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王安忆作为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小说创作题材多样,风格多变,三十年笔耕不辍。在她的笔下,弄堂是一个上海历史漩涡中的核心舞台。这个占据作者大部分笔墨的城市空间,决定了王安忆所关注的必定是那些上海人流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一群人,是小市民的生活。她透过流光溢彩的繁华表象,看到的是弄堂世俗生活的温暖细致和普通百姓的执着乐观。这是王安忆的平民意识,换句话说,就是日常生活意识或者说是追求生活真相的意识。王安忆从城市到弄堂再到日常生活巨细,提炼出一个优雅、诗意、温情的精神世界。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中,王安忆所要表现的是一百多年或者是一个时代变迁中的上海。本文以《长恨歌》为基底,从王安忆富于才情的的笔调中,探究她对上海空间以及空间中的人的书写。她以弄堂作为中心意向,关注女性的日常生活,将日常空间里的人物命运与大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宏大和细微的对比突显作者创作的张力。王琦瑶短暂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平静且踏实的,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剧情仿佛与她绝缘。她成长在上海这个真实的城市,以真实的态度竭力拥抱着赖以生存的空间,逐渐形成自己一套朴素稳妥的生活认知。她所经历的四十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四十年,在这巨变的四十年里,她以弄堂为依托,循着自己的原则面对日复一日的出行起居。这是这个城市万变不离其宗的常态生活。王安忆真诚地面对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在《长恨歌》中,她沉淀时间,穿透迷雾,追问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和日常生活书写中的历史意识,探寻着细节中的人文关怀。这就是王安忆的可贵之处,始终坚守着一个写作者最初的使命。在她的作品中,有对世俗人情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执着探索。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形象[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 [2].王安忆《考工记》里的老宅[J]. 书屋 2019(12)
- [3].情感劳动与流动的共同体——论王安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移民与家庭[J]. 文学评论 2020(01)
- [4].论王安忆《考工记》的叙事美学[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8)
- [5].地方理论视域中的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J]. 鄱阳湖学刊 2017(06)
- [6].文字的边界——评王安忆长篇小说《匿名》[J]. 当代作家评论 2018(01)
- [7].王安忆:艰涩之后能有快乐吗[J]. 博览群书 2018(05)
- [8].个人经验与历史记忆的另类书写——论王安忆的非虚构写作[J]. 当代文坛 2018(05)
- [9].坚守心灵故乡 读《王安忆的上海》[J]. 中华建设 2016(12)
- [10].后寻根时代的名实之惑——王安忆《匿名》及其他[J]. 文学评论 2016(02)
- [11].论王安忆文学创作中的生命意识[J].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3)
- [12].命名的怪圈或重重影像 王安忆《匿名》[J]. 上海文化 2017(07)
- [13].浅谈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追求[J]. 现代交际 2017(22)
- [14].王安忆的作品叙事与形式探索[J].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5)
- [15].王安忆作品海外传播研究——以英语法语翻译为例[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4)
- [16].人生跨越的现实性——论王安忆对自我救赎女性和知青群体的态度[J]. 名作欣赏 2016(05)
- [17].一场蕴意深刻的遗忘——读王安忆新书《匿名》[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07)
- [18].一场蕴意深刻的遗忘——读王安忆新书《匿名》[J]. 中国职工教育 2016(06)
- [19].空间结构中文明与生命的可能——读王安忆新作《匿名》[J]. 中国文学批评 2016(03)
- [20].散论作为女性作家的王安忆[J]. 中国文学批评 2016(03)
- [21].王安忆:用笔筑造心灵世界[J]. 紫光阁 2009(04)
- [22].论王安忆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名作欣赏 2014(35)
- [23].直面人生后的惨淡与尴尬——解读王安忆《神圣祭坛》[J]. 名作欣赏 2014(36)
- [24].王安忆城市小说综述[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25].《长恨歌》之前的岁月——王安忆专访(上)[J]. 世纪 2015(04)
- [26].别人的定位不那么重要——王安忆专访(下)[J]. 世纪 2015(05)
- [27].弄堂闺阁中的市民世界——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上海书写[J]. 青年文学家 2019(35)
- [28].智慧与风情的生动叙写——评王安忆《旅馆里发生了什么》[J]. 青春期健康 2020(03)
- [29].王安忆的美丽与温和[J]. 现代妇女 2020(02)
- [30].王安忆:在时间一侧融化百花[J]. 广州文艺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