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三峡库区消落带氮磷释放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詹艳慧
导师: 王里奥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落干,氮磷,吸持,释放,控制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水库全部建成后将在库岸周边形成落差30m的消落带。三峡库区消落带受江水淹没和暴露交替,泥沙冲淤交替的交互作用影响,形成具有独特自然环境过程的生态系统,使得消落带既可能是污染物的源也可能是污染物的汇。本实验选取典型消落带土壤进行了氮磷吸持释放规律研究,并进行了干湿交替后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研究以及土壤、底泥氮磷释放控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对氨氮和磷酸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土壤对氨氮和磷酸盐吸附等温曲线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淹水-落干对土壤吸附氨氮和磷酸盐有较明显影响:经淹水-落干处理后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得到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666mg/kg增加到淹水-落干后的833mg/kg;淹水-落干后土壤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256mg/kg增加到淹水-落干后的625mg/kg;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0)由淹水前的0.46mg/L增加到淹水后的1.47mg/L。淹水-落干对土壤磷解吸的影响明显:淹水-落干土壤磷解吸量增大,由淹水-落干前的199~264mg/kg增加到274~334mg/kg;但解吸率降低,由淹水-落干前的73.3%~80.3%降低到67.3~69.6%。模拟淹水条件下,吸附氨氮和吸磷土壤向上覆水中释放氮磷,土壤吸附的氮、磷越多,淹水氮、磷释放强度越大。土壤淹水氮磷释放依水体DO量的不同而不同,总氮好氧淹水释放量是厌氧淹水释放量的1.2~1.4倍;并且在两次淹水过程中,好氧淹水磷释放量高于厌氧淹水磷释放量。淹水-落干对土壤淹水磷释放的影响依水体DO的不同而不同,好氧淹水磷释放过程中淹水-落干对土壤磷释放的影响不明显;厌氧淹水磷释放过程中淹水-落干对土壤磷释放在第一次淹水过程中影响不明显,但在第二次厌氧淹水过程中淹水-落干增强了土壤磷释放能力。底泥中氮磷营养物质含量高,淹水条件下向上覆水中释放氮磷营养物质。曝晒对底泥淹水释放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有明显影响:曝晒后底泥释放氨氮、硝态氮和总氮能力增强;曝晒后底泥释放总磷能力减弱。沸石对土壤氨氮释放控制效果好,氨氮释放抑制率达到了86.9%;对底泥淹水氨氮释放抑制效果好,并且氨氮释放抑制率随沸石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抑制率分别为98.3%(300g沸石),99.5%(400g沸石)和99.6%(500g沸石)。沸石对土壤磷释放控制效果较好,总磷释放抑制率达到78.7%;沸石对淹水底泥总磷释放抑制率已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由63.9%(300g沸石)、75.1%(400g沸石)增加到81.0%(500g沸石)。方解石对土壤和底泥氨氮释放控制效果均较差,对氨氮释放没有控制效果。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土壤氮吸附与释放
2.1.1 土壤氮吸附与释放
2.1.2 土壤对磷的吸附与释放
2.2 沉积物氮磷释放
2.1.1 沉积物氮吸附与释放
2.2.2 沉积物磷吸附解吸
2.3 氮磷营养盐释放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3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吸持释放规律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土壤氮吸附释放规律研究
3.2.1 实验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土壤磷吸附释放规律研究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4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底泥氮释放规律
4.3.2 底泥磷释放规律
4.4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土壤和底泥淹水氮磷释放控制规律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沸石控制氮磷释放规律研究方法
5.1.2 方解石控制氮磷释放规律研究方法
5.1.3 联合沸石和方解石控制氮磷释放规律研究
5.1.4 土壤底泥氨氮和总磷释放抑制率计算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沸石控制氮磷释放规律
5.2.2 方解石控制氮磷释放规律
5.2.3 联合沸石和方解石控制氮磷释放规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物淹水后降解动态与养分释放特征研究[D]. 刘娜.西南大学2016
- [2].淹水和有机质对土壤镉活性消长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黄丹丹.南京农业大学2008
- [3].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物淹水后汞的动态变化及其释放特征[D]. 张翔.西南大学2015
- [4].三峡库区消落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迁移释放的静态模拟[D]. 杨志丹.西南大学2014
- [5].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水环境释放风险研究[D]. 石艳.西南大学2015
- [6].基于地球化学基线的三峡库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D]. 张伟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 [7].城市黑臭河流的原位化学修复研究[D]. 顾鹏飞.山东大学2018
- [8].下气仓水上苗圃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 朱成.安徽工业大学2018
- [9].干湿交替驱动下沉积物—水界面N形态的变化规律[D]. 杨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7
- [10].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D]. 马骏.西南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淹水碳氮磷释放及消落带氮磷交换通量研究[D]. 杜立刚.重庆大学2013
- [2].三峡库区消落带磷赋存形态及吸附/释放规律研究[D]. 郭松松.重庆大学2012
- [3].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碳氮磷分布及其交换通量研究[D]. 黄轩民.重庆大学2012
- [4].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无机磷研究[D]. 马志敏.西南大学2009
- [5].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与重建[D]. 张永祥.广西大学2007
- [6].三峡水库消落区湿地生态系统初步研究[D]. 孙秀锋.西南大学2006
- [7].洋河水库底泥氮磷释放规律试验研究[D]. 刘娜.太原理工大学2005
- [8].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磷释放规律研究[D]. 滕衍行.同济大学2006
- [9].三峡库区氮磷沉积与释放规律试验研究[D]. 付春平.重庆大学2004
- [10].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特征及环境风险[D]. 石孝洪.西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