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中寻求黑色存在的“无形人”

在成长中寻求黑色存在的“无形人”

论文摘要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使他在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生前唯一完成并发表的长篇小说《无形人》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典范。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他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二十年的艰辛坎坷。正直天真的他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却屡遭失败,最终看清了社会的本质,确立并超越了自我。小说抨击了白人社会对黑人的视而不见,并向黑人呼吁,只有摆脱白人文化对自己的束缚,回归本民族传统,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找到真正的自我。本文剖析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即主人公从天真无知、遭受挫折,到最终觉醒的过程。它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白人文化冲击下追寻自我本质和存在意义的艰辛及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无形人》与美国成长小说
  • 第一节 作家、作品简介
  • 第二节 成长小说概述
  • 一、成长小说的定义
  • 二、欧洲文学史上的成长小说
  • 第三节 美国成长小说
  • 一、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
  • 二、美国成长小说的结构特点
  • 三、美国黑人成长小说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形人》中主人公的成长
  • 第一节 主人公的天真和出走
  • 第二节 主人公的挫折和觉醒
  • 一、挫折
  • 二、觉醒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主人公成长的主要因素
  • 第一节 白人文化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 一、白人文化赋予主人公的梦想
  • 二、白人文化对主人公梦想的摧残
  • 第二节 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
  • 一、“无形人”的正面引路人
  • 二、“无形人”的反面引路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形人》的艺术魅力
  • 第一节 象征
  • 一、失明与不可见性的象征
  • 二、黑与白的象征
  • 三、其他象征
  • 第二节 多种表现手法的结合
  • 第三节 爵士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看不见的人》与看得见的冷战——艾里森的“自我”拯救之路[J]. 外国文学评论 2014(02)
    • [2].大地为什么呈棕色[J]. 小学生导读 2016(12)
    • [3].父爱三声[J]. 幸福家庭 2014(03)
    • [4].父爱三个字[J]. 现代妇女 2013(07)
    • [5].艾里森在耶鲁大学的演讲[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9(12)
    • [6].超越与融合:拉尔夫·艾里森的文艺观[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7].共存与互动——拉尔夫·艾里森作品中的对话性[J]. 译林 2009(05)
    • [8].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评拉尔夫·艾里森的《混战》[J]. 山花 2010(08)
    • [9].有争议是好事情[J]. 基础教育课程 2008(09)
    • [10].大师小品——英美短篇小说名作赏析(廿三) 命运的轮回——拉尔夫·艾里森的《宾果游戏王》赏析[J]. 英语自学 2009(11)
    • [11].论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的幽默艺术[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1)
    • [12].成功鸡汤[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09(02)
    • [13].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的深刻寓意[J]. 文学教育(中) 2014(01)
    • [14].舍弃你当下的荣耀[J]. 分忧 2014(03)
    • [15].改变想法 改变世界[J]. 思维与智慧 2012(20)
    • [16].浅析艾里森《看不见的人》中美国黑人“无形”主题[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8)
    • [17].何处有自由——评拉尔夫·艾里森的《广场上的宴会》[J]. 作家 2009(24)
    • [18].拉尔夫·艾里森和2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10)
    • [19].浅谈拉尔夫·艾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J]. 青年文学家 2014(17)
    • [20].舍弃荣光 追求不止[J]. 江西教育 2013(07)
    • [21].舍弃荣光 追求不止[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2(11)
    • [22].论《看不见的人》的后现代性[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3].斯芬克斯因子的理想平衡——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看不见的人》[J]. 英语广场 2016(03)
    • [24].《无形人》——一曲纸上爵士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6)
    • [25].慈善与礼物圈——从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的主题谈起[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26].艾里森《看不见的人》的城市景观[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7].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 生理科学进展 2018(05)
    • [28].寻求归属的孤独患者——艾里森《隐形人》的存在主义解读[J]. 名作欣赏 2014(27)
    • [29].拉尔夫·艾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种族空间政治[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9)
    • [30].《看不见的人》视觉象征艺术探析[J]. 电影评介 2008(24)

    标签:;  ;  ;  ;  

    在成长中寻求黑色存在的“无形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