指引下,最大限度地成功实现创新,最大限度降低创新投资的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孟凡莉[3](2008)在《变频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变频调速理论和产品日益成熟,在工业实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节能、效率、运行维护等诸多方面来看,变频调速在各电压等级的拖动系统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介绍分析了变频调速原理和不同的控制方案,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以及各种PWM调制方法,包括正弦PWM、空间矢量PWM、电流跟踪PWM等等,并做了一定的仿真验证;介绍了变频调速节能原理和现实意义;结合目前的通用变频器的特点和功能,提出了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并就如何选择变频驱动电机和通用变频器容量做了简要的说明;介绍了供水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和流程,及我公司北山加压站驱动系统变频设计方案即利用西门子ECO变频调速器、金钟一默勒智能继电器EASY及欧姆龙PID表提供创新的配套解决方案。并介绍了本系统的集成度高,电气运行的安全性好,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的系统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等特点。本设计方案在承德市自来水公司石洞沟加压站、白云小区加压站及北山加压站变频调速自动化电气柜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及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及良好的使用效果。并对系统在实际运行的条件下,进行了节能分析。系统运行可靠、动态响应快,节能效果好,相比传统的恒速泵供水系统、高位水池供水系统、气压罐供水系统,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具有供水质量高,灵活性强,耗电量小,电机起制动平稳,无水锤效应,占地面积小,原材料消耗小等优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和故障率。因此,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使用。在文章最后对该系统的突出特点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目前,交流调速传动系统已上升为电气调速传动的主流,由于通用变频器具有调速范围宽、调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行效率高、功率因数高、操作方便且便于同其他设备接口等一系列优点,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黄永忠,赵守民[4](2004)在《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呼爱蝉[5](2003)在《铁路信号发展及技术标准分析》文中认为
张建民,许铁成[6](2002)在《浅谈引进国外设备应把握的几项内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兵[7](2001)在《从阜阳北站看引进信号设备时应注意的问题》文中指出
张利[8](2000)在《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通过审查》文中研究表明1999年11月29~30日,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审查会”。铁道部安监司、科教司、计划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北京、上海、沈阳、兰州、郑州、济南铁路局,广铁(集团)公司,第一、三、四设计院,通号公司研究设计院,电化局通号设计院,上...
二、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通过审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通过审查(论文提纲范文)
(1)大容量全自动驾驶车辆功能设计及运行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全自动化驾驶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全自动化驾驶技术 |
1.2.2 全自动化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3 自动化驾驶技术分级 |
1.3 国外全自动化驾驶线路运营现状 |
1.4 国内全自动化驾驶应用现状 |
1.5 大客流下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
1.6 论文思路及章节安排 |
1.7 结论 |
第2章 车辆新增功能及设计 |
2.1 12 号线车辆驾驶模式 |
2.1.1 12 号线驾驶模式种类介绍 |
2.1.2 12 号线的全自动驾驶模式(FAM) |
2.2 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功能要求 |
2.3 鱼骨图分析车辆新增功能 |
2.4 全自动驾驶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的区别 |
2.5 全自动驾驶模式的重点功能分析 |
2.6 全自动驾驶车辆RAMS评估 |
2.7 小结 |
第3章 FAM模式下车辆功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
3.1 全自动驾驶下的车辆通信网络 |
3.1.1 常用列车通信网络 |
3.1.2 以太网在列车通信网络系统的应用 |
3.1.3 以太网的应用方案 |
3.2 车辆新增障碍物探测功能研究 |
3.2.1 障碍物探测装置类型比选 |
3.2.2 机械式障碍物探测装置故障分析 |
3.2.3 机械式障碍物探测系统可靠性评定 |
3.3 小结 |
第4章 车辆与站台门接口设计 |
4.1 站台门方案设计 |
4.1.1 站台门种类 |
4.1.2 传动系统结构 |
4.2 车门与站台门连锁控制逻辑 |
4.3 车门与站台门之间的防夹设计 |
4.4 小结 |
第5章 车辆行车组织及救援模式 |
5.1 12 号线车辆行车组织 |
5.1.1 客流基础资料 |
5.1.2 编组分析 |
5.1.3 交路方案及运营计划 |
5.1.4 重点站折返方案 |
5.2 车辆故障分类 |
5.3 区间救援模式 |
5.3.1 故障救援模式 |
5.3.2 区间火灾救援模式 |
5.3.3 区间救援效率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状况述评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创新型企业理论与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 |
第一节 创新型企业理论的归纳总结 |
第二节 通用电气公司的创新机制 |
小结 |
第二章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传统的形成 |
第一节 汤姆生·休斯顿电气公司的创新发展 |
一、伊莱休·汤姆生与其开发的优良弧光灯系统 |
二、汤姆生的企业家精神与初期创业时期 |
三、汤姆生·休斯顿电气公司的成功发展与公司创新组合的形成 |
第二节 爱迪生公司系统的发展与爱迪生的企业家精神 |
一、发明家爱迪生的企业家精神 |
二、爱迪生公司系统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开发电力交通设备业务的案例 |
第三节 两家前身企业对通用电气公司创新传统形成的影响 |
一、托马斯·爱迪生对通用电气公司创新传统的影响 |
二、企业家式发明家伊莱休·汤姆生的影响 |
三、工程与生产领导者埃德温·赖斯的影响 |
四、查尔斯·科芬领导型企业家精神与作为的影响 |
小结 |
第三章 公司中央集权式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建立 |
第一节 美国电力制造行业资源力量的发展与集聚和通用电气公司的成立 |
第二节 通用电气公司成立时拥有的主要资源和组织力量 |
第三节 新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 |
