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云1侯美玲2王燕1
1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妇幼保健院271000;2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下港卫生院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系统化临床管理措施,观察两组分娩方式、血压水平、住院时间、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临床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产妇顺产率,降低产妇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系统化临床管理;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之一,通常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等,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针对妊娠高血压采取有效的临床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系统化临床管理措施应用于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共收治74例妊娠高血压产妇,年龄在21-32岁之间,孕周在21-35周之间,产次在1-3次之间,孕次在1-5次之间,经产妇62例,初产妇12例,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平均年龄(28.1±1.6)岁,孕周在22-35周之间,平均孕周(29.2±1.7)周,孕次在1-4次之间,平均孕次(2.2±0.4)次,产次在1-3次之间,平均产次(3.1±0.6)次,经产妇31例,初产妇8例,收缩压(SBP)为(149.8±13.1)mmHg,舒张压(DBP)为(108.5±5.4)mmHg;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26.7±1.8)岁,平均孕周(27.8±1.9)周,平均孕次(2.1±0.6)次,平均产次(2.8±0.7)次,经产妇31例,初产妇4例,SBP为(151.3±10.5)mmHg,DBP为(107.9±4.7)mmHg,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管理方法两组均给予解痉镇静、降压及利尿药治疗,叮嘱产妇多休息,并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状态,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临床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宣教管理,入院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妊娠高血压产妇相关疾病治疗、预防、饮食、用药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由以往的说教式改为多媒体、宣传图片、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教育,宣教过程中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产妇应加强教育;心理状态管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减少产妇由于对疾病知识不了解造成的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同时可采取听舒缓音乐、缓慢散步等放松休闲方式,促使患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1];饮食管理,健康饮食对于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产妇应尽量选择低脂、低盐、富含纤维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家属管理,家属和亲人的支持对于产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与产妇家属多沟通交流,指导家属如何多在心理、生活等方面给予产妇支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分娩方式、血压水平、住院时间、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产妇分娩方式分为顺产、剖宫产、产钳助产三种方式,常见的产后并发症有感染、早产、会阴撕裂、胎膜破裂、产后出血等,新生儿并发症包括胎儿窘迫、窒息及畸形等[2],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主要观察产妇对于用药知识、饮食知识、运动方法及疾病预防等知识,根据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分为熟悉、了解及不熟悉三类。
1.4统计学方法采用医学软件SPSS16.0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统计值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分娩方式及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顺产率、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分娩方式及血压水平比较
3讨论
本文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顺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亦得到有效控制,产妇分娩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系统化临床管理措施能显著降低产妇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顺产比例,其可使妊娠高血压产妇得到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此临床管理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妙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40-841.
[2]王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2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