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陈健,黄慧,何剑全,黄礼群,李武量

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陈健,黄慧,何剑全,黄礼群,李武量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频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健,黄慧,何剑全,黄礼群,李武量[1](2012)在《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护骨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脉冲电磁场能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缺陷,对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150例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按WHO标准诊断,无骨质疏松患者50例、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将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分别给予钙剂口服或钙剂口服+连续14d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与无骨质疏松患者比较,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经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后无明显改变(P>0.05),但患者血清β-1型胶原C-末端肽明显降低(P<0.05)、骨钙素明显升高(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其他两组患者血清护骨素明显升高(P<0.05);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患者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明显降低(P<0.05)。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14d对骨质疏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30期)

张昀,杨磊,马钢,张林棋,高巍然[2](2010)在《大鼠磨牙加力移动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系统参与破牙骨质细胞的形成并调节牙根吸收过程,而不同力值大小及加力时间下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是否可以作为判断牙根吸收的量化指标鲜有报道。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表达变化与力值大小及加力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0.49N,0.98N和1.47N力值组,每组按照加力时间分为加力0,3,7,10,14,21及28d亚组。各组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模型,采用吸潮纸尖法提取实验牙的龈沟液,应用ELISA法测定不同力值和加力时间龈沟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浓度及比值变化。结果与结论:加力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加载组组间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浓度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力值越大,该比值越大。0.49N加力组在加力的前21d,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值逐渐增高(P<0.01);第28天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比值趋于稳定。0.98N和1.97N加力组,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值均持续逐渐增高(P<0.01)。结果表明,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比值与力值大小及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正畸牙根吸收的临床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46期)

贾兰珍[3](2009)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检测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8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及20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的血清OPG和RANKL的水平。结果(1)血清OPG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9.23±3.55pmol/L)与正常妊娠组(7.07±2.36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6.01±0.9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2)血清RANKL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0.40±0.18pmol/L)与正常妊娠组(0.72±0.48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0.78±0.31pmol/L)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孕妇血清中OPG的高表达和RANKL的低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殷刚,邱勇,黄爱兵,刘臻,李海波[4](200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水平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骨量降低的关系。方法:AIS患者(AIS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11~19岁,平均14.75岁,Cobb角40°~96°,平均59.65°;同年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0~19岁,平均15.25岁。两组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部位包括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及腰椎。所有受试者术中取适量髂前上嵴的松质骨,运用植块法培养成骨细胞。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钙结节染色法和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并进行表型鉴定。取P2代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ANKL和OPG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植块法培养可以获得较多的原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染色及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证实所培养的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AIS组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的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ANKL的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高(P<0.01);OPG的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NKL/OPG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骨细胞中RANKL及OPG在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异常可能与AIS患者骨量降低的分子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殷刚[5](200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的表达1.青少年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表型鉴定目的建立青少年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表型鉴定的方法,为后续分子生物学检测做准备。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AIS组包括患者20例。女15例,男5例;年龄11~19岁,平均年龄14.75岁;术前Cobb角40°~96°,平均59.65°。正常对照组8例,为非脊柱侧凸患者,女2例,男6例,年龄10~19岁,平均年龄15.25岁。所有受试者均需取右侧髂松质骨行植骨融合,在病人知情同意和不影响手术疗效的情况下取少许松质骨标本。胰蛋白酶预消化后植块法分离培养OB,原代培养并传至P2代行细胞记数,同时记录细胞样本各代的增值时间。取P2代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钙节结染色及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行OB的表型鉴定。结果两组胰蛋白酶预消化后植块法分离所得的原代OB均呈贴壁生长。体外培养第5~6天可见少量贴壁细胞,培养第4周见植块周围细胞密集,已呈重迭生长,植块间细胞也接近融合,细胞形态趋向较均匀的短梭形。P2代细胞总数平均可达0.5×107个。两组细胞各代平均增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P0~P2代平均约需45天。P2代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钙节结染色及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鉴定证实获得和培养的细胞为典型的OB。结论AI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OB时所表现的生长及增殖特性一致。目的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水平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骨量降低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分为两组:AIS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11 ~19岁,平均14.75岁,Cobb角40°~96°,平均59.65°;同年龄对照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0~19岁,平均15.25岁。AIS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部位包括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及腰椎。所有受试者术中取适量髂前上嵴的松质骨,运用植块法培养成骨细胞。培养至P2代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I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RANKL和OPG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AIS组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的BMD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1. AIS组中RANKL的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 P<0.01)。2. AIS组与正常对照组OPG的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 AIS组RANKL /OPG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成骨细胞中RANKL及OPG在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异常可能与AIS骨量降低的分子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贾兰珍[6](2008)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检测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8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及20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的血清OPG和RANKL的水平。结果(1)血清OPG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9.23±3.55)pmol/L与正常妊娠组(7.07±2.36)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6.01±0.96)pmol/L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2)血清RANKL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0.40±0.18)pmol/L与正常妊娠组(0.72±0.48)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0.78±0.31)pmol/L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有OPG、RANKL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1-01)

