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临床检测现状及耐药特征

非发酵菌临床检测现状及耐药特征

一、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耐药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龚丽英[1](2021)在《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多重耐药菌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的长期结局。了解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加强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管理,并为多重耐药菌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9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术后发生感染的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受者的基础信息(性别、年龄、肾脏原发病及合并症情况等),肾移植手术相关信息(供肾类型及免疫抑制方案等)及感染信息(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及相关临床指标等)。研究结果共有119名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感染,累计感染142次,共分离出214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6株,革兰阳性球菌47株及真菌21株,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10株。1.肾移植术后病原体分布情况:肾移植术后3个月是病原体检出高峰阶段,总体而言大肠杆菌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是术后6个月内最常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是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检出率最高的细菌。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是感染的高发阶段,泌尿系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对于泌尿系感染,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非发酵菌是主要致病菌,而6个月后,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对于肺部感染,非发酵菌是其术后最常见的病原体。2.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SMZ的耐药率均高于90%,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耐药率分别为4%、13%及23.3%。所有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及氨曲南耐药,只有33.3%的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耐药。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对高浓度的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其耐药率均大于94%,而对利奈唑胺耐药性最低,其次是万古霉素,其耐药率分别为0%及5.3%;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85.7%,而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均为0%,其次是利福平耐药率为7.1%。3.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耐药性变化: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总体检出率(P=0.02)及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P=0.04)的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P=0.023)呈降低趋势。4.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女性(OR=3.597,95%CI=1.564-8.272,P=0.003)、感染病原体大于 1 种(OR=3.957,95%CI=1.505-10.496,P=0.003)及术后 1 个月后(OR=3.158,95%CI=1.401-7.122,P=0.006)是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是感染的高发阶段,大肠杆菌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病原体,泌尿系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2.多重耐药的肠杆菌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也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对于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是首选方案,但针对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利福平也可作为替代方案。3.肾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但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降低趋势4.女性、病原体大于1种和肾移植术后1个月后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慧慧[2](2021)在《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不同科室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科室来源分为ICU和普通病房组,分别记录两组分离菌的标本来源、细菌种类、药敏结果等,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2019年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26株,其中ICU病区共分离出病原菌15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0.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1.04%,真菌占8.44%。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普通病房分离出致病菌672株,革兰阴性菌占74.25%,革兰阳性菌占12.95%,真菌占12.8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前5位。在标本来源上,ICU和普通病房标本来源均主要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两组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10%;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大于50%,其中ICU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和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偏高,其中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00%大于ICU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在两组中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余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左右,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普通病房病原菌分布及构成各有不同,ICU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大多高于普通病房,临床经验性用药前应结合各科室细菌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肖佳庆,李俐,陈微娜,王燕森,孙巍[3](2020)在《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解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7年10月集中采集黑龙江省内11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不同重点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样品198份,其中物体表面176份,医护人员手消毒后采样22份。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K-B法药敏纸片法对检出菌株进行同步耐药性检测。结果 22份医护人员手样品中未检出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物体表面检出15株,检出率为8.52%(15/176);以鞘氨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栖稻假单胞菌为主,且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硝基呋喃类、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达到80%。结论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耐药明显,应在临床治疗及选择抗生素时予以关注。

