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naive Tcells)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因其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和激活抗原后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反应,成为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重要载体,而淋巴瘤源性DC(L-DC)既带有淋巴瘤瘤细胞抗原,同时又是抗原提呈细胞,来源于患者本人,不存在MHC限制性,能有效地激活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在淋巴瘤的生物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L-DC与正常人CD14+或CD34+前体细胞来源的CD83+的DC相比,其迁移、吞噬作用及抗原加工递呈功能减弱,使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同时由于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引起DC的免疫耐受,这样就限制了DC在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如何获得更具抗原递呈功能的DC,打破免疫耐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和过度表达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其异常表达率可高达50%[2]。目前,体内和体外试验,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把wt-p53基因导入实体瘤中或与实体瘤细胞株共培养,可产生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同时增强了放疗的敏感性,从而使rAd-p53成为治疗实体瘤另外一种途径,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3-10]。并且发现腺病毒p53修饰DC后可使其表达内源性抗原,上调DC共刺激分子表达,产生特异性CTL效应。因此,如何获得临床上需要的有功能的L-DC及纠正瘤细胞内的突变的p53基因的功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如CD20单抗(美罗华)等,使得DLBCL的治愈率提高了很多,但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如何解决微小残留病灶(MRD)、DC免疫耐受等问题,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淋巴瘤遇到的难题,因此,我们利用rAd-p53能否诱导淋巴瘤瘤细胞为成熟DC,作为肿瘤疫苗治疗淋巴瘤及解决MRD、DC免疫耐受问题是本实验目的所在。方法:采集经病理确诊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淋巴结和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MNC)进行培养。分为3组:实验组A(淋巴结源性DC转染rAd-p53,L-rAd-p53-DC),实验组B(外周血源性DC转染rAd-p53,P-rAd-p53-DC);对照组A(淋巴结源性DC转染rAd,L-rAd-DC),对照组B(外周血源性DC转染rAd,P-rAd-DC);空白对照组A(淋巴结源性DC未转染,L-N-DC),空白对照组B(外周血源性DC未转染,P-N-DC),以上各组均用GM-CSF+IL-4培养,至第7天,实验组加rAd-p53;对照组加rAd;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物质;各组于培养第8天加入TNF-a+CD40mAb继续培养48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免疫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上清夜IL-12水平测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各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LR)及乳酸脱氢酶(LDH)法针对淋巴瘤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在分离外周血过程中,贴壁的进行DC培养,非贴壁的培养成效应细胞。结果:淋巴结源性和外周血源性的单个核细胞,经培养后均成功获得具有树突状突起的细胞,但以实验组树突状突起明显。结果显示:DC的表型(CD1a除外)CD83、CD80、CD86和HLA-DR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上清液中IL-12分泌水平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具有明显的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刺激能力随rAd-p53-DC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也能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较实验组组差(p<0.05)。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TL效应)结果显示,实验组介导的细胞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A的CTL效应明显高于实验组B,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rAd-p53可以成功地诱导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和外周血来源单个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细胞表型检测证实均为成熟DC,其IL-12分泌水平及介导的MLR和CTL效应明显强于非rAd-p53组所诱导的DC组。提示以rAd-p53-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解决淋巴瘤的MRD、DC免疫耐受等问题上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为淋巴瘤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灰区淋巴瘤1例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2].索拉非尼联合地西他滨协同作用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凋亡的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1)
- [3].外周T细胞淋巴瘤文献复习[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04)
- [4].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淋巴瘤[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05)
- [5].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诊疗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20(02)
- [7].原发骨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8)
- [8].双打击淋巴瘤的治疗及其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 2019(06)
- [9].卵巢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10].介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大B细胞淋巴瘤的灰区淋巴瘤——来自淋巴瘤研究协会的组织学研究[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2)
- [11].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二例[J]. 实用肿瘤杂志 2020(03)
- [12].22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02)
- [13].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长期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0(02)
- [14].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J]. 名医 2020(06)
- [15].B细胞淋巴瘤伴弥漫性大细胞形态的病理诊断方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6)
- [16].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17].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18].原发性多灶性神经淋巴瘤伴系统受累1例报告[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07)
- [19].分子生物学时代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05)
- [20].伊布替尼单药治疗难治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05)
- [21].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04)
- [22].2019年度恶性淋巴瘤主要进展——遵循循证医学证据,持续推进淋巴瘤规范化诊疗[J]. 循证医学 2020(02)
- [23].前列腺血管内大B 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09)
- [24].罕见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伴骨髓侵犯的临床病理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03)
- [25].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02)
- [26].原发性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淋巴瘤诊治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08)
- [27].两类最常见鼻窦部淋巴瘤的特征不相同,预后却相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12)
- [28].2148例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 四川医学 2019(04)
- [29].继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03)
- [30].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编码探讨[J]. 中国病案 2019(10)
标签:重组人腺病毒论文; 树突状细胞论文; 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