贾兰珍[7](2008)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检测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8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及20例健康非孕育龄妇女的血清OPG和RANKL的水平。结果(1)血清OPG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9.23±3.55)pmol/L与正常妊娠组(7.07±2.36)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6.01±0.96)pmol/L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2)血清RANKL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0.40±0.18)pmol/L与正常妊娠组(0.72±0.48)pmol/L和非孕育龄对照组(0.78±0.31)pmol/L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结论孕妇血清中有OPG、RANKL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吴俊琪,胡美旭,徐瑞龙,赵波,胡轶[8](2008)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水平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on pregnancy,HDC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18例、轻度子痫前期16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及16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和15例健康育龄妇女的血清OPG和RANKL的水平。结果(1)血清OPG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9.23±3.55)pmol/L与正常妊娠组(7.07±2.36)pmol/L和育龄组(6.01±0.95)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妊娠组与育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为(7.88±1.42)pmol/L,轻度子痫前期组为(8.23±9.21)p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为(10.50±2.78)pmol/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补钙组(7.86±1.96)pmol/L与未补钙组(10.19±2.03) p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RANKL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为(0.40±0.18)pmol/L与正常妊娠组(0.71±0.48) pmol/L和育龄组(0.78±0.31)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为(0.49±0.18)pmol/L,轻度子痫前期组为(0.44±0.16)p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为(0.28±0.09)pmol/L,妊娠期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补钙组(0.47±0.16)pmol/L与未补钙组(0.35±0.13)p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OPG、RANKL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妊娠妇女骨转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临床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疾病进展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8-05-01)

王艳,汤旭磊[9](2008)在《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卵巢切除组(OVX)、17β-雌二醇组(ERT,0.1mg.kg-1·d-1)。低、中、高剂量白藜芦醇组(RL、RM、RH,每天分别给予10、20、40mg/kg白藜芦醇)。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股骨骨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性能:弹性模量(ELASTIC)、刚度(STIFFNESS)、最大应力(M-STRESS)及最大承载力(M-LOR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股骨OPG、RANKL的表达。结果: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能上调股骨OPG表达(P<0.05)。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下调RANKL的表达,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体内可上调骨组织中OPG的表达,下调RANKL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08年03期)

吴俊琪,徐瑞龙,郑昭景,胡美旭,赵波[10](2007)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免疫学说、子宫-胎盘缺血学说、凝血纤溶学说等已被多数学者认可。母体钙代谢斋乱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机制之一,机体钙代谢与护骨素(osteoprol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本文来源于《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12-01)

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系统参与破牙骨质细胞的形成并调节牙根吸收过程,而不同力值大小及加力时间下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是否可以作为判断牙根吸收的量化指标鲜有报道。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表达变化与力值大小及加力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0.49N,0.98N和1.47N力值组,每组按照加力时间分为加力0,3,7,10,14,21及28d亚组。各组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模型,采用吸潮纸尖法提取实验牙的龈沟液,应用ELISA法测定不同力值和加力时间龈沟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浓度及比值变化。结果与结论:加力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加载组组间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浓度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力值越大,该比值越大。0.49N加力组在加力的前21d,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值逐渐增高(P<0.01);第28天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比值趋于稳定。0.98N和1.97N加力组,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值均持续逐渐增高(P<0.01)。结果表明,大鼠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比值与力值大小及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正畸牙根吸收的临床检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健,黄慧,何剑全,黄礼群,李武量.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护骨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2].张昀,杨磊,马钢,张林棋,高巍然.大鼠磨牙加力移动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的表达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3].贾兰珍.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09

[4].殷刚,邱勇,黄爱兵,刘臻,李海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的表达[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

[5].殷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09

[6].贾兰珍.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C].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2008

[7].贾兰珍.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C].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8].吴俊琪,胡美旭,徐瑞龙,赵波,胡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水平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

[9].王艳,汤旭磊.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

[10].吴俊琪,徐瑞龙,郑昭景,胡美旭,赵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的表达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研究[C].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

标签:;  ;  ;  ;  

核因子受体活化子配体论文-陈健,黄慧,何剑全,黄礼群,李武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