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地质
作者: 刘乐军
导师: 王永吉,李培英
关键词: 海洋灾害地质,分区,海洋灾害地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东海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1980~2002 年的 22 年中,海洋灾害的经济损失大约增长了 30倍,其增长速度高于沿海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减灾防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沿岸人民的生活及环境。 开展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研究是海洋灾害调查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按照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在时间上的演替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其空间范围进行灾害地质稳定性区域划分,为海洋区域资源开发、海洋功能区划、海上与海岸工程建设和因地制宜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生产应用价值。 东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关系到我国东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持续发展。东海海洋灾害严重,各种灾害地质因素破坏了海底稳定性,给海洋工程设计造成极大的危害。开展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为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分析已经发现的 20 多种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的致灾机理,总结已有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以海洋灾害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为目的的分类方法,将已经发现的海洋灾害地质因素按照危害作用方式和存在位置进行分类。 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灾害地质调查的现状,按照评价指标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地面破碎程度、地层承载力、地层不均一密度和地震烈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分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国家专项调查“我国陆架及其临近海域灾害地质调查与评价”课题获得的大量调查资料,以及近十年来东海海域开展的各项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和阐述了东海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和灾害地质因素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利用东海多波束全覆盖水深数据和1′×1′重力地形数据建立1km×1km的东海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两个指标。数字化《东海及其临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五、作者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理论体系
第一节 灾害地质基本理论
一、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
二、灾害地质分区评价
三、区域灾害系统
第二节 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分类
一、已有灾害地质因素分类
二、存在的问题
三、海洋灾害地质因素产生危害的作用机制
四、海洋灾害地质因素评价分类
第三节 海洋灾害地质分区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评价指标体的物理意义
四、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的方法
一、海洋灾害地质分区的技术路线
二、评价方法
三、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东海灾害地质环境
第一节 东海天气气候特征
一、基本气候特征
二、灾害性天气条件
第二节 水动力基本特征
一、潮汐
二、潮流
三、海浪
四、海流
五、海洋灾害特征
六、风、浪、流百年一遇极值统计分析
七、东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海洋水文环境分区
第三节 地形地貌特征
一、东海地形
二、东海地貌特征
第四节 沉积物特征
一、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
二、东海沉积物分区
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
一、表层土工程地质性质
二、浅层土工程地质特征
三、浅层土承载力
四、沙土液化分析
第六节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烈度
一、新构造运动特征
二、新构造分区
三、东海地震震中与地震烈度
第七节 海洋灾害地质因素
一、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发育特征
二、主要潜在灾害地质类型的分布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东海灾害地质分区
第一节 东海灾害地质分区
一、工作流程
二、评价指标数据源
三、评价单元划分
四、数据处理
第二节 灾害地质分区评价指标量化定级
一、灾害地质稳定性分区分级
二、评价指标量化分级
三、评价指标标准化
第三节 评价指标权值确定
第四节 灾害地质分区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第五节 模型运算结果
第六节 已有分区评价结果
一、已有定性评价
二、已有定量分区评价
第七节 本方法的科学性及影响因素
一、本文方法的科学性
二、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底浅表层典型灾害地质类型发育机制及其分区[D]. 李平.中国海洋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中原城市群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 岳超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2].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风险评价及区划[D]. 杜军.中国海洋大学2009
- [3].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D]. 胡光海.中国海洋大学2010
- [4].中国主要地貌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维及其关系研究[D]. 朱晓华.南京师范大学2002
- [5].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D]. 庄丽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
- [6].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研究[D]. 傅命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7].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 向喜琼.成都理工大学2005
- [8].河北省唐山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 魏风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基于MAPGIS的广州市主要陆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 谢久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10].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 张春山.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
标签:海洋灾害地质论文; 分区论文; 海洋灾害地质分类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东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