沈绍清[4](2018)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42017年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我院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以及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病原菌耐药趋势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制定符合我院地域特征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优化抗菌药物遴选和评估机制,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效减缓细菌耐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采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微生物培养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提取同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数据,计算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趋势;利用SPSS 17.0软件中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间的相关性。结果1.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1.1微生物标本来源共收集到培养阳性微生物样本5443份(阳性率为46.51%)。其中,呼吸道的标本数最多(占42.02%);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63.62%和36.36%;大于60岁患者比例最多(占54.80%);重症医学科样本比例最高(占19.25%)。1.2病原菌构成及年度变化趋势共获得临床分离菌9140株。其中,G-菌检出率最高(占64.80%),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为G+菌(占20.51%),呈逐年下降趋势;真菌总检出率为14.08%,各年度间变化无明显趋势。G-菌中,A.检出率最高(9.97%),并呈逐年上升趋势;G+菌中,S.aureus检出率最高(3.01%),各年度略有波动;真菌中,C.albicans检出率最高(3.57%),C.tropicalis次之(1.99%),呈逐年下降趋势,而Aspergillus(1.26%)则呈逐年上升趋势。1.3耐药病原菌的检出率及变化趋势MDR G-菌检出率依次为:MDR-AB 52.80%、MDR-ECO 51.26%、MDR-PA 35.25%、MDR-KP 33.79%,前三年持续上升,而2017年大幅下降;MRSA和MRCNS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24.36%和78.13%,变化无明显规律。1.4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年度变化趋势1.4.1主要G-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变化趋势A.baumannii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达6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替加环素敏感率逐年下降,从91.89%降至87.70%。K.pneumoniae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对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敏感率几乎在90%以上;但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仅60%~70%左右。E.coli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对p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敏感率几乎在90%以上;但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基本在6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P.aeruginosa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基本维持在85%以上;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且波动较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3.11%升至35.79%。1.4.2主要G+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变化趋势S.aureus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85%以上。MRSA对青霉素G完全耐药;对利福平耐药率在26.92%~45.45%之间,且逐年下降;对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几乎在10%以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尚无耐药菌株。CoNS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基本在70%以上;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几乎在30%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趋势。MRCNS对青霉素G完全耐药;对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尚无耐药菌株。E.faecium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尚无耐药菌株。但近两年出现了对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S.epidermidis,以及少数对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的E.faecalis。1.4.3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及变化趋势C.albicans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伊曲康唑由6.45%升至18.18%,对伏立康唑耐药率由3.23%升至12.12%;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率保持在90%以上。C.tropicalis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仅约20%~60%;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约10%左右;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几乎保持在90%以上。2.抗菌药物年度AUD变化趋势抗菌药物总体AUD2014-2016连续三年持续上升,最高达到58.49 DDDs/(百人·天),2017年下降至54.89 DDDs/(百人·天)。头孢他啶/他唑巴坦为DDDs和AUD最高品种,但逐年下降。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DDDs和AUD最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DDDs和AUD最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中,美罗培南DDDs和AUD最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替加环素用量不大,但DDDs和AUD呈逐年上升之势。糖肽类药物DDDs和AUD呈逐年下降趋势。利奈唑胺DDDs和AUD呈连续上升趋势。抗真菌药中,氟康唑用量最大,DDDS和AUD先升后降;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各年度DDDs和AUD均呈小幅上升趋势。3.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3.1耐药病原菌检出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MDR-AB、MDR-ECO、MDR-PA检出率与总体AUD、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AUD及左氧氟沙星AUD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0.503~0.964,P>0.05),其中,MDR-PA检出率与总体AUD呈高度正相关(r=0.964,P<0.05)。MRSA检出率与青霉素、常用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0.183~0.82,P>0.05);与糖肽类药物AUD呈不同程度负相关(r=-0.149~-0.445,P>0.05)3.2主要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A.baumannii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AUD均呈高度正相关(r=0.971~0.977,P<0.05);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AUD呈高度正相关(r=0.986,P<0.0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美罗培南AUD呈高度正相关(r=0.99~0.995,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AUD呈中度正相关(r=0.436~0.685,P>0.05)。K.pneumoniae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AUD呈中度正相关(r=0.441~0.666,P>0.0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自身AUD呈中、高度负相关(r=-0.627~-0.996,P>0.05)。E.coli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呈高度正相关(r=0.842~0.868,P>0.05),与自身 AUD 呈中度正相关(r=0.421,P>0.05);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AUD呈中度正相关(r=0.408~0.535,P>0.05)。P.aeruginos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AUD呈高度正相关(r=0.813~0.992,P>0.0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与美罗培南AUD呈中、高度正相关(r=0.683~0.919,P>0.05)。3.3主要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S.aureu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与其AUD呈中度正相关(r=0.662,P>0.05),与庆大霉素AUD呈高度负相关(r=-0.955,P<0.05)。S.epidermidi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与红霉素及庆大霉素AUD呈高度正相关(r=0.842~0.846,P>0.0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与庆大霉素AUD呈高度正相关(r=0.852,P>0.05);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AUD呈高度负相关(r=-0.975--0.992,P<0.05)。3.4真菌检出率与抗菌药物AUD之间的相关性真菌检出率与总体AUD、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左氧氟沙星AUD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0.41~0.8,P>0.05)。3.5真菌耐药率与抗真菌药AUD之间的相关性C.albicans和C.tropicalis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与两性霉素B的AUD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331~-0.92,P>0.05);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与唑类药物AUD呈不同程度负相关(r=-0.264~-0.918,P>0.0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与自身 AUD 呈中、高度正相关(r=0.515~0.825,P>0.05)。结论1.我院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存在一定热带地域特征:G-菌中,以A.baumannii检出率最高,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对碳青霉烯类等的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已高度耐药,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K.pneumoniae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全国同期水平;E.coli检出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超过全国同期水平。G+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对青霉素、红霉素等均已高度耐药。其中,已出现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S.epidermidis菌株,以及少数对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的E.faecalis菌株。真菌中,C.tropicalis检出率高于国内报道,C.albicans和C.tropicalis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而言,我院病原菌耐药形势已较为严峻。2.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全国存在差异: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占据主导,其DDDs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抗真菌药DDDs构成比亦高于全国水平。以上药物可能存在过度使用倾向。3.我院MDR菌检出率与总体AUD存在正相关性;主要病原菌耐药率与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等用量较大的抗菌药物AUD存在正相关性;真菌检出率与广谱抗菌药物AUD存在正相关性;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与其AUD存在正相关性。说明随着抗菌药物用量的增加,病原菌耐药情况也可随之增加。4.基于我院独特的地域特征,开展病原菌耐药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研究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研究结果,我院应高度关注G-菌耐药问题,重点加强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应用的监管。在进一步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的同时,应深入病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缓细菌耐药进程。

