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明至民国时期北京丫髻山的碧霞元君信仰,论述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的互动过程,探讨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碧霞元君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神祇之一。元明之际,官方的推崇、民间宗教的迅速发展,为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代,丫髻山开始出现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天仙祠”。入清以后,随着丫髻山成为清王室祭祀地和官方信仰中心,丫髻山的宫观规模,由一个单间庙宇,逐渐发展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灵体系。随着宫观的建立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不同社会阶层先后与碧霞元君信仰取得了种种联系,碧霞元君信仰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格局。从明代到清中期,丫髻山的碧霞元君信仰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繁荣的过程。随着丫髻山成为皇家信仰的中心,许多官绅纷纷加入到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的体系中来。晚清至民国时期,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再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逐渐从皇家祭祀中心,演变为民间祭祀场所。为数众多的普通民众的创造,为丫髻山的碧霞元君信仰注入了新的活力。清代以来,在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共同作用下,丫髻山进香逐渐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围绕祭祀中心而形成的众多不同类型的香会组织。这些由不同阶层构成的香会组织,从康熙时期的以女性和贵族为主,过渡到乾隆时期的以贵族、士绅和民众为主。至晚清以后,丫髻山香会组织的构成更为多元化。这些不同地域和阶层构成的香会组织在进香过程中,纷纷借助种种途径,以求确立自身在丫髻山信仰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达到对丫髻山的权力资源的控制。明至民国时期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的演变,集中体现为神庙系统的扩大、社会文化内涵的多元,以及地方社会权力的竞争。这些演变趋势,是王权、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