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断裂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深大断裂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论文题目: 深大断裂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周荔青

导师: 刘池阳

关键词: 深大断裂,油气资源分布,富油气凹陷,油气富集带,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系统开展苏北、渤海湾、伊兰—伊通、南襄等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分析,认识到深大断裂控制了该区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分布,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分布。主要表现为:①深大断裂作为深切入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壳深部的结构破损面,是深部构造—热活动的中心区。在区域伸展的背景下,深部地幔物质运动十分活跃,深大断裂诱发岩石圈地幔熔融和深部物质上侵,引发和促进深部成盆作用,因此,它是决定盆地形成的诱发点。同时,它也是盆地深部构造作用继续发展的控制点,它控制岩石圈地幔熔融向深大断裂周邻扩展,引起盆地伸展中心的迁移。深大断裂引起周边地区岩石圈及莫霍面隆起,发育热壳、热幔,火山活动规模大、期次多,具有高的地热流场;②在区域张扭性应力场下,深大断裂发生强烈的平移和斜向运动,引发成盆部位强烈的走滑拉分作用,因此,深大断裂周邻地区是走滑拉分成盆作用的始发区和中心区,其周邻凹陷具有较大的拉张量(率),发育大中型深断陷,继承性快速沉降,并控制盆地构造活动中心的扩展和迁移;③在深大断裂的走滑挤压构造作用下,其周邻凹陷发育继承性良好、规模较大的走滑挤压鼻状隆起构造;④深大断裂周邻发育比深值较高的深断陷,形成湖盆水体的垂向分带,有利于深湖区矿物质的保存。深大断裂引发深部富含矿物质的热流体输出异常,加之地表的较高热流场,使其周邻具有特殊的地面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生物爆发性生长繁殖,往往发育富含碳酸盐岩、油页岩、生物灰岩及富脂藻类的咸化、半咸化湖沉积建造。同时,咸化湖环境也有利于使淡水湖相有机质腐泥化。而深大断裂周邻深断陷与隆起区构成陡峭地形,有利于发育继承性大中型沉积体系,形成有利生烃区与大中型储集体的有利配置;⑤深大断裂引起周邻地区较强的构造—热衰减沉降作用,使得即使在中国东部新生代发生的阶段性左旋压扭性作用中,在靠近深大断裂的一侧也常形成残留断陷区,沉积间断时间短,使得深水湖相建造能获得及时封盖,既使烃源岩有效保存,又促进烃源岩持续热演化,从而使深大断裂周邻的凹陷含油气性大大提高。由于深大断裂周邻发育继承性深断陷,发育多套高效优质烃源岩,烃源岩整体热演化程度高,深大水体下形成的优质烃源岩与大中型储集体构成高效成藏组合,发育大中型构造圈闭,因此,深大断裂周邻的凹陷油气资源丰度高,含油气层系多,油气田规模大,而远离深大断裂的凹陷油气资源丰度远低于紧邻深大断裂的凹陷。 由不同组合类型深大断裂控制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具有不同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根据深大断裂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将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简单岩石圈断裂边邻走滑拉张裂陷盆地、复杂岩石圈断裂边邻走滑拉张裂陷盆地、岩石圈断裂带内走滑拉分盆地、双组深大断裂边邻走滑拉张裂陷盆地。在简单与复杂岩石圈断裂边邻走滑拉张裂陷盆地中,靠近岩石圈断裂的坳(凹)陷都具有油气资源丰度高、浅层次生油气丰富、油气层埋藏浅、含油气

论文目录:

中(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

第一节 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特征

第二节 中国东部新生代板块边缘构造动力学环境

第三节 中国东部主要岩石圈断裂与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

第二章 郯庐断裂对苏北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一节 郯庐断裂对苏北盆地构造作用的控制

第二节 郯庐断裂对苏北盆地深部构造作用的控制

第三节 郯庐断裂对苏北盆地沉积作用的控制

第四节 郯庐断裂与苏北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第三章 深大断裂对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一节 郯庐断裂对渤海湾盆地形成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

第二节 多条深大断裂同时对渤海湾盆地形成演化起控制作用

第三节 深大断裂与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第四章 郯庐断裂对伊通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一节 郯庐断裂对伊通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

第二节 郯庐断裂对伊通盆地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

第三节 郯庐断裂与伊通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第五章 深大断裂对南襄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一节 深大断裂对南襄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的控制

第二节 深大断裂与南襄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第六章 与深大断裂相关的含油气盆地分类

第一节 深大断裂与盆地分类

第二节 分类术语及各类区别

第三节 中国东部主要新生代盆地的类别特征

第七章 深大断裂与油气资源分布

第一节 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性

第二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地热流场特征

第四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沉积特征

第五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含油气性

第六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规律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11-18

相关论文

  • [1].伊通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 唐大卿.中国地质大学2009
  • [2].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D]. 徐佑德.合肥工业大学2009
  • [3].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 牛嘉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
  • [4].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D]. 杨明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D]. 程三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6].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D]. 梁兴.西南石油大学2006
  • [7].中、下扬子区盆地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性研究[D]. 叶舟.西南石油大学2006
  • [8].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D]. 任战利.西北大学1998
  • [9].渤海湾盆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与前第三系油气勘探[D]. 李伟.中国石油大学2007
  • [10].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D]. 余朝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标签:;  ;  ;  ;  ;  ;  

深大断裂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