方寅飞,徐浩,冯胜春[5](2015)在《非发酵菌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临床送检标本中非发酵菌分离率及其耐药特点,为控制非发酵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某医院在2013年度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非发酵菌264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和引流液标本,构成比分别为47.7%和12.9%。在检出的非发酵菌中,居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构成比依次为38.3%、29.5%和22.3%。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检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非发酵菌群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其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魏莲花[6](2017)在《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甘肃某三甲医院各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为研究对象,对此类细菌进行分布调查及耐药表型监测;对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进行分子水平研究。从而全面系统了解甘肃省某三甲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别及临床分布、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进一步了解引起医院感染排列前10位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洛菲不动杆菌等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各种引起临床感染的各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甘肃地区临床医生经验型选用抗菌药物用于诊治医院感染性疾病以及为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制定遏制耐药菌传播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从甘肃省某三甲医院呼吸科、血液科、泌尿外科、肿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内科、肾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鼾病科、小儿科等临床各科室采集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胆汁、粪便、伤口分泌物、咽拭子、脑脊液等标本。根据标本类型,选择自动化血培养仪配套的需氧及厌氧菌专用血液培养瓶进行血培养;选用绵羊血琼脂基础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当作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用分离培养基。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准确操作。利用分段划线技术将不同类型标本接种于该规程规定的相应的琼脂平板上,置35℃普通环境或35℃,CO2环境孵育18-24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直接涂片及革兰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根据细菌的革兰染色特点及形态特点,确定待检菌是革兰阴性或阳性,球菌或杆菌。结合细菌显微镜下形态特点,采用传统手工方法、自动化仪器(法国Vitek32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美国MicroScan-Auto-4半自动细菌分析仪)、API系统细菌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菌株准确鉴定;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K irby-Bauer method,K-B法)进行药敏试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多粘菌素、红霉素、四环素等。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 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法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采用E-test法检测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用K-B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菌株。根据最新版的美国临床微生物研究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指南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采用统一的细菌耐药监测方案对待检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PCR技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SCCmec分型、fem基因、耐消毒剂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检测;采用PCR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检测。【结果】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一)菌群分布2008年1月-2012年12月从各病区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4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00株,占27.8%;革兰阴性菌7530株,占72.2%。监测结果表明,甘肃省某三甲医院引起医院感染前10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阴沟肠杆菌(Ente robacter cloacae)、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 as aerugino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 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某三甲医院位居前十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 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肺炎链球菌(Str eptococcus pneumoniae)、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棉子糖肠球菌(Enterococcus raffinosus)、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 molyticus)。某三甲医院位居前十位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鲍曼不动杆菌(Ac inetobacter baumani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洛菲不动杆菌(Acinet obacter lwoffi)、副流感嗜血杆菌(Parahaemophilus influenzae、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 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5年来该三甲医院病原菌株不同病房分布情况分别为:呼吸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血液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泌尿外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肿瘤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球菌。重症监护病房(ICU)前5位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神经内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神经外科病房前5位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妇产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鼾病科病房前5位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小儿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5年来该医院不同的临床标本中细菌分布分别为:血液标本中分离的前5位细菌:下呼吸道标本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尿液标本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胆汁标本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伤口分泌物标本前5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二)5年监测研究的各类细菌耐药谱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之一。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是革兰阳性菌中的重点监测对象。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cocci aureus)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平均为55.0%和70.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其他类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着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5年的耐药监测研究中,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非脑膜炎来源的肺炎链球菌分离率有所增高,未发现耐青霉素类药物的肺炎链球菌(PRSP)。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是本监测研究的重点菌种。大肠埃希菌产ESBLS百分率:2008年为65.7%,2009年为64.8%,2010年为73.3%,2011年为71.2%,2012年为70.3%;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ESBLS率:2008年38.8%,2009年30.5%,2010年为30.8%,2011年为31.2%%,2012年为30.8%。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率2008年38.8%;2009年30.5%;2010年为30.8%;2011年为20.1%;2012年为21.2%。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E SBLS细菌的耐药率。肠杆菌科细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总耐药率小于2%。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9.2%、8.9%;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9.1%和28.2%。(三)多重耐药MRSA的mec A、SCCmec分型、杀白细胞毒素(PVL)、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测收集烧伤创面、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mecA检测、SCCmec基因分型、杀白细胞毒素(PVL)检测及耐消毒剂基因(Qac A/B)检测。结果表明:某三甲医院烧伤创面标本及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MRSA中均检出mecA基因;SCCmec分型多数为SCCmecⅢ型,少数为SCCme cII型,未分离出SCCmecVI型;所有菌株中均未检测出PVL,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q acA)检出率较高,占38.7%。(四)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研究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细菌药敏试验;采用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检测。【结论】1.5年来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某三甲医院,引起的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在不同病区病原菌谱不同;不同的临床标本中病原菌分布也有差异。2.从5年来的监测结果看出,在甘肃某三甲医院某些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不大,但有些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分离率但MRSA有下降趋势。多重耐药的MRSA、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已经成为感染性疾病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引起医院各科室临床医生以及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可根据医院细菌室提供的菌种报告和耐药性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临床医生可根据耐药监测数据经验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患者。3.在甘肃某三甲医院,由多重耐药菌尤其MRSA引起的医院感染已很普遍,而且广泛耐医院常用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已经成为医生抗感染治疗的棘手难题,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4.从分子水平对MRSA耐药机制进行研究,MRSA主要耐药机制是mecA介导的PB P2a蛋白的产生;SCCmec是染色体基因岛,有区域性差异。某三甲医院分离的所有MRS A均含有mecA基因,SCCmec型别以SCCmecIII型为主,其次为SCCmecII型,其他型少见。所分离的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为100%,预示MRSA对医院常用的消毒剂耐药。5.从分子水平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同源性,为克隆株流行。6.在医院感染防治中,针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多重耐药的重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除检测其耐药表型外,还应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耐药机制,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7.5年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表明,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对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播散意义重大。

