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肝细胞移植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作者: 甘向阳
导师: 滕皋军
关键词: 肝细胞,卵原细胞,肝细胞移植,肝功能衰竭,大鼠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后肝细胞移植模型,证实肝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在肝损伤的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假设,探讨肝细胞移植逆转肝衰的作用机制,为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D-GalN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后行肝细胞移植,设试验Ⅰ和试验Ⅱ两部分。试验Ⅰ在D-GalN诱导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48小时经腹腔移植4×107个同种异体肝细胞,B组在48小时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两周生存率。试验Ⅱ在诱导肝衰前取血及肝标本,测正常大鼠血清AFP浓度、肝功能指标及行肝标本组织学检查;在D-GalN诱导后随机分为两组,C组在48小时经腹腔移植4×107个同种异体肝细胞,D组在48小时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测定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AFP浓度、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用组织学方法鉴定肝卵圆细胞,记数汇管区符合肝卵圆细胞形态特点的细胞数量,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试验Ⅰ中A组大鼠两周存活率显著高于B组(63.16%vs15.00%,P<0.05)。试验Ⅱ中两组大鼠术前术后AFP浓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大鼠血清AFP浓度变化在相应的时间点显著高于D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在相应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发现C组肝脏在损伤后有明显的再生,汇管区符合肝卵圆细胞形态特点的细胞数量在术前术后及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腹腔移植同种异体大鼠肝细胞可提高D-GalN诱发的肝衰大鼠的存活率,改善肝脏病理;可推测活化的或没有活化的肝卵圆细胞受到了移植的肝细胞的刺激,加速了卵圆细胞的活化、分化,在逆转肝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变量、缩略词等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
肝细胞移植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引论
第一部分 大鼠肝细胞移植后的生存率比较(分两步)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大鼠肝细胞移植后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试剂与设备
三、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一 肝细胞的分离制备与短期培养
二、肝衰模型的建立与肝干细胞
三、肝细胞移植及逆转药物性肝衰的作用机制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同种异体移植肝细胞内的表达及作用[D]. 刘一人.福建医科大学2011
- [2].中空纤维固定化猪肝细胞血液灌流治疗肝衰犬实验研究[D]. 王凤飚.天津医科大学2003
- [3].生长激素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肝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D]. 张辉.中国医科大学2002
- [4].肝细胞的无血清培养研究[D]. 赵逸超.南方医科大学2012
- [5].体外三维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极化特征[D]. 卫金花.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 [6].肝细胞移植新型细胞来源及提高肝细胞移植效率的研究[D]. 周徐.第二军医大学2017
- [7].吲哚胺2,3双加氧酶对小鼠脾内移植肝细胞功能的影响[D]. 崔宏伟.福建医科大学2011
- [8].肝细胞移植联合“养肝合剂”对兔血吸虫肝硬化治疗效果研究[D]. 叶浩.湖北中医学院2009
- [9].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内移植联合ALR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D]. 张艳.重庆医科大学2007
- [10].肝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 陈胜平.苏州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原位肝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李爱辉.第一军医大学2006
-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肝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D]. 陆海华.东南大学2006
- [3].肝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 陈胜平.苏州大学2004
- [4].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 李羽.第四军医大学2002
- [5].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功能鉴定及其在肝细胞移植中的初步应用[D]. 滕光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
- [6].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附1例报告)[D]. 郑诚飞.浙江大学2004
- [7].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鉴定的实验研究[D]. 王爽.中国医科大学2004
- [8].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D]. 朱佳庚.南京医科大学2004
- [9].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肝细胞移植中的变化及意义[D]. 杨耀国.山西医科大学2004
- [10].肝脏移植麻醉的临床研究[D]. 陈绪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