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鲜食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桃,低温贮存,品质
鲜食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巩芳娥,虎云青,任志勇,贾星宏[1](2019)在《不同贮存方式对鲜食核桃低温贮存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摸清低温贮存后不同贮存方式对鲜食核桃的保鲜效果,以清香鲜食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PE40气调袋包装,(0±0.5)℃下贮存60 d,采用脱青皮和不脱青皮、常温和低温(冷藏温度4℃)、普通塑料袋密封和半封闭条件下,探究不同贮存方式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鲜食核桃低温贮存后,与其他处理相比,脱青皮+冷藏(4℃)+食品保鲜袋(透明)+半封闭(袋口随意遮盖)的贮存方式种仁褐变指数较低,种皮分离度最佳,种皮颜色、香气和风味较好,保存时间为7 d。(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董臣飞,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张文洁[2](2019)在《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江苏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苏科糯5号,鲜穗采摘后秸秆继续在田间生长,分别在采穗后1、2和3周取样,研究采穗后秸秆不同节位茎秆、叶片和叶鞘的产量、饲用品质分布及变化规律,为选择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时间、收割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穗后秸秆干物质产量升高,采穗2周后秸秆的干物质产量最高,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含量也达到最高,为39.56%,主要集中在穗位的倒6节及以下节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是NSC的主要成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随着时间的推迟持续升高,主要集中在基部节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以上部和中部茎节的叶片中含量高,但随着采穗后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带穗的玉米秸秆产量随时间的推迟持续下降,NSC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显着低于同时期采穗的秸秆(P<0.01),NDF含量显着高于采穗秸秆(P<0.01)。因此,采穗有利于NSC在茎秆中的积累、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和饲用品质的改善。在生产中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割利用期为鲜穗采摘后2周,收割高度可控制在倒10节以上。(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剑功,褚伟雄,徐艺伟,吴剑[3](2019)在《护色处理结合不同贮藏温度对南湖菱鲜食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湖菱为试验材料,研究护色液处理结合不同温度处理对南湖菱鲜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护色液处理可以使南湖菱亮度增加19.37%,绿色增加28.23%,增加南湖菱的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与常温(25℃)相比,0℃以及4℃贮藏保鲜可有效减少南湖菱果肉水分散失、降低黄化率、抑制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的分解;显着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南湖菱表面褐变的发生,较好的维持南湖菱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其中0℃保鲜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鲜食期延长至少2 d。(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孙哲,田昌庚,陈路路,郝媛媛,徐加利[4](2019)在《不同产量水平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差异,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2个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泰薯14’和‘烟薯25’为材料,测定2个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茎叶生长、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泰薯14’茎粗、蔓长、茎叶鲜重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地下部发育早于‘泰薯14’,而‘泰薯14’生长后期地下部发育快于‘烟薯25’,栽苗后80天‘泰薯14’块根单薯重和单株薯重均显着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块根商品薯率高于‘泰薯14’,‘泰薯14’块根产量高于‘烟薯25’,薯干产量低于‘烟薯25’。‘泰薯14’的干物率、淀粉率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低于烟薯25,β-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烟薯25’,食味评分低于‘烟薯25’。茎叶较长的功能期使‘泰薯14’具有更大的高产潜力,而‘烟薯25’的品质及食味优于‘泰薯14’。(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9期)
王江民,钱均祥,许宗亮,曾彪,马玲[5](2019)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市场角度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为鲜食玉米种植者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7年昆明市农贸市场购买鲜食玉米顾客跟踪随机问卷调查获取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相关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优先等级进行排序,并确定出各指标的评价数值。[结果]糯性>口感>甜度>籽粒饱满度>气味>皮厚薄>籽粒排列>外观>色泽。应用此结果,得出昆明农贸市场主要鲜食玉米品种综合得分,西双版纳四路糯衍生型小白糯>西双版纳小黄糯>石林白糯>红糯、紫糯>黄甜脆。[结论]云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种植鲜食玉米不失为一种玉米提质增效的选择,鲜食玉米种植者种植糯玉米尤其优异资源的糯玉米更能受到市场青睐。(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秀贞,吴琪,成波,王志伟,唐月异[6](2019)在《基因型和成熟度对鲜食花生感官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甜味、香味、细腻度、脆性、苦味、异味和总体喜欢度等7项指标按5级标准(1~5),评价了4个基因型3个不同成熟度花生样品的鲜食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基因型间总体喜欢度有显着差异、细腻度有极显着差异;成熟度间总体喜欢度和甜味均有极显着差异,脆性有显着差异。总体来看成熟度较好的花生其鲜食口感较好。基因型和成熟度的互作对各指标均无显着影响;主导分析表明,甜味是影响鲜食花生总体喜欢度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异味>细腻度>脆性>苦味>香味。(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添玉[7](2019)在《青冈高品质鲜食玉米生产基地获得认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添玉) 8月28日上午,在第31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第3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上,大会组委会授予青冈县“全国中高端鲜食玉米生产示范基地”牌匾,阿里巴巴集团授予青冈县人民政府“天猫·青冈-黑龙江鲜食玉米正宗原产地”牌匾。(本文来源于《绥化日报》期刊2019-08-29)
