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霍晓溪,尚丽新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霍晓溪,尚丽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文献综述

霍晓溪,尚丽新[1](2019)在《妊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研究(4)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妊娠期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母儿均有潜在的危险性,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自然流产、胎盘早剥,甚至胎死宫内或新生儿颅内出血~([4]),严重者甚至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分娩、手术、麻醉过程中也可因产道损伤、大出血、血肿等而危及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因此,围生期的处理既棘手又尤为重要,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该文就妊娠合并ITP的发病机制、妊娠与ITP的相互影响、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小侠,张美玲,杨明珍[2](2019)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n=42)、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组(n=31),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 Treg的表达,流式微球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73例ITP患者治疗前CD8~+CD28~-Treg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IFN-γ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激素及rhTPO治疗后有效组CD8~+CD28~- Treg、IL-10、TGF-β1的表达均比治疗前显着上升,IFN-γ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无效组CD8~+CD28~- Treg、IFN-γ、IL-10、TGF-β1的表达和治疗前相比均未有明显变化。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激素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4.35,此时预测激素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3%。27例有效者中小于14.35的有18例(66.7%),15例无效者中大于14.35的有11例(73.3%)。rhTPO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5.45,此时预测rhTPO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和88.9%。22例有效者中大于15.45的有14例(63.6%),9例无效者中小于15.45的有8例(88.9%)。③激素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抗体阳性患者18例,治疗后有效率44.4%,抗GPIb抗体阴性24例,有效率7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CD28~- 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激素和rhTPO可能通过改变这种异常发挥作用。治疗前检测CD8~+CD28~-Treg有助于预测激素及rhTPO的疗效。抗GPIb抗体阳性可能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景顺[3](2019)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诊断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技术(MGIA)诊断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P)自身抗体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出生并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的新生儿172例,同时选择20例临床确诊的非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作为对照,分别采用MGIA法以及流式细胞技术(FCM)法检测两组患儿自身抗体,对于检出结果阳性的患儿再检测其母亲自身抗体,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查情况。结果 MGIA对20例临床确诊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微柱凝胶以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均检出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患儿21例,检出阳性率12.21%,两组检出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阳性21例患儿母亲血小板自身抗体,微柱凝胶法检出母亲血小板自身抗体19例,检出阳性率90.48%,流式细胞仪技术检出母亲血小板自身抗体21例,检出阳性率100.00%,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法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无明显差异,而微柱凝胶免疫法其操作简单,有助于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鉴别及早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喜填,夏维林,吴桂香,李泳清[4](2019)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8)。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26/29),较对照组的67.86%(19/28)高(P<0.05);治疗后两组PL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PL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PAIg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PAIgA、PA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7/29),与对照组的10.71%(3/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ITP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升高患者PLT,降低PAIgG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小侠[5](2019)在《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多种机制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增加且成熟障碍、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1,2])。既往研究认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是ITP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之一,常见的抗体类型包括GPⅡb/Ⅲa抗体和GPIb抗体~([3])。近年来随着对ITP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在ITP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4-5])。CD8~+CD28~-Treg是指体内外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异质性T淋巴细胞亚群,分属于CD8~+Treg。CD8~+CD28~-Treg通过多种复杂机制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免疫稳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检测ITP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CD8~+CD28~-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73例ITP患者,其中男27例,女46例,年龄16-82岁,中位年龄47岁,超过40岁者25例,留取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42例,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组31例,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Treg的表达,流式微球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73例ITP患者治疗前CD8~+CD28~-Treg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IFN-γ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及rhTPO治疗后有效组CD8~+CD28~-Treg、IL-10、TGF-β1的表达均比治疗前显着上升,IFN-γ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CD8~+CD28~-Treg、IFN-γ、IL-10、TGF-β1的表达和治疗前相比均未有明显变化。(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激素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4.35,此时预测激素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3%。27例有效者中小于14.35的有18例(66.7%),15例无效者中大于14.35的有11例(73.3%)。rhTPO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5.45,此时预测rhTPO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和88.9%。22例有效者中大于15.45的有14例(63.6%),9例无效者中小于15.45的有8例(88.9%)。(3)激素组抗GPIb抗体阳性患者18例,治疗后有效率44.4%,抗GPIb抗体阴性24例,有效率79.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CD8~+CD28~-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激素和rhTPO可能通过改变这种异常发挥作用。治疗前检测CD8~+CD28~-Treg有助于预测激素及rhTPO的疗效。抗GPIb抗体阳性可能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吴云,姚志山,王巍[6](2018)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间断腹胀、乏力6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17年5月28日至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2016年1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遂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既往否认慢性病史,否认肝病家族史,否认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用药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予以检查肝功能:ALT 77 U/L,AST 84 U/L,ALP 138 U/L,GGT 136 U/L,TBil 32μmol/L,Alb 41.8 g/L,Glo(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黄旭成,曾莎莎[7](2018)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microcolumn gel immunoassay,MGIA)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ITP)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和母亲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固相凝集法(solid phase agglutination,SPA)和MGIA法测定该组患儿的自身抗体,同时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母亲采用固相凝集法、MGIA法测定其自身抗体情况,对比两种测定方式的结果。结果 5例患儿自身抗体检测,固相凝集法检测阳性率为9.09%,MGIA检测阳性率为9.09%,两种检测方式结果完全一致;5例母亲自身抗体MGIA检测阳性率为100.0%,固相凝集法检测阳性率为60.0%(3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P>0.05)。结论新生儿NITP症采用MGIA方式检测诊断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因此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8年03期)

