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产漆酶杏鲍菇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刘敏
导师: 贾乐
关键词: 杏鲍菇,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漆酶,发酵条件
文献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杏鲍菇(Pleurotus ery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 mycotina ),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 , 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杏鲍菇菌肉肥厚,营养丰富,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陈士瑜,陈海英,2000)。杏鲍菇有多种胞外酶,漆酶(Laccasse)、过氧化物酶、芳基乙醇氧化酶(Aryl-alcohol oxidase,AAO)等,其中漆酶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漆酶是一种含有4 个铜离子(Ⅱ)的胞外多酚氧化酶,属于铜蓝蛋白家族,普遍存在于白腐菌中。杏鲍菇降解木质素能力强,与所含漆酶活性高密切相关。C Mu?oz 等(C Mu?oz, F Guillén, A T Martínez,1997)纯化了两种杏鲍菇漆酶同工酶:漆酶I和漆酶Ⅱ。两者都是单体糖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7%和1%,分子量(SDS-PAGE)分别为65kDa 和61kDa,pI 分别为4.1和4.2。Guillen F 等(Guillen F, Martinez AT, Martinez MJ,1992)也发现杏鲍菇培养物中有漆酶活性。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茶薪菇(Agrocy becylindracea)、肺形侧耳(Pleutotus pulmonarius)和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中提取漆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并同杏鲍菇漆酶相比,发现杏鲍菇漆酶活性最高。杏鲍菇发酵液中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氧化酶也是漆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1972 年荷兰De Vessels首次用裂解酶分离了裂褶菌原生质体,随后又分离了双孢蘑菇和草菇的原生质体。1980 年以后,有关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的报道大量增加(刘祖同,1999)。本文采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杏鲍菇高产漆酶菌株,并研究了所选育的变异株深层发酵培养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及其所产漆酶的部分生物学性质,为杏鲍菇生产漆酶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在30℃、pH5.5、1.5%溶壁酶条件下,以0.6mol/L 甘露醇作为稳渗剂,酶解2.5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2.90×107个/mL。将所得原生质体过滤、纯化、稀释后涂布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0.18%。紫外灯照射杏鲍菇原生质体不同时间,经过粗筛和精筛后,从中选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木质素的降解
1.1.1 木质素和木质纤维素
1.1.2 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
1.1.3 木质素降解酶的种类
1.2 漆酶的研究概况
1.2.1 产漆酶的微生物
1.2.2 漆酶的种类和性质
1.2.3 漆酶对木质素的降解
1.2.4 漆酶的应用
1.3 原生质体技术简介
1.3.1 细菌原生质体育种技术的研究发展
1.3.2 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
1.3.3 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原生质体制备
2.2.2 原生质体再生
2.2.3 粗酶液的制备
2.2.4 酶活力测定
2.2.5 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
2.2.6 遗传稳定性试验
2.2.7 杏鲍菇086 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
2.2.8 各种因素对杏鲍菇086 菌株产漆酶酶活力的影响
2.2.9 粗酶液生物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
3.1.1 杏鲍菇液体菌丝培养基的选择
3.1.2 不同酶系统对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1.3 酶浓度对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1.4 稳渗剂种类对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1.5 不同pH 值对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1.6 培养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1.7 酶解时间对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1.8 酶解温度对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3.2 再生培养基的选择
3.3 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产漆酶活性高的菌株
3.3.1 杏鲍菇原生质体诱变效应曲线及紫外线诱变剂量的选择
3.3.2 100 株诱变株的酶活力测定
3.3.3 10 株诱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3.4 杏鲍菇086 菌株的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
3.5 杏鲍菇086 菌株产漆酶的发酵条件
3.5.1 不同碳源对产酶水平的影响
3.5.2 不同氮源对产酶水平的影响
3.5.3 培养基初始pH 值对产酶水平的影响
3.5.4 不同培养温度对产酶水平的影响
3.5.5 碳源、氮源、pH 值、温度的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
3.5.6 培养基装液量对产酶水平的影响
3.5.7 不同金属离子对产酶水平的影响
3.6 粗酶液性质的初步研究
3.6.1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6.2 酶反应的最适pH
3.6.3 酶的热稳定性
3.6.4 酶的pH 稳定性
3.6.5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胞外多糖高产乳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D]. 陈晓燕.兰州大学2013
- [2].电融合选育耐高温、浓醪酒精发酵株的研究[D]. 蒋岳.天津科技大学2002
- [3].原生质体转化选育枯草芽孢杆菌产氨肽酶的研究[D]. 汪晓东.江南大学2013
- [4].茁霉多糖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D]. 王慧.吉林农业大学2008
- [5].谷氨酸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 王东阳.天津科技大学2005
- [6].一株产β-胡萝卜素红酵母的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的研究[D]. 顾蕾.南京师范大学2004
- [7].超声辅助酶法水解杏鲍菇制备高F值寡肽液[D]. 漆倩涯.甘肃农业大学2017
- [8].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与酶学性质研究[D]. 王健华.河北大学2005
- [9].高浓度酒精发酵酵母菌株选育的研究[D]. 王滨.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
- [10].发酵木糖产酒精酵母诱变育种研究[D]. 牟建楼.河北农业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相关参数和生理特性研究[D]. 王瑞娟.西南大学2007
- [2].杏鲍菇液体发酵的初步研究[D]. 吴祖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3].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漆酶产生菌的研究[D]. 张红梅.河南农业大学2005
- [4].金针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研究[D]. 饶庆隆.南京林业大学2005
- [5].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贮藏工艺的研究[D]. 马立芝.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张树江.浙江大学2006
- [7].真菌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发酵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 王剑锋.西北大学2006
- [8].杏鲍菇碳氮营养生理的研究[D]. 韩春华.河北农业大学2003
- [9].杏鲍菇和云柚菇中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其生物活性[D]. 方芳.福建农林大学2003
- [10].杏鲍菇杂交亲本的筛选及F1代菌株杂种优势的预测[D]. 王俊玲.河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