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论文摘要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一般认为它由“两论”即革命论和社会论两部分组成。我们认为,“两论说”并不能反映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全貌,新民主主义理论除了革命论和社会论以外,还应包括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指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后者虽在新民主主义文献中提及的不多,但所起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它决定了整个理论的形式——过渡的形式,甚至可以说,舍此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这一概念。对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本文着重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和我党政治目标的结合上进行诠释。一个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目标存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虽然确立的终极社会目标相同,但对革命之后社会制度的设计,尤其是工业化道路的设计,似乎看不大出苏联革命的影响,倒是多少可以发现欧洲发达国家一般工业化经验的影子。比如保护个体农业和手工业,保护私营工商业,通过不同经济成分在市场上的和平竞争,以推动生产条件的改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为重工业发展提供积累。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保持着高度的理论自觉。新民主主义的实质是拒绝社会主义空谈。那后来为什么出现了一些人所谓的“急于过渡”和“过渡过急”的情况呢?也许存在这样一个逻辑,至少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是如此:只要借鉴欧洲一般工业化经验,就必然选择“新式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只要效仿苏联工业化经验,就必然导入全面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轨道。也就是说,一经选择了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其前途就只能是社会主义。这恰恰又与我党所追求的政治目标相吻合。对于后来的加速过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则是其根本。时过境迁,今天人们在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大相同的评论。本文认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最好的可能和最现实的选择。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迫使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既定的发展战略加上意识形态的制约,正是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迅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如何,这都是研究和反思这段历史的一个关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
  •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萌芽
  • (三)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段性
  • (三)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双重性
  •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 (一)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制定
  • (二)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正确性
  • (三)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实施评析
  • (四) 毛泽东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 (五)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演变历程考察——基于理想追求和历史变动视角[J]. 党的文献 2020(03)
    • [2].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12)
    • [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9(12)
    • [4].“回归新民主主义社会”评析——对当下路径的一种辨析[J]. 文存阅刊 2017(18)
    • [5].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因素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21)
    • [6].“重建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潮评析[J]. 中华魂 2012(05)
    • [7].关子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差异[J]. 历史学习 2008(04)
    • [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再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9].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工作特点与现实启示[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06)
    • [10].唯物史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路探研——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例[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5(04)
    •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历史发展阶段[J]. 历史学习 2008(10)
    • [12].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与论证[J]. 党史文苑 2013(10)
    • [13].新民主主义社会党际协商民主的继承和发展的探析——兼谈对十八大报告中党际协商民主的认识[J]. 传承 2013(07)
    • [14].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及得失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 2012(06)
    • [15].试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形成、变化及其意义[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
    • [16].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过早结束的原因及得失探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02)
    • [17].张闻天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思想论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8].试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中断原因及启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5)
    • [19].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的原因探析[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3)
    • [20].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研究述评[J]. 求知 2009(11)
    • [21].浅谈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2)
    • [22].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几个主要原因[J]. 北京党史 2008(01)
    • [23].对毛泽东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根本原因的再认识[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9)
    • [2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反思[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 [25].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6)
    • [26].“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种表达法[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7].也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及其原因[J]. 理论学刊 2008(05)
    • [28].浅谈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1)
    • [29].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J]. 党的文献 2008(05)
    • [30].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9)

    标签:;  ;  ;  ;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