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真人秀,怀旧症,叙事策略,文化反思
乡村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蒋兰心,王文斌[1](2019)在《乡村真人秀的叙事策略与文化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媒介技术改写了乡村记忆与想象,并带来了我国真人秀的"乡村热"。乡村真人秀节目通过"忆苦思甜""返回童年"和"重建家园"的叁类怀旧叙事策略,发挥出情感疗愈的社会功能。同时,在商业资本的过度浸染下,一些乡村真人秀存在着过度娱乐化和奇观化的倾向,有意遮蔽真实的乡土面貌,将中国乡村塑造为田园牧歌式的乡愁乌托邦,对此亟须进行深入的文化反思。(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12期)
林阳,温凡星[2](2019)在《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关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乡土乡情》的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媒体作为对农宣传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叁农"事业发展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舆论宣传作用。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社教服务类节目《乡土乡情》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理论基础,对《乡土乡情》进行叙述主题和叙述聚焦的分析,思考新时代对农广播社教类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期刊2019年11期)
孙元元[3](2019)在《在“坦白”与“沉默”之间——关于乡村非虚构叙事中的两重虚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村民)自有其主动性,能够通过不配合采访的方式对返乡的作者施展力量并参与文本虚构。如果作者对此加以坦白,那么乡村的自我虚构就会被暴露出来,其另一种面向也因此得以呈现。反之,如果作者囿于对乡村的成见或执着于表面的真实感营造,用沉默这一虚构行为包裹和遮掩乡村的自我虚构,则会在文本中形成一个二重立体的虚构结构,使真实的乡村形象被遮蔽。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只有祛除成见,打破沉默,勇于坦白,才能为乡村去蔽,呈现出更真实的乡村形象,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破解乡村自我虚构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11期)
张德明[4](2019)在《乡村叙事中的真情与深意——读宋心海组诗《玻璃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中华民族大步迈向追求现代化的宽阔大道,但"乡土中国"仍然是我们认识现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的重要视点。在此基础上,书写乡土,揭示农村和农民现实状况与精神情形,依旧是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甚至最为重要的题材与主题。在对当代诗歌进行历史描述的过程中,很多人将乡土诗视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诗歌形态,这是不无道理的。新世纪以来,乡土诗创作热潮持续高涨,写作者之众,诗作数量之多,引人注目的佳作层出不穷,应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诗(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李发根[5](2019)在《近代乡村社会环境变迁的乡土叙事:浙南乡绅张的日常生活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历史的线性叙事下,近代乡村社会环境演变同样呈现出一定的地方路径。张在其横跨半个世纪的日记中展示了晚清民国时期浙南温州乡村社会环境的部分实态。与废科举之于乡村士子"毁灭性"打击的概念化表述不同,废科举、兴学堂之际,张等人积极接纳和推进这一重大制度变革。常认为,清末新政以降,国家政权下沉致使乡村社会权力异化,但直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依然享有旧式权威并承担相应职责;国民政府治下,国家权力渗透使旧时的乡村精英退场,却并不意味着土豪劣绅的继起,而是强势国家权力对乡村资源的直接榨取。从张氏日常生活历程来看,直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这里的乡村世界还属于传统的"田园生活",此后,"黑暗""乱世"几近成为他表述乡村社会环境的全部修辞。张的个人生命史从个案演绎了国家权力作用下浙南乡村精英的时代命运与他们视野中政权合法性的丧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19年04期)
贾鲁华,尤丽洵[6](2019)在《论20世纪80年代乡村叙事中“进城”话语的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以"现代化"为主轴的文化体系中,一个生活拮据、愚昧的前现代乡村空间和一个物质充裕、文明的现代城市空间被捆绑在一起生产出来。"进城"作为一种话语成为构建此种文化结构的重要元素。从"进城"意识的生产、乡村(知识)青年的"进城"书写、"农民工"进城的初步想象等叁个方面,讨论20世纪80年代乡村叙事中"进城"话语的生产过程,是极有必要的。20世纪80年代的诸多小说都展示了农民走向城市的人生姿态以及饱含的对城市的美好想象,这当然是创作者对中国社会改革与现代化取向的乐观想象。但是,走向城市的意识与现代化想象的背后,却掩盖了农民面对这一变化所产生的惶惑、恐慌心理,以及社会变迁中的复杂态势。(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勇[7](2019)在《近二十年乡村小说叙事的危机与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社会转型加速影响,"悲愤""伤感""嘲讽"成为近二十年乡村小说叙事的主要情感态度。它们所关联和对接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风格的乡村书写,其中"悲愤"情绪主导下的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是当代最具时代感、现实意识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但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这种风格的文学仍有极大提升空间。对有志于批判现实主义写作的作家而言,提升自我理性,增强社会历史分析能力,以应对庞大而复杂的转型期时代现实,乃是其紧迫任务。(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吉标,刘擎擎[8](2019)在《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乡贤精神探微——基于民国乡村小学教员的自我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贤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是乡村社会维系和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历代乡贤扎根乡土,奉献乡梓,教化乡里,其德行被广为传颂。乡贤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中华优秀文化。民国时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转型与乡村学校的广泛兴建,一批接受过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师范毕业生涌入教师队伍,逐渐成为乡村教育发展所倚重的主体力量。作为新型的知识群体,乡村教师传道育人,矢志教化,传承文明,对促进乡村文化的延续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梦好[9](2019)在《论《腊月正月》的乡村权力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腊月正月》是贾平凹以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为背景进行创作的,作品主人公韩玄子成为王才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韩玄子拥有在家族和乡村社会中的权力地位。本文主要以韩玄子为典型分析乡村权力来源,分别是政治,知识,家族。作者通过透视群众畏权和附权心理,揭示农村改革过程中韩玄子和王才的心理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7期)
辰水[10](2019)在《叙事:乡村》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作手记出走与坚守二十多年来,我曾在自己的诗里多次写过自己的村庄,细致到每一条路、每一个沟沟坎坎……可这个叫做安乐庄的村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有时是细微的,比如老梁家把他家门前的一棵树砍倒了;有时是巨大的,比如一条泥泞的道路被覆盖上黑色的沥青。可突然到来的变化,让人不可思议。一座座池塘被填平,一排排房屋被拆倒,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这一切似乎比马尔克斯笔下那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更为魔幻。在每(本文来源于《散文诗》期刊2019年11期)
乡村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播媒体作为对农宣传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叁农"事业发展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舆论宣传作用。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社教服务类节目《乡土乡情》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理论基础,对《乡土乡情》进行叙述主题和叙述聚焦的分析,思考新时代对农广播社教类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蒋兰心,王文斌.乡村真人秀的叙事策略与文化反思[J].当代电视.2019
[2].林阳,温凡星.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关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乡土乡情》的叙事研究[J].中国广播.2019
[3].孙元元.在“坦白”与“沉默”之间——关于乡村非虚构叙事中的两重虚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4].张德明.乡村叙事中的真情与深意——读宋心海组诗《玻璃人》[J].文艺评论.2019
[5].李发根.近代乡村社会环境变迁的乡土叙事:浙南乡绅张的日常生活史考察[J].中国农史.2019
[6].贾鲁华,尤丽洵.论20世纪80年代乡村叙事中“进城”话语的生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7].李勇.近二十年乡村小说叙事的危机与前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吉标,刘擎擎.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乡贤精神探微——基于民国乡村小学教员的自我叙事[J].教师发展研究.2019
[9].李梦好.论《腊月正月》的乡村权力叙事[J].青年文学家.2019
[10].辰水.叙事:乡村[J].散文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