周红琳,陈以娟,蔡欣,任潇潇,郭慧霞[8](2018)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活检病理结果,探讨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治疗11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免疫学检查,分为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ITP(PITP-ANA)组、原发ITP(PITP)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ITP(SITP)组,并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骨髓形态学及病理特点。结果骨髓增生程度在3组患者中均以增生活跃及明显活跃为主。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比例在PITP组、PITP-ANA组及SITP组分别为4.92%、16.67%、26.32%,SITP组巨核细胞数量较PITP组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稚巨核细胞数量在SITP组高于PITP-ANA组。骨髓病理检查中网状纤维PITP-ANA组较其他两组增生明显。结论 SITP和PITP-ANA组患者的骨髓更易表现为巨核细胞计数减少和骨髓纤维化。(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陈羡英,王玮,严政威,陈雅铃[9](2018)在《血浆B7-H2、B7-H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浆B7-H2、B7-H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80例(观察组)和同期体检正常者20名(对照组)。采用流式免疫微球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小板糖蛋白,包括GPⅨ、GPⅠb、GPⅢa、GPⅡb及P选择素5种成分的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2(s B7-H2)和B7-H3(s B7-H3)水平。结果:观察组5种血小板糖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种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s B7-H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 B7-H3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血小板P选择素抗体与血浆s B7-H3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小板自身抗体及s B7-H2水平均升高,且血小板身抗体P选择素和s B7-H3呈负相关关系,该病理过程可能与B7-H3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伟丽,朱宁,丁健[10](20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对EDTA-PTCP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多肌炎合并EDTA-PTCP患者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EDTA-PTC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可能的病因,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EDTA-PTCP诊断明确,临床发生率不高,但容易误诊、漏诊。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病因上除了最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外,应考虑到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注意观察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散点图、血小板的直方图、行血涂片镜检,可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7年21期)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n=42)、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组(n=31),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 Treg的表达,流式微球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73例ITP患者治疗前CD8~+CD28~-Treg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IFN-γ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激素及rhTPO治疗后有效组CD8~+CD28~- Treg、IL-10、TGF-β1的表达均比治疗前显着上升,IFN-γ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无效组CD8~+CD28~- Treg、IFN-γ、IL-10、TGF-β1的表达和治疗前相比均未有明显变化。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激素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4.35,此时预测激素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3%。27例有效者中小于14.35的有18例(66.7%),15例无效者中大于14.35的有11例(73.3%)。rhTPO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5.45,此时预测rhTPO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和88.9%。22例有效者中大于15.45的有14例(63.6%),9例无效者中小于15.45的有8例(88.9%)。③激素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抗体阳性患者18例,治疗后有效率44.4%,抗GPIb抗体阴性24例,有效率7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CD28~- 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激素和rhTPO可能通过改变这种异常发挥作用。治疗前检测CD8~+CD28~-Treg有助于预测激素及rhTPO的疗效。抗GPIb抗体阳性可能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参考文献

[1].霍晓溪,尚丽新.妊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研究(4)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人民军医.2019

[2].张小侠,张美玲,杨明珍.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王景顺.微柱凝胶免疫分析诊断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的价值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4].陈喜填,夏维林,吴桂香,李泳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5].张小侠.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9

[6].吴云,姚志山,王巍.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7].黄旭成,曾莎莎.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

[8].周红琳,陈以娟,蔡欣,任潇潇,郭慧霞.伴自身抗体阳性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8

[9].陈羡英,王玮,严政威,陈雅铃.血浆B7-H2、B7-H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

[10].刘伟丽,朱宁,丁健.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及文献复习[J].浙江医学.2017

标签:;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论文-霍晓溪,尚丽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