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论文摘要

人类长期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遭到空前的冲击与破坏,造成了生态服务功能衰退的脆弱生态系统。植被的退化与衰败是脆弱生态系统的显著体现,评价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是恢复与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本文在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内涵,完善形成了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并以干旱荒漠区和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为例,定量评价了两个典型脆弱生态区域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恢复重建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对策。主要内容包括: (1) 系统探讨了不同类型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内涵 根据植被资源环境特点和区域地表覆盖等特征,典型的陆地植被包括森林植被、草地植被、农田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在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森林植被具有提供有生产机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水土保持、固碳制氧、防风固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娱乐和旅游等功能;草地植被、农田植被具有与森林植被相类似的生态服务功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荒漠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比较特殊,最显著的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并且在减低风速、阻固流沙和防止风蚀、保育沙地土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总结完善了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在综合相关评价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评价方法,应用经济学中常用的弹性系数概念,引入了价值系数的敏感度检验方法---弹性系数法,完善形成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根据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功能和其它各项功能相对于它的贡献强度,评估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生态脆弱区
  • 2.1.1 生态脆弱区的分类
  • 2.1.2 生态脆弱区的成因
  • 2.1.3 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环境的影响效应
  • 2.2 恢复生态学
  • 2.2.1 恢复生态学内涵
  • 2.2.2 恢复生态学研究内容
  • 2.2.3 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
  • 2.3 生态需水理论
  • 2.3.1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 2.3.2 生态需水
  • 2.3.3 虚拟水
  • 第三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 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3.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产生和发展
  • 3.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特征
  • 3.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 3.1.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
  • 3.1.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 3.1.6 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 3.1.7 国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概况
  • 3.1.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展望
  • 3.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 3.2.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 3.2.2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 3.2.3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 3.2.4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 3.2.5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 第四章 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
  • 4.1 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
  • 4.1.1 森林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
  • 4.1.2 草地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
  • 4.1.3 农田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
  • 4.1.4 荒漠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
  • 4.2 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 第五章 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民勤荒漠绿洲区为例
  • 5.1 民勤荒漠绿洲区基本概况
  • 5.2 民勤荒漠绿洲区植被生态类型及空间分布现状
  • 5.3 民勤荒漠绿洲区地下水资源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 5.4 民勤荒漠绿洲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5.5 民勤荒漠绿洲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 5.6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为例
  • 6.1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概况
  • 6.2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生态类型及空间分布
  • 6.3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土壤水分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 6.4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6.5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 6.6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重建对策研究
  • 7.1 国内外植被恢复的成功经验与模式
  • 7.1.1 国外植被恢复的成功经验
  • 7.1.2 国内植被恢复重建的成功模式
  • 7.1.3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恢复重建试验
  • 7.2 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重建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 7.3 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重建对策
  • 7.3.1 民勤荒漠绿洲区植被恢复重建对策
  • 7.3.2 榆中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恢复重建对策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或承担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1)
    • [2].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变化分析[J]. 林业科技通讯 2019(12)
    • [3].长江流域中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1)
    • [4].西安园林芳香植被调研及改善建议[J].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1)
    • [5].河北省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01)
    • [6].《中国植被志》:为中国植被登记造册[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02)
    • [7].乌蒙山地区植被时空演变趋势预测[J]. 四川环境 2020(04)
    • [8].海岸带植被三种生物性状变化对消浪效果的影响[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08)
    • [9].山东植被灰色动态预测探析[J]. 防护林科技 2020(08)
    • [10].我国科学家发布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J]. 农村新技术 2020(10)
    • [11].植被保持水土效益研究[J]. 智能城市 2019(07)
    • [12].2000-2017年新疆天山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6)
    • [13].典型喀斯特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广西百色市为例[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05)
    • [14].1982—2013年准噶尔盆地植被长势变化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5)
    • [15].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被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11)
    • [16].汉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成因[J]. 生态学报 2016(23)
    • [17].一种利用野地瓜修复矿区植被与土壤的方法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01)
    • [18].城市冠层植被大气环境特性大涡模拟[J]. 科技导报 2017(03)
    • [19].植被微波遥感下粒子的散射特性研究[J]. 电子世界 2016(23)
    • [20].西藏自治区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山地学报 2017(01)
    • [21].生态工程背景下西南喀斯特植被变化主导因素及其空间非平稳性[J]. 生态学报 2017(12)
    • [22].2013年黑龙江省洪水对植被影响评估[J]. 灾害学 2017(04)
    • [23].植被在湿地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0)
    • [24].我国三北地区植被变化的动因分析[J]. 生态学报 2017(15)
    • [25].利用国产开源卫星影像分析广州市天河区植被现状[J]. 广东园林 2017(04)
    • [26].基于遥感数据的黔南州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10)
    • [27].遥感反演植被含氮量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7(18)
    • [28].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规律和总结[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4)
    • [29].梭梭树:沙漠中的植被之王[J]. 科学之友(上半月) 2019(09)
    • [30].“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J]. 地理教育 2020(09)

    标签:;  ;  ;  ;  ;  ;  ;  ;  ;  ;  

    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