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52例患有原发性胆恶性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患者为47例,确诊率为90.38%,其中属于腺癌的患者为29例,鳞癌的患者为12例,平滑肌肉瘤的患者为6例。误诊的患者为5例,误诊率为9.62%,其中诊断为肝癌的为1例,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为2例,胆囊腺瘤的为2例。结论:B超检查具有方便、简单、无创等优点,为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使患者可以有效的进行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关键词】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临床效果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是肝胆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该疾病的恶性程度较高,病情发展较迅速。发病人群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女性高于男性。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主要为胆囊炎和胆石症相似,一般得不到患者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逐渐发生黄疸、发热、腹水等情况,严重的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当出现疑似胆囊炎的症状时,就应该立即进行检查。及早有效的进行诊断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临床中常见的检查方式为B超以及X线等方法,因此,为了研究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现特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52例患有原发性胆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52例患有原发性胆恶性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32例,年龄30至81岁,平均年龄为(53.4±2.1)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并且均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对所有患者实施B超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发热等。(2)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恶性肿瘤。(3)排除患有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4)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

叮嘱所有患者在检查前8h应禁食水,检查时,应取患者的平卧位,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探头的频率设定在3.0MHZ左右。在患者的右肋下方以及右肋间进行扫描,扫描的主要位置为胆囊附近,观察患者胆囊的具体情况,是否出现异常回声,同时还应观察患者的胆道、肝脏以及胰腺等部位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52例患者中,确诊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患者为47例,其中属于腺癌的患者为29例,鳞癌的患者为12例,平滑肌肉瘤的患者为6例。误诊的患者为5例,其中诊断为肝癌的为1例,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为2例,胆囊腺瘤的为2例。52例患者中确诊率为90.38%,误诊率为9.62%,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误诊率,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确诊的47例患者中,B超显示有29例患者的胆壁出现部分增厚的情况,同时还可以看见不同形态的回声团,都是从囊壁突向囊腔,大多数的回声基底较宽,并且位于胆囊底部,只有少部分位于颈部;11例患者胆囊的正常形态消失,轮廓的边缘不清晰,同时与肝脏无明显分界,并且腔内的胆汁暗区消失,胆囊窝出现不同强度的光团,其中有9例患者的胆壁出现明显增厚的情况,呈不光滑状;剩余7例患者的B超显示病灶转移,可以明显的看到肝门以及腹腔大血管旁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情况,呈现低回声。另外,在47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合并患有胆囊结石。

3讨论

现如今,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居多,其中腺癌的所占比例较大。该疾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无典型性,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一旦患者出现腹痛、黄疸等情况时,就证明疾病已经处于严重期,并且这时在治疗其预后性较差,根除性较低,缩短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2]。因此,及早的确诊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而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方式为手术治疗,并且越早的进行手术,其效果越好,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越长。

临床中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没有确定报道,可能与自身体质有关,但是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1)年龄、性别方面,该病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并且女性较多,因此得出,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2)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患者大多数都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这可能是这些疾病长期的刺激胆囊,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增生,进而诱发恶性肿瘤。另外,患者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时,很有可能以为是胆结石或胆囊炎,进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3)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会逐渐的演变至恶性肿瘤,因此该原因应该是引起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3]。

B超对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由于该疾病在初期没有典型症状,因此常常被耽误,而超声检查就可以完全显现出该疾病的相关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厚壁型,患者的胆囊壁呈现出部分增厚的情况,并且内壁线不均匀[4]。(2)隆起型,胆囊内可以观察到20mm左右的结节,并且呈现大小不一的状况,多从胆壁向胆腔突起,同时以基底较宽、凹凸不平、伞状等为特点。(3)实块型,B超显示患者胆囊内部出现不同大小的实质肿块,并且血管伸向肿块的内部。(4)混合型,患者会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上述情况[5]。所以,B超是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疾病的确诊率,并且还能准确的判断出病灶是否出现转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确诊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患者为47例,确诊率为90.38%,其中属于腺癌的患者为29例,鳞癌的患者为12例,平滑肌肉瘤的患者为6例。误诊的患者为5例,误诊率为9.62%。这与大量的报道结果相符,说明,B超检查对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确诊率,并且该检查方式具有方便、简单、无创等优点,为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使患者可以有效的进行治疗,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KawakuboK,IsayamaH,KatoH,etal.Multicenterretrospectivestudyofendoscopicultrasound-guidedbiliarydrainagefor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injapan[J].JHepatobiliaryPancreatSci,2014,21(5):328-334

[2]沈燕玲,陈镇标,蒋敏姬.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3-34.

[3]胡玉兰,王育勤.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及B超误诊病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4):212-213.

[4]刘雅静.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5,13(3):187-188

[5]林继平.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32-3633

标签:;  ;  ;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