第四节 中央集权式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建立 |
一、改革后公司整体组织结构的分析与介绍 |
二、生产工厂布局和组织管理的合理化 |
三、销售力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改革 |
四、各主要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
五、经济危机和改革期间公司工程技术的进步与新市场领域的开拓 |
第五节 公司中央集权式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独有特征 |
第六节 创新机制中的人力资源—公司战略发展与科技人才的招募 |
小结 |
第四章 工业研究实验室建立的原因与条件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实验室建立的原因分析 |
一、已有业务职能制组织结构对新产品创新的阻碍 |
二、欧美新型照明设备的威胁与公司科研专家的推动 |
三、电力制造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需求 |
第二节 企业外部环境创造的条件 |
一、美国早期形成的重视科技和创新的传统 |
二、美国从立国时期到20世纪初对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 |
三、20世纪前美国科学界对工业发展的重视与贡献 |
第三节 公司较成熟的创新型和效率型企业组织的建立 |
第四节 电力制造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带来的成熟时机 |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实验室的建立与早期运作 |
第一节 研究实验室的建立 |
第二节 工业研究实验室的早期贡献 |
一、新型照明设备的成功研发 |
二、研究实验室研发活动对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推动 |
第三节 研究实验室的内外部协调合作机制 |
一、研究实验室内部运作的协调合作机制 |
二、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其它部门的协调合作 |
三、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外部环境的协调合作 |
四、惠特尼的激励式领导与实验室自由开放式研发环境的形成 |
小结 |
第六章 通用电气公司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的科技进步、多元化发展与公司规模扩张 |
第一节 斯沃普的企业家精神与作为和多元化发展战略 |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与公司规模的扩张 |
一、战时业务的急速增长 |
二、战时公司的科技进步 |
三、战时和战后公司研究实验和工程与生产设施的扩充 |
四、20世纪50年代初的公司规模 |
第三节 公司未来十年发展规划(1951年制定) |
小结 |
第七章 通用电气公司的分部制和分权化改革 |
第一节 斯沃普和威尔逊时期对公司分部制和分权化改革的探讨 |
第二节 通用电气公司改革后的整体组织结构 |
第三节 公司业务多元化基础上分部制组织结构的建立 |
一、改革后公司运营机构的整体分析 |
二、事业部的划分标准和运营部门的动态发展 |
第四节 改革后公司运营部门的具体发展状况和改革成绩 |
一、国防设备集团 |
二、电力设备集团 |
三、工业产品与照明设备集团 |
四、附属公司和国外公司集团 |
五、电器和电子集团 |
第五节 公司咨询式职能服务部门的建立和职责 |
一、公司各职能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从运营性到咨询服务性 |
二、改革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发展状况和作用发挥 |
第六节 公司战略高层对分权化组织结构的中央控制与协调 |
一、通用电气公司的目标管理 |
二、权力、职责与责任链 |
三、通过职业化管理制度实现的战略高层中央控制与协调 |
小结 |
结论 |
一、大企业的创新机制与贡献 |
二、通用电气公司的创新机制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
三、通用电气公司自身创新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变频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历程 |
1.3 变频调速的优点和现实意义 |
1.4 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变频调速常用频率控制策略 |
2.1 异步电机的转矩特性 |
2.1.1 异步电机转矩方程 |
2.1.2 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及转矩功率特性 |
2.2 常用变频控制策略 |
2.2.1 恒压频比控制 |
2.2.2 转差频率控制 |
2.2.3 矢量控制技术 |
2.2.4 直接转矩控制 |
2.3 PWM技术 |
2.3.1 变频器的构成和分类 |
2.3.2 PWM技术基本概念 |
2.3.3 正弦 PWM(SPWM)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恒压供水的基本原理 |
3.1 水泵调速方案的选择 |
3.2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3.3 恒压供水设备容量的确定 |
3.3.1 流量确定 |
3.3.2 供水扬程计算 |
3.3.3 驱动水泵的电动机功率计算 |
3.4 恒压供水系统的特点 |
第四章 北山加压站恒压水变频设计方案 |
4.1 水泵及水泵站在给水排水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4.2 北山加压站变频调速设计方案 |
4.2.1 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 |
4.2.2 北山加压站变频调速设计方案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的构成及主要特点 |
3 施工技术要求 |
4 施工流程 |
4.1施工准备 |
4.2施工过程 |
4.2.1电气集中设备施工 |
4.2.2微机联锁系统施工方法 |
4.2.2.1设备安装方法 |
4.2.2.2设备电气连接 |
4.2.2.3接口信息传递方法 |
4.2.3电路调试 |
4.2.3.1局部电路调试 |
4.2.3.2微机联锁设备的调试 |
4.2.3.3系统联锁调试 |
(6)浅谈引进国外设备应把握的几项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进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引进中应把握的主要项目 |
(7)从阜阳北站看引进信号设备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引进及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2 引进设备时应把握的环节 |
四、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通过审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容量全自动驾驶车辆功能设计及运行保障研究[D]. 申樟虹.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2)
- [2]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研究[D]. 杨朝辉. 南开大学, 2014(12)
- [3]变频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D]. 孟凡莉.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 [4]微机联锁控制系统施工技术[J]. 黄永忠,赵守民. 铁道技术监督, 2004(11)
- [5]铁路信号发展及技术标准分析[J]. 呼爱蝉. 铁道技术监督, 2003(06)
- [6]浅谈引进国外设备应把握的几项内容[J]. 张建民,许铁成. 铁道通信信号, 2002(02)
- [7]从阜阳北站看引进信号设备时应注意的问题[J]. 韩兵. 铁道通信信号, 2001(04)
- [8]怀柔站西门子计算机联锁技术通过审查[J]. 张利. 铁道通信信号,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