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近年来,围绕受贿罪的问题,我国法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评析,这使得司法界在理解和运用上产生了很大困惑和分歧。论文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个内容,对我国古代乃至新中国关于受贿罪的立法进行了简要叙述,提出了受贿罪立法完善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包括四个内容,对我国现行受贿罪立法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阐述,从而总结认为我国受贿罪存在“受贿罪主体规定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许多问题认定困难,解决起来非常棘手”;“将贿赂的对象限定为‘财物’,使大量涌现的隐形受贿行为的受贿者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将‘为他人谋取利益’设定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扭曲了受贿罪的本质特征,为司法机关查处受贿行为设置了障碍”;“受贿罪的法定刑设置缺乏科学性,不仅容易造成误解,也使我国的立法落后于世界潮流”等四个方面的不足,并指出我国当前受贿罪立法明显滞后,已经跟不上新的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受贿罪立法完善的现实必要性。第三部分包括四个内容,在广泛借鉴吸收国际社会关于受贿罪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探求解决我国现行受贿罪立法不足的途径,并提出了具体完善措施。要重新完善受贿罪主体,将其进一步明确,包括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也要纳入主体的范围;重新完善贿赂对象,将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即一切不正当利益都纳入贿赂的范围;取消“为他人谋利益”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受贿罪的处罚种类以及起刑点的规定也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受贿罪主体的理解与适用[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1)
- [2].浅析受贿罪主体范围[J]. 法制与社会 2014(02)
- [3].受贿罪主体新论[J]. 商品与质量 2011(S2)
- [4].关于受贿罪主体的探讨[J]. 广东科技 2010(16)
- [5].受贿罪主体的本质界定及现实作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09)
- [6].关于受贿罪主体之重构[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7].政策性重组中企业管理人员构成受贿罪主体[J]. 人民司法(案例) 2016(26)
- [8].对受贿罪主体和范围的思考[J]. 中国市场 2009(39)
-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受贿罪主体的认定[J]. 理论界 2009(12)
- [10].律师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问题探讨[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02)
- [11].受贿罪的司法认定和立法完善[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4(04)
- [12].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7)
- [13].抵制商业贿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 中国储运 2014(02)
- [14].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5].国企委派人员能否认定为受贿罪主体[J]. 民主与法制 2010(10)
- [16].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研究[J]. 知识经济 2011(01)
- [17].受贿罪立法缺陷初探[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03)
- [18].刑法修改,剑指腐败[J]. 人大建设 2008(12)
- [19].刑法修改 剑指腐败[J]. 法治与社会 2008(12)
- [20].论记者可以构成受贿罪主体[J]. 新闻记者 2009(03)
- [21].受贿罪“关系密切人”探讨[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6)
- [22].刑法修改,剑指腐败[J]. 江淮法治 2008(22)
- [23].“抓记者”现象背后应厘清的几个认识问题[J]. 新闻记者 2009(07)
- [24].我国新闻工作的公务性质不应否定——论记者可以构成受贿罪主体[J]. 青年记者 2009(07)
- [25].浅析我国受贿罪主体的扩大[J]. 法制与社会 2009(31)
- [26].受贿罪认定问题探讨[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27].媒体人经济犯罪经典案例评析[J]. 青年记者 2017(16)
- [28].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29)
- [29].受贿罪主体问题初探——兼评《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J]. 法制与社会 2010(03)
- [30].试论受贿罪主体[J]. 中外企业家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