赵永茂[7](2013)在《ICU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刘周,管世鹤,惠锦林,陈礼文,杨凯,王成浩[8](2013)在《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我院ICU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按CLSI 201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共分离非发酵菌447株,其中前4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07株(46.31%)、铜绿假单胞菌144株(32.2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9株(10.96%)和伯克霍尔德菌36株(8.05%)。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1.55%,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9.61%和53.4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95%、29.01%、35.11%和0.7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伯克霍尔德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推荐临床治疗使用。结论非发酵菌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王梅芬,明亮,张傅山,徐珉,叶亚菲,黄凯达,朱庆华,王万海[9](2013)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39例ICU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39例痰标本中,79例菌群正常,另160例共检出1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6株(76.8%),包括非发酵菌103株,占所有感染菌的58.2%,占革兰阴性菌的75.7%。非发酵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88.3%;还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8%)、恶臭假单胞菌(3.9%)和荧光假单胞菌(1.9%)。在药物敏感方面,非发酵菌多为多重耐药菌,甚至为泛耐药菌。结论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呈多重耐药趋势,应加强ICU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管海宁,张群智[10](2011)在《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32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560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335株。其中,非发酵菌181株。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32.3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65株,19.40%),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53株,15.82%)、洋葱假单胞(31,9.25%)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8,8.3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以口痰最常见,其次为静脉导管、静脉血和胸腹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假单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性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以减低耐药率。

