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及目的: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排尿功能障碍,常导致严重逼尿肌收缩乏力(detrusor underactivity,DU),其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临床疗效不理想,目前其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正常的排尿功能,其动力必须依靠健全的与排尿有关的肌肉细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膀胱逼尿肌细胞(Detrusor smooth muscle cell,DSMC)。根据经典的肌丝滑行理论,平滑肌的收缩有赖于粗细肌丝的相互滑动产生相对位移导致的肌细胞长度变化。这一过程牵涉到包括神经递质和神经受体、各种收缩相关蛋白以及多种酶的激活等事件。而细胞骨架的完整性是维持平滑肌可收缩性的结构基础,同时也是多种损伤机制导致的平滑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共同通路。膀胱逼尿肌作为一种特殊的平滑肌,其收缩的调控机制似乎与骨骼肌更为相似,即对于收缩力和收缩精确性要求较高,因此稳定和精密的肌丝结构是保证逼尿肌正常收缩的基础。很多收缩相关蛋白(如钙介素D,CaD)的异常可直接导致逼尿肌肌动蛋白的异构,并与逼尿肌细胞肥大变性等病理状态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热休克蛋白20(heat shock protein20,Hsp20)是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Kato等人于1994年从骨骼肌组织中提纯αB-晶体蛋白、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protein27,Hsp27)时发现的。Hsp20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等组织中。研究表明,Hsp20具有调节血管、胃肠、子宫平滑肌收缩等生物学功能。Sonemany Salinthone等人研究发现Hsp20通过PKA通路磷酸化,磷酸化的Hsp20可与细肌丝结合,使磷酸化的肌球蛋白不能与细肌丝发生作用,从而抑制收缩,保持肌肉的松弛。但Hsp20在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报导。本研究采用充盈性膀胱测压、肌条兴奋性和收缩性测定、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通过对比研究AUR大鼠不同时相点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及Hsp20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AUR后膀胱收缩功能和Hsp20表达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课题以成年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扎尿道口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尿潴留动物模型,利用充盈性膀胱测压的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0h、1h、6h、12h、24h、3d、5d、7d)膀胱收缩功能变化;行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观察大鼠逼尿肌肌条兴奋性及收缩性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急性尿潴留膀胱排空后不同时相点(0h、1h、6h、12h、24h、3d、5d、7d)大鼠膀胱逼尿肌Hsp20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比较尿潴留后不同时相点Hsp20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急性尿潴留后膀胱收缩功能改变与热休克蛋白20表达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显著, P>0.05为差异不显著。结果:1、AUR后1h、6h、12h、24h大鼠逼尿肌收缩力(单位:cmH2O52.94±2.40、41.13±2.18、39.14±3.76、32.16±2.30)呈时间依赖性递减,均较0h组(60.65±4.81cmH2O)显著下降(P <0.05);3d、5d、7d组最大逼尿肌压(单位:cmH2O42.32±4.47、45.28±4.64、49.71±2.17)较1h、6h、12h和24h组显著回升,但仍低于0h组和对照组(P<0.05);。2、AUR组大鼠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且收缩幅度有降低趋势。3、AUR各组Hsp2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梗阻后24h内Hsp20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而24h至7d则是逐渐降低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UR后大鼠出现膀胱收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性减弱,并出现不稳定收缩。2、AUR大鼠膀胱Hsp20的表达变化与膀胱逼尿肌最大收缩力变化有相关性。3、AUR后膀胱逼尿肌中Hsp20表达的上调很可能对逼尿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AUR后Hsp20的高表达可能也是逼尿肌细胞收缩功能受到抑制的因素之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针对性心理护理联合足底按摩在双J管致膀胱刺激的应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11)
- [2].医护人员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管理的心理体验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4)
- [3].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的比较[J]. 癌症进展 2017(03)
- [4].膀胱压力测定及意义[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07)
- [5].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膀胱爆炸2例并文献复习[J].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5(01)
- [6].伤害膀胱的不良生活方式[J]. 养生月刊 2020(04)
- [7].动物为什么要有膀胱?[J]. 视野 2019(01)
- [8].膀胱是个脆弱的器官[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02)
- [9].动物为什么会有膀胱[J]. 意林(原创版) 2018(07)
- [10].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20(16)
- [11].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7(02)
- [12].膀胱也有“多动症”[J]. 家庭医学 2010(10)
- [13].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膀胱内气体爆炸致膀胱破裂2例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20)
- [14].原发性膀胱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2(03)
- [15].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膀胱爆炸3例报告[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0(01)
- [16].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爆炸2例报告[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4)
- [17].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5)
- [18].放射治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华西医学 2020(01)
- [19].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年轻患者1例报告[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08)
- [20].自体腹膜移植回肠浆肌扩大原位膀胱的重建[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04)
- [21].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5)
- [22].对膀胱“津液藏焉”的认识与思考[J]. 环球中医药 2017(12)
- [23].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进展[J]. 药品评价 2017(02)
- [24].1例原位膀胱术并发肠瘘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5(34)
- [25].3种细胞因子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04)
- [26].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否行保留膀胱治疗?[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06)
- [27].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10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 2013(22)
- [28].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膀胱内爆炸2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5)
- [29].预留线关闭猪经膀胱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切口的初步尝试[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1(05)
- [30].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