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啤酒中总多酚含量的应用研究

降低啤酒中总多酚含量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啤酒酿造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首要的是提高啤酒质量,增强啤酒的稳定性(包括了风味稳定性和混浊稳定性);但是由于啤酒本身的特殊性,其保质期一般在3-6个月,国外有的可达到12个月,而风味保质期更短。如何改善并提高啤酒稳定性一直是酿造人员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在啤酒中多酚特性研究基础上,结合啤酒糖化过程中过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特性,试图创造某种环境条件(温度、pH、时间),达到前期把部分多酚氧化结合蛋白质沉淀去除的目的。设计了一套在糖化过程中充氧来降低啤酒中总多酚的装置,包括利用不锈钢套管自行研制开发了糖化充氧装置(SSB糖化充氧装置)及CIP系统,并将其连接到传统的糖化设备上;对充氧头的开孔位置、大小、方向作了规定,并明确了充氧头的安装与拆卸应该遵循的正确操作步骤。论文以总多酚(TPP)和TBA为考察指标,最终确定能够能有效降低TPP,同时使老化程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最适糖化充氧量为150 Nm3/h;通过测定不同糖化温度时的多酚含量,发现其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由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在低温糖化下料温度35℃时产生,在50~60℃范围内具有强烈作用,在70~75℃则失活,结合三得利糖化工艺曲线确定最适通氧温度为63~64℃,通氧时间40 min。比较糖化工艺改变前后麦汁及成品啤酒中TPP含量,发现充氧糖化TPP含量一般下降20~30 mg/L,表明此方法有效。通过品评方法和理化试验(EBC方法)考察新工艺啤酒的稳定性,表明啤酒质量在标准范围内。与传统降低总多酚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稳定,只需一次性的设备投资即可解决问题,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又符合环保啤酒的思想理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啤酒中的酚类物质
  • 1.2.1 多酚来源
  • 1.2.2 多酚物质的种类
  • 1.2.3 多酚物质的性质及在啤酒中的变化
  • 1.3 国内外关于酚类物质对啤酒影响的研究
  • 1.3.1 多酚作用机理
  • 1.3.2 对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1.3.3 对风味稳定性的影响
  • 1.3.4 生物活性
  • 1.4 立题背景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降低啤酒中总多酚工艺流程的设计
  • 2.1 引言
  • 2.2 主要设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甲醛使用与否对麦汁及啤酒TPP的影响及不同品牌啤酒的TPP值
  • 2.3.2 降低啤酒中总多酚的糖化充氧装置设计及工艺流程
  • 2.3.3 关键设备解析
  • 2.3.4 设备卫生保障与维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啤酒中总多酚含量的较佳工艺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与原料
  • 3.2.2 主要仪器
  • 3.2.3 溶液配置
  • 3.2.4 主要测定方法
  • 3.2.5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糖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变化
  • 3.3.2 糖化过程中多酚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3.3 糖化过程中通气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3.3.4 糖化过程中通气量的确定
  • 3.3.5 通气量的大小与TPP、TBA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糖化改良工艺的大生产试验及成本核算
  • 4.1 前言
  • 4.2 材料及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大生产中糖化方法改良对麦汁及啤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 4.3.2 大生产的批次稳定性
  • 4.3.3 SSB糖化通气装置及CIP系统的生产成本核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品种甘薯中多酚的组织分布的比较分析[J]. 现代养生 2016(24)
    • [2].桑叶多酚含量显色条件的优化测定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初探[J]. 食品科技 2020(01)
    • [3].微生物发酵对麦麸水溶性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3)
    • [4].黔产蓝布正基于总多酚含量的干燥方法研究[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06)
    • [5].烟叶中多酚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关系[J]. 烟草科技 2014(06)
    • [6].烹调加热对蔬菜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02)
    • [7].藜麦多酚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20(06)
    • [8].茶多酚制品中多酚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 2013(03)
    • [9].朝鲜蓟加工品中多酚含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3)
    • [10].甘薯多酚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0(02)
    • [11].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花椒中多酚含量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06)
    • [12].引种成都后欧李生长期多酚含量的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1)
    • [13].Folin-Ciocalteu法测定竹叶中总多酚含量[J]. 光谱实验室 2013(06)
    • [14].欧李果实多酚含量的差异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22)
    • [15].三种油橄榄叶片中多酚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01)
    • [16].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龟甲多酚含量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1)
    • [17].不同石榴品种及器官多酚含量的比较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18].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路边青中多酚含量[J]. 光谱实验室 2010(03)
    • [19].不同基因型不同产区烤烟多酚含量的比较[J]. 烟草科技 2014(05)
    • [20].烟草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与多酚含量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2)
    • [21].金针菇中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优选[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2].珠子草总多酚含量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04)
    • [23].不同类型卷烟中多酚含量的分析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3(03)
    • [24].湘南烤烟多酚含量区域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 [25].猕猴桃不同时期酚含量与抗溃疡病的关系[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08)
    • [26].野生和栽培蓝莓果中总多酚含量的比较[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0(01)
    • [27].Folin-Ciocaileu法测定鼠尾草多酚含量[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3)
    • [28].Folin-Ciocalteu法测定苹果醋饮料的总多酚含量[J]. 食品科学 2013(08)
    • [29].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石榴皮多酚含量条件的优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30].牡丹不同部位多酚含量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11)

    标签:;  ;  ;  ;  ;  ;  

    降低啤酒中总多酚含量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