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将从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经过长达10年的酝酿、准备,备受瞩目的创业板,终于破茧待出。在这10年的历程中,中小企业板的先驱作用十分明显,为创业板的建立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中小企业板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进而使发行股票筹资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通常指股份公司股票由私人持有转向公众持有,以产生股票的流动市场。各中小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条件,扩大筹资规模,在IPO前会进行盈余管理。而在股票上市以后由于二级市场的弱式有效及浓重的投机氛围,造成首日收盘价很高,存在超额收益率现象,这就是IPO抑价现象。那么首次公开发行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违背市场有效性的IPO抑价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IPO前盈余管理能否解释上市后的高抑价问题?论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围绕“IPO前盈余管理和抑价的相关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回顾了前人已有的研究文献并作了简要评述,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渊源、前提条件与计量方法,从投资者行为理论分析开始,针对我国一级市场的制度背景和二级市场的特征,深入探讨了IPO前盈余管理和抑价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本文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揭示盈余管理,研究了2004-2008年IPO前盈余管理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收盘价和首日价格变化的影响,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IPO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首日价格变化与IPO前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发行价和收盘价与IPO前报告盈余的相关性要胜过与IPO前实际盈余的相关性。IPO抑价现象是由于一级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导致IPO定价比较依赖财务报告数据,而二级市场又对财务报告存在过度反应,加之投机市的存在,使得股价都脱离了其真实价值,从而形成高抑价。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改善我国IPO盈余管理和抑价现状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