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动、静校正后的同一道集内子波的振幅和相位相同的假设条件下,地震叠加技术能明显提高资料的信噪比。而在实际资料中,这一假设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近地表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不能被忽略,这些近地表因素包括近地表低、降速带风化层的横向厚度和速度的变化,以及地震排列上炮点耦合、检波点耦合条件的差异。这些因素造成了地震子波振幅和相位的差异,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其中相位差问题是影响有效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炮点和检波点子波波形很不一致的地方,不但要进行时间和振幅校正,而且还要进行相位校正,以使叠加前CMP道集内所有地震道的振幅、时间和波形(相位)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叠加效果。相位校正技术能够消除子波的相位谱差异,使子波接近或达到零相位,消除剩余相位的影响,达到提高叠加剖面质量的目的。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相位校正方法及其不同的相位校正准则进行了总结概述,实现了常相位校正方法和时空变相位校正方法,并对各种判别准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常用的最大方差模方法计算效率低和解析法计算精度不够高的特点,对常用的相位校正判别准则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新的相位校正方法:先用最大方差模方法对模型道的剩余相位进行校正,然后再用解析法计算各道的相位校正角,实现相位的精确校正。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提高相位校正角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在消除剩余相位的影响、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增强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改善叠加剖面的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对时变子波进行分频段处理的反褶积方法在薄层预测中的应用[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9(05)
- [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发脑电信号子波熵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4(04)
- [3].多子波分解与重构中子波的优选[J]. 石油物探 2013(01)
- [4].基于高阶统计复倒谱子波提取[J]. 物探与化探 2013(03)
- [5].灰色双子波模型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J]. 现代情报 2011(04)
- [6].地震反演系统中的子波提取方法[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0(02)
- [7].合成地震记录子波提取方法[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1)
- [8].隐藏原子波[J]. 物理 2008(04)
- [9].南海北部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震源子波检测及模拟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19(02)
- [10].多尺度子波分解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16(03)
- [11].基于高阶统计的时变子波估计及其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4(05)
- [12].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法砂岩储层预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3].同态反褶积的子波稳定性方法研究[J]. 石油物探 2012(03)
- [14].子波拉伸校正[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5)
- [15].混合相位动态子波估计[J]. 油气地球物理 2008(01)
- [16].纳米光子波净化技术原理及其在上海新江湾城体育中心的应用[J].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8(02)
- [17].边界子波谱元法及其在复杂结构外部声场计算中的应用[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03)
- [18].远场子波在海洋地震资料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 华南地震 2020(01)
- [19].盒子波调查技术在苏南地区的应用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5)
- [20].用量子波干预减肥增胖系列指标防治心脑血管病[J]. 当代医学 2016(12)
- [21].自适应分段的时变子波估计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4)
- [22].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时变子波提取准确性评价方法[J]. 石油物探 2015(05)
- [23].基于Anton Ziolkowski模型气枪震源子波模拟[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8(06)
- [24].子波匹配技术在多个区块连片处理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3)
- [25].基于加权指数型子波的质心频移法估算品质因子[J]. 物探与化探 2016(06)
- [26].基于自适应子波分解的品质因子Q提取方法[J]. 石油物探 2016(01)
- [27].利用改进的在线字典学习估计时变子波[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6(05)
- [28].海洋地震资料子波零相位化技术研究与应用[J]. 石油物探 2015(05)
- [29].基于子波分解与重构的储层预测技术[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01)
- [30].气枪震源深部探测子波模拟[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