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和先导性产业。作为信息化产业核心和灵魂的软件,其战略地位毋庸置疑,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所引起的争论也越来越突出。版权法保护、商业秘密法保护、商标法保护等一系列较早采用的保护方法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学者们对此也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然而,专利被引入到软件保护中是否可行?专利保护会对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软件专利侵权的判定有何特殊之处?这一系列问题在学者之间产生了分歧。文章将从客体属性、利益平衡、经济效用等多种角度分析软件专利的可行性并将传统侵权理论应用到软件专利侵权中,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软件专利相关保护制度的建议。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除专利保护之外的软件的其它常用的保护方式,例如:著作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标权保护等等。并且对各种保护方式的内容分别做了介绍,归纳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第二章首先从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入手,系统介绍了软件概念的形成过程及软件的特性。然后详细分析了计算机软件作为专利客体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以及软件专利制度中的利益平衡、经济效用等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出软件专利保护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开源软件这一特殊类型的软件同软件专利的关系。再次,分析了软件专利对作为专利客体软件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三性”要求的分析给我国软件专利申请者指明了方向。第三章对计算机软件的直接侵权、间接侵权和共同侵权做了分类详析,并通过对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应用的要点把握,努力使我国的专利侵权判定更加细致、周详。第四章通过对美、日、欧的专利形成和发展过程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大家了解专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软件专利认知和演变过程。为我国建立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专利制度接轨的良性专利制度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然后介绍了我国软件专利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中关于软件专利的规定,针对我国现有规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审查指南中软件专利相关规定的建议,同时对软件专利的间接侵权和软件专利的行政保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