吴嘉点,薛林,胡加如,冒宇翔,陈国清[8](2019)在《鲜食糯玉米食味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优质新品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6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品尝评分与淀粉黏度性状中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其他品质成份相关性不显着。基于不同品种综合品质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食味品质优良的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1号、苏玉糯1502和苏科糯12,可作为鲜食和速冻加工的优选品种。(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丽,陈天宇,王怀鹏,尹雪巍,武鹏[9](2019)在《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8个鲜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针对寒地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鲜食期的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糖、粗淀粉、蛋白质、子粒含水率和维C含量在不同灌浆期、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着。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维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曲线变化。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通过子粒含水率结合蛋白质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子粒含水率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维C含量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潘照[10](2019)在《鲜食型葡萄品质评价体系及关键数据库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按用途主要分为鲜食型、酿酒型和加工型,采后品质对其后续的加工和食用会造成影响,导致食用品质良莠不齐,尤其是鲜食型葡萄。并且葡萄属于不耐贮藏型果实,因此,对鲜食型葡萄进行品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目前市场上典型的鲜食型葡萄为试材,通过对其24项品质指标的检测和感官评价分析,结合品种间指标变异情况、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鲜食型葡萄的品质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基于鲜食型葡萄的基本信息对鲜食型葡萄品质关键数据库系统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结果如下:(1)从葡萄的外形来看,葡萄果实呈现出扁圆形、圆形等多种性状,果形指数和单果重都达到了显着性差异(P<0.05);值在24.92至61.96之间,a值随着葡萄颜色由黄色至紫黑色而逐渐增大。不同葡萄的质构特性差异较显着(P<0.05),红地球、黑提等提子类葡萄的质地特性要高于无核白鸡心等普通葡萄。在食用品质的比较中,水分含量差异性不显着(P>0.05),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且糖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单宁含量以京亚最高,为105.91 mg/100g。在营养品质的比较中,维生素C和黄酮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因此二者在京亚和阳光玫瑰中含量均较高,相较于其他品种有显着性差异(P<0.05);总酚含量分布在563.56~1149.20 OD280 g-1之间,花青素含量在4.26~424.59(OD530-OD600)·g-1之间。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和L-苹果酸,差异并不显着(P>0.05)。(2)在基于感官特性与品质指标的相关研究中,花青素、柠檬酸和硬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45%,为影响不同葡萄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示硬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粘度、单果重和果形指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0.544~0.907,P<0.01);除酒石酸和柠檬酸呈现显着性正相关(P<0.05),可滴定酸、还原糖、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单宁、4种有机酸之间,两两均呈现极显着正相关(r=0.626~0.912,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感官综合得分和品质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为:感官综合得分=65.769+0.576×酒石酸+0.436×咀嚼性+0.433×L值(R2=0.903)。结合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酒石酸、L-苹果酸、柠檬酸等15项指标为主要品质评价指标。(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风味因子、质地因子、功能因子和色泽因子可作为4个主成分因子,共可解释87.118%的原始变量。使用主成分综合数值作为鲜食型葡萄的整体评价指标,其与感官综合评价得分呈极显着正相关(r=0.703,P<0.01)。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将22种鲜食型葡萄分为Ⅰ、Ⅱ、Ⅲ、Ⅳ 4个等级。其中,Ⅰ级品种里有黑提、京亚等,Ⅱ级品种里有阳光玫瑰、夏黑等,Ⅲ级品种里有马奶、绍兴一号等,Ⅳ级品种里包括金手指和巨峰。聚类分析中有9个品种分类与主成分出现了差异,整体分类结果较为一致。通过葡萄品质分级情况,对应各品种的品质性状,建立了对鲜食型葡萄品质的评价标准。Ⅰ级品以体积大、硬度高为主,Ⅱ级品以高活性成分含量为优,Ⅲ级品果肉绵软弹性小。(4)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10数据库软件,建立开发了鲜食型葡萄关键数据库系统。通过该数据库可以快速查询到各品种的鲜食型葡萄的种质资源信息和理化指标信息等。(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鲜食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江苏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苏科糯5号,鲜穗采摘后秸秆继续在田间生长,分别在采穗后1、2和3周取样,研究采穗后秸秆不同节位茎秆、叶片和叶鞘的产量、饲用品质分布及变化规律,为选择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获时间、收割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穗后秸秆干物质产量升高,采穗2周后秸秆的干物质产量最高,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含量也达到最高,为39.56%,主要集中在穗位的倒6节及以下节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是NSC的主要成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随着时间的推迟持续升高,主要集中在基部节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以上部和中部茎节的叶片中含量高,但随着采穗后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带穗的玉米秸秆产量随时间的推迟持续下降,NSC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显着低于同时期采穗的秸秆(P<0.01),NDF含量显着高于采穗秸秆(P<0.01)。因此,采穗有利于NSC在茎秆中的积累、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和饲用品质的改善。在生产中鲜食玉米秸秆的适宜收割利用期为鲜穗采摘后2周,收割高度可控制在倒10节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鲜食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巩芳娥,虎云青,任志勇,贾星宏.不同贮存方式对鲜食核桃低温贮存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董臣飞,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张文洁.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J].草业学报.2019
[3].王剑功,褚伟雄,徐艺伟,吴剑.护色处理结合不同贮藏温度对南湖菱鲜食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4].孙哲,田昌庚,陈路路,郝媛媛,徐加利.不同产量水平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差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王江民,钱均祥,许宗亮,曾彪,马玲.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J].西南农业学报.2019
[6].王秀贞,吴琪,成波,王志伟,唐月异.基因型和成熟度对鲜食花生感官品质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9
[7].,王添玉.青冈高品质鲜食玉米生产基地获得认可[N].绥化日报.2019
[8].吴嘉点,薛林,胡加如,冒宇翔,陈国清.鲜食糯玉米食味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优质新品种筛选[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9
[9].杨丽,陈天宇,王怀鹏,尹雪巍,武鹏.寒地半干旱区鲜食玉米品种适应性和品质性状分析[J].玉米科学.2019
[10].潘照.鲜食型葡萄品质评价体系及关键数据库建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