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41226199012224318
摘要:近年来,城市河涌污染问题逐渐加剧,河涌中污染物的含量严重超标,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对城市河涌进行科学化的治理,成为相关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州河涌水质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河涌污水整治措施,可为河涌整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污水治理河涌污染
前言:我国城市的河涌水网结构错综复杂,水环境容量较小,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河涌的水质。广州市的200多条河涌,从自然生态来看,是最大的自然净水系统,几千年一直在发挥作用,但近百年人类活动使这个净水系统超负荷运转。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日益大量排放,使河涌水环境受宛然问题日益严峻,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城市河涌治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城市河涌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广州市水质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
1、进村入户、应收尽收的原则。按照城中村污水“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合理制定治理方案,原则上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收集处理污水。
2、近远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污染源特点、水系分布以及排水现状和实施条件等,立足现状,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合理制定城中村治污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
3、全面摸查,不留死角的原则。污染源及现状排水设施摸查应细化到户(楼),整治存在污染的小作坊、小工业等各种小散乱作业,将每一个污染源进行收集、处理。
4、统筹兼顾,经济管用的原则。治污工程应与其他工程协调统一,原则上现状排水设施保留作为雨水设施,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接驳各建筑物的污染源(包括厕所、厨房等),实现污水不进入雨水管,雨水尽量不进入污水管,做到雨污分流。
5、建管并举,长效管理的原则。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需求,本着“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过程的监督管理。
二、河涌水质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水质污染治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治理工作仍然艰巨
广州市全流域187条黑臭河涌流经的85个城中村污水收集混乱,“雨污混合、绕村截污”的污水收集模式无法适应我市治水形势;全市1144个行政村中有约40%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覆盖;排水户违法排水现象比较严重。
2、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市约有10万户非居民供水户,但自2010年起至今发放排水许可证仅2320个,排水户接驳市政管网区间存在管理真空,部分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权责不清,存在推诿现象;同时按效付费的河涌水质管养机制尚未健全。由此可见,全市排水户→收集管→转输管→处理设施全流程闭合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河涌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为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工作,2017~2019年广州市需整治7251个排污口,实施85个城中村污水源头收集(纳管)工作,新扩建1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高180.5万t/d,铺设1094km污水管网,治理23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按《关于加快广州市中心城区内涝治理的工作意见》(穗治水办[2016]43号)完成城市72个内涝点治理任务。综合分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黒臭河涌的治理工作:
1、控源。对于动起来的河涌控制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控源减排,再考虑对河涌进行生态引水及补水措施、生态修复,从而达到改善生态景观的效果。对于河涌污染物的消减,应按照污染物通量的计算结果,找出优先消减的污染源,再根据各污染源的特性,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进行有针对性措施的治理。大力开展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实现对85个城中村的污水源头收集并实现雨污分流的工作。2018年底前逐步清理排水户错接漏接、直排、偷排、超标准排放等违法排放行为,切实加强排水户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7251个排污口进行摸查整治,确保全流域内完成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做到晴天无污水溢流,杜绝污水直排河涌。
2、截污。(1)全力推进主干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通过新、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2)新建主干管及泵站工程,补齐截污支管建设的短板,增加管网的覆盖范围及污水收集率。(3)同步建设污水转输管网,对下游污水管道过流能力不足的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通过改造升级保证管道的有效转输。(4)统筹规划、统筹设计,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污水管网,工程具有前瞻性。(5)在摸查工作过程中,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整治,确保管网的正常运行。(6)提标改造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市水务局印发的《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的通知》(穗水规划[2016]137号),采取措施确保市内已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放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和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的较严值。(7)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达标改造。
3、管理。加强源头管理。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全流程管理排水户排水行为。其次,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此外,做好河涌水质的养护工作。从以往的“过程买单”转向“按效付费”。将清淤、生态修复等纳入河涌日常管养维护范畴,实行按效付费。在控源、截污完成后,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清淤、调水补水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河涌进行水质养护,进一步提升水体治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合理确定处理方式。一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城中村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输送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位于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城中村;②不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城中村,但是在已建城镇污水管网1000m以内且城镇污水管网满足其污水量转输要求的;或污水量在500m3/d(含)以上的城中村。另一方面,就地分散处理设施短期内无法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以及无替换或补充水源的黑臭水体,可选用合适的污废水处理装置,对污废水和黑臭水体进行就地分散处理,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就地处理可采用物理(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和筛滤截留等)、化学(投加药剂反应等)或生化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方法,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较低、便于运行维护管理的装置,达到快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拟选用就地分散处理方式的,应比选论证污水加压输送和就地处理两种方式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5、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①针对流域内重点污染源的不同情况,对其限期治理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对已通过验收企业的设施运转情况加强监督,逐步实行污染治理设施自动化监控,一经发现超标排放,严厉处罚;对正在调试、试运行企业,增加技术含量,提高运行质量,防止以调试为名超标排污;对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的企业,实行限产;对治理工艺技术有问题或治理设施未上去的企业,下决心一律停产治理;对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坚持走调整结构,关停并转的路子。②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切实把住建设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3个关口,杜绝旧账未了,又欠新账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水清岸绿美家园”,这是每个人们的愿望,它深深植根于全人类保护美化家园的愿望中。广州河涌水环境治理工作只是我国治河的一个缩影,透过这个它,我们看到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因而,要重视河涌水质污染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改善河涌水质污染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小平,余珊,黄敏华,麦炜文.佛山市河涌水环境治理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J].环境工程,2016.
[2]莫灼均,宁寻安,梁建祺.城市河涌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