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柯坪推覆构造系的构造变形研究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柯坪推覆构造系的构造变形研究

论文摘要

柯坪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及陆内造山运动的结果。研究它的构造变形、褶皱与断裂的展布形态及形成机制等对于认识西南天山乃至整个天山断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大面积开展野外工作,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研究程度相对偏低。再者,前陆冲断区地势陡峭复杂,受高陡岩层的影响,浅层构造的地震资料响应几乎为空白,又无任何河流冲沟切穿巨大褶皱山系,大量人工野外产状实测不具有可行性,仅靠地质图上有限的地层产状又难以对深部构造进行约束,导致构造解释的不确定性增加,迫切需要近地表地层产状进行控制。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技术和数字影像摄影测量方法的迅速发展为该区域的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测量及构造变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首先,论文以ETM+多光谱影像数据和2.5m SPOT-5高分辨率全色波段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对数字影像的处理与分析,完成了对研究区3个典型地点(西克尔、巴楚磷矿、五郎塔格)的ETM+和SPOT-5融合影像的关于层状地貌面、活动构造的位置及展布形态的解译和野外考察验证及测量,证实了ETM+与SPOT-5 Pan融合影像用于逆冲推覆构造系最新构造变形具有可行性,尤其适用于植被稀少、构造地貌保存较好、交通不便的复杂构造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最新构造变形的解译标志:阴影纹理结构和色调标志、地层标志、地形地貌标志、洪积扇的排列形态和规模标志、水系和冲沟密度标志,利用这些解译标志对研究区的最新构造变形进行了解译,得到了关于构造变形的以下初步认识:1)在成熟褶皱前缘,由多期老戈壁面组成的层状地貌发育,反映晚第四纪以来逆断层变形是柯坪推覆构造系主要的变形样式。2)构造变形形成的层状地貌面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期次,说明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次性。3)断坎多分布在冲洪扇的中上部,平面上呈波浪状有间断的连续展布,显示出低角度逆断层展布特征。4)切割第四纪新生褶皱的冲沟发育了新的阶地面,并且阶地被断错,揭示了新生褶皱前缘的最新活动。其次,论文利用2.5m分辨率IRS-P5立体像对提取了垂直褶皱山系的廊带状DEM,DEM的质量评价显示水平误差小于2 m,垂直误差在5m以内。利用提取的DEM生成了P5正射影像,再将从Google Earth上获取的分辨率约为1m的GeoEye-1多光谱影像与P5正射影像相匹配,即将更高分辨率的GeoEye-1影像与DEM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以便于地层界线的识别、提取及地层的划分。根据地层边界的划分,在不同地层内部选择三角面发育较好、等高线较平直、产状稳定、V形山谷或者山脊附近、两侧岩层色调反差较大的区域选取产状测量点,并获取其三维坐标,然后在matlab环境下根据公式编程计算地层的产状。然后借助GPS等工具进行产状的野外实地测量和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产状误差均在6度以内,其中85%以上的误差在4度以内,中误差在3度以内,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由于基于遥感影像的数字影像摄影测量方法受区域自然条件限制较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地势陡峭复杂等自然条件限制而导致的无法展开野外地表产状测量的不足,对其他类似区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论文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近地表地层产状(有效约束了断层、褶皱等浅部构造形态)和地层厚度信息,结合野外对断层与褶皱形态的考察、地形地质资料、石油地震反射剖面资料和断层传播褶皱的模型,绘制了柯坪褶皱冲断带的三岔口镇至柯坪县段的垂直于柯坪塔格背斜、依木干他乌背斜和克拉布克赛背斜走向的平衡地质剖面,剖面恢复的原始长度为113km,现今长度72km,地壳缩短量为41km,缩短率为36.3%。在假定柯坪逆断裂-褶皱带的变形起始年代为距今2.5Ma的情况下,获得了16.4mm/a的缩短速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柯坪推覆构造系的构造变形强度。研究结果表明P5立体像对与GeoEye-1相结合提取的近地表地层产状为约束深部地震资料、确定浅层构造形态以及计算地壳缩短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图像索引
  • 表格索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2.1 天山地质构造发育与演化历史
  • 2.2 柯坪推覆构造系的地质构造背景
  • 第三章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及数字高程模型
  • 3.1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展
  • 3.2 几种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 3.2.1 Landsat-7
  • 3.2.2 SPOT-5
  • 3.2.3 IRS-P5
  • 3.2.4 GeoEye-1
  • 3.3 数字高程模型
  • 3.3.1 DEM的来源
  • 3.3.2 基于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原理和方法
  • 3.3.3 DEM的精度评价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POT-5 Pan和ETM+的最新构造变形研究
  • 4.1 遥感影像的选择与处理
  • 4.1.1 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数据的选取
  • 4.1.2 影像几何精校正
  • 4.1.3 影像配准
  • 4.1.4 图像增强和变换
  • 4.1.5 影像镶嵌
  • 4.1.6 影像融合
  • 4.2 三个典型地点的最新构造变形解译及野外验证
  • 4.2.1 西克尔附近
  • 4.2.2 巴楚磷矿东的天门大峡谷附近
  • 4.2.3 五郎塔格小褶皱附近
  • 4.3 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及应用
  • 4.3.1 阴影纹理结构和色调标志
  • 4.3.2 地层标志
  • 4.3.3 地形地貌标志
  • 4.3.4 冲洪积扇的形态和规模标志
  • 4.3.5 水系和冲沟标志
  • 4.4 关于最新构造变形特征的几点认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P5 像对和GeoEye-1 的近地表地层产状提取
  • 5.1 遥感影像的选择与处理
  • 5.2 DEM提取及质量评价
  • 5.2.1 模型的建立
  • 5.2.2 影像的导入
  • 5.2.3 GCP的选取
  • 5.2.4 匹配点的选取
  • 5.2.5 DEM的提取
  • 5.2.6 DEM的精度评价
  • 5.2.7 DEM的编辑与输出
  • 5.2.8 DOM制图
  • 5.3 地层界线的提取及地层划分
  • 5.4 近地表岩层产状的提取
  • 5.4.1 地层产状测量的原理
  • 5.4.2 点的选取及产状计算
  • 5.5 野外验证及误差分析
  • 5.6 结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柯坪逆断裂-褶皱带的地壳缩短
  • 6.1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
  • 6.2 建立平衡地质剖面的步骤
  • 6.3 柯坪推覆构造的浅层构造形态
  • 6.4 地壳缩短量
  • 6.5 地壳缩短速率
  • 6.6 结论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和认识
  • 7.1.1 柯坪推覆系最新垂直构造变形
  • 7.1.2 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测量
  • 7.1.3 柯坪推覆系水平构造变形
  • 7.2 不足和展望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BRIEF INTRODUCTON TO THE AUTHOR
  •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参与项目承担的主要工作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柯坪推覆构造系的构造变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