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湖相碳酸盐岩为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本文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分析化验资料等对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上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认为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沙三段上部,其岩石类型包括:砂屑云岩、鲕粒云岩、球粒云岩、藻团云岩、藻云岩、生物碎屑云岩、含颗粒泥晶云岩、泥晶云岩、含陆源碎屑云岩。其中,藻砂屑云岩和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根据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岩电特征及单井沉积相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发育藻屑滩、鲕粒滩、湖湾泥晶滩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滩四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沙三段上部沉积时期,饶阳凹陷周边地势趋于平缓,湖平面快速上升,波浪作用增强,三角洲沉积萎缩后退,河流的输入泥砂能力减弱,陆源碎屑供应停滞、不足,湖水体内碳酸盐溶液储备逐步趋于过饱和,导致碳酸盐岩大量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硅化作用,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发育孔和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为次生溶蚀粒间孔隙。在对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大王庄地区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四类:藻屑滩及鲕粒滩主要为Ⅰ、Ⅱ类储层为主,含陆源碎屑颗粒滩为Ⅲ类储层,湖湾泥晶滩为Ⅳ类储层。通过对大王庄地区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从沉积学角度指出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藻屑滩、鲕粒滩及含陆源碎屑颗粒滩的边缘相带;层内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复合韵律中上部和中下部。微观剩余油在孔喉网络中的分布主要有网络状、斑块状、附着状、孤粒孤滴状、油水混相等5种模式,其中网络状和斑块状剩余油属于可动油,是改善注水进一步挖潜的重要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理位置
  • 2.2 区域构造发展史
  • 2.2.1 初始断陷充填期
  • 2.2.2 断陷扩张深陷期
  • 2.2.3 断陷萎缩期
  • 2.2.4 断坳扩展期
  • 2.2.5 坳陷抬升消亡期
  • 2.3 地层特征
  • 2.3.1 孔店组
  • 2.3.2 沙四段
  • 2.3.3 沙三段
  • 2.3.4 沙二段
  • 2.3.5 沙一段
  • 2.3.6 东营组
  • 第三章 沙三段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
  • 3.1 岩石类型
  • 3.1.1 砂屑云岩
  • 3.1.2 亮晶鲕粒云岩
  • 3.1.3 球粒云岩
  • 3.1.4 藻团云岩
  • 3.1.5 藻云岩
  • 3.1.6 生物碎屑云岩
  • 3.1.7 含颗粒泥晶云岩
  • 3.1.8 泥晶云岩
  • 3.1.9 含陆源碎屑泥云岩
  • 3.1.10 岩石分类
  • 3.2 地球物理特征
  • 3.2.1 测井响应特征
  • 3.2.2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评价碳酸盐岩储层
  • 第四章 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 4.1 沉积相分析
  • 4.1.1 单井相分析
  • 4.1.2 沉积相类型
  • 4.1.3 沉积序列
  • 4.2 剖面及平面相分析
  • 4.2.1 剖面相分析
  • 4.2.2 碳酸盐岩分布特征
  • 4.2.3 平面相展布
  • 4.3 沉积相模式及控制因素
  • 4.3.1 沉积相模式
  • 4.3.2 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五章 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 5.1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5.1.1 成岩事件
  • 5.2 储集空间类型
  • 5.2.1 孔隙特征
  • 5.2.2 裂缝特征
  • 5.3 储集性能特征
  • 5.3.1 孔隙结构特征
  • 5.3.2 孔渗特征
  • 5.3.3 含油气性特征
  • 5.4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 5.4.1 沉积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 5.4.2 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 5.5 储层的分类评价
  • 5.5.1 储层的分类评价
  • 5.5.2 有利区带预测
  • 5.5.3 剩余油分布
  •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孤南洼陷沙三段成藏条件及岩性油藏类型[J]. 石化技术 2017(04)
    • [2].东营凹陷永8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1)
    • [3].利用地震相识别优质烃源岩——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J]. 沉积学报 2013(02)
    • [4].欢西油田下台阶沙三段四性关系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05)
    • [5].濮卫洼陷带沙三上中亚段古地貌及沉积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3)
    • [6].谁能说出真相[J]. 小说月报 2008(02)
    • [7].面一区沙三段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J]. 化工管理 2014(12)
    • [8].黄骅坳陷港中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湖底扇沉积相特征[J]. 现代地质 2012(02)
    • [9].卫383块沙三中新层系测井解释评价方法[J]. 科技资讯 2011(17)
    • [10].赵庄油田沙三段油气成藏潜力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1)
    • [11].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沙一段与沙三段古湖泊水体分层新证据[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10)
    • [12].八面河油田面四区沙三中高含水油藏综合治理[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0(03)
    • [13].渤南洼陷罗家垦西地区沙三段稠油的形成与分布[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4].洼38块沙三油层停产井挖潜对策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06)
    • [15].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精细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2)
    • [16].歧深地区沙三段沉降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5)
    • [17].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09(02)
    • [18].辽西凸起J油田沙三段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0(02)
    • [19].冀东探区沙三段来源油气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0].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32)
    • [21].濮卫次洼沙三段页岩油藏勘探潜力与实践[J]. 断块油气田 2014(01)
    • [22].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0)
    • [23].华北油田马西沙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分类[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06)
    • [24].陈家洼陷沙三段砂体沉积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6)
    • [25].黄金带——热河台地区沙三段储层反演[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6].友谊油田沙三上亚段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7].夏70块沙三上综合调整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1)
    • [28].单家寺油田单113块沙三上储层特征研究[J]. 居舍 2017(31)
    • [29].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细粒岩沉积韵律及成因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9)
    • [30].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J]. 地学前缘 2013(05)

    标签:;  ;  ;  ;  ;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