二、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耐药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耐药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多重耐药菌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病原菌分布
    3.2 标本来源分布
    3.3 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4 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5 主要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质控菌株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种类及构成比
    2.2 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株样品分布
    2.3 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株耐药情况
3 讨论

(4)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42017年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变化趋势
    3. 讨论
        3.1 微生物样本来源分析
        3.2 病原菌分布及变迁特点分析
        3.3 病原菌耐药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用量变化趋势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收容情况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整体使用结构分析
        3.2 抗菌药物年度AUD变化趋势分析
第三部分 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耐药病原菌检出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
        2.2 主要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
        2.3 主要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
        2.4 真菌检出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
        2.5 主要真菌耐药率与常用抗真菌药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耐药菌检出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3.2 主要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主要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3.4 真菌检出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3.5 主要真菌耐药率与常用抗真菌药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多粘菌素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非发酵菌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标本采集与检验方法
    1.3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标本分布
    2.2 细菌种类分布
    2.3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6)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摘要
本课题创新点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医院感染的特点
    2 医院感染的鉴别或判断
    3 医院感染的检测/监测
        3.1 国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
        3.2 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
    4 多重耐药MRSA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
        4.1 MRSA的耐药机制
        4.2 MRSA染色体基因岛分型、杀白细胞毒素、耐消毒剂基因qac A检测及其意义
    5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分子分型研究
第二章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实验材料
        1.2 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培养基
        1.3 抗菌药物纸片
        1.4 细菌分离及鉴定用仪器
        1.5 细菌鉴定依据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1.6 细菌耐药性检测及结果判断依据最新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操作》
    2.细菌分离培养
        2.1 分离培养基选择
        2.2 标本接种方法
        2.3 孵育环境
        2.4 培养结果观察
    3.细菌鉴定
        3.1 监测目标细菌
        3.2 鉴定方法
    4.药敏试验
        4.1 根据不同的目标检测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4.2 药敏试验方法
    5.细菌特殊耐药性检测
        5.1 β-内酰胺酶检测
        5.2 MRSA、MRCNS检测
        5.3 ESBLS检测
        5.4 VRE检测
        5.5 PRSP检测
    6.质量控制
    7.菌种保存
    8.细菌耐药性监测
        8.1 基础工作准备
        8.2 监测研究工作
        8.3 分析软件
    9.数据录入
        9.1 患者信息录入
        9.2 细菌信息录入
        9.3 药敏结果信息录入
        9.4 特殊耐药性信息录入
        9.5 耐药监测流程图
    10.结果判断和数据分析
    11.结果
        11.1 监测中收集的标本分布
        11.2 监测中临床分离细菌菌种构成及分布
    12.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2.1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2.2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某三甲医院烧伤病区MRSA耐药性检测及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MRSA和MRCNS对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耐药性
        2.2 SCC mec复合体分型结果
        2.3 qac A/B基因PCR检测的结果
        2.4 PFGE分型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1.材料
        1.1 研究菌株
        1.2 研究试剂
        1.3 研究用仪器设备
    2.方法
        2.1 药物敏感性测定
        2.2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3.研究结果
        3.1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谱见表
        3.2 某医院烧伤科标本来源鲍曼不动杆菌PFGE分型
    4.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ICU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细菌分离和培养
    1.3 菌株鉴定
    1.4 药敏试验
    1.5 质控菌株
    1.6 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ICU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
        2.1.1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
        2.1.2 病原菌中肠杆菌的检出率
        2.1.3 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
    2.2 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的检出情况
    2.3 ICU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2.3.1 检出的非发酵菌属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2.3.2 检出的肠杆菌属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2.3.3 检出的葡萄球菌属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3 讨论
    3.1 非发酵菌
    3.2 肠杆菌属
    3.3 葡萄球菌属

(8)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分离鉴定
    1.3 药敏试验
    1.4 质控菌株
2 结果
    2.1 非发酵菌的菌种及构成情况
    2.2 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9)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痰标本的采集与培养
        1.2.2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痰标本细菌鉴定
    2.2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3 讨论

(10)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分离鉴定
    1.3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ICU感染常见细菌的种类与分布
    2.2 ICU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
    2.3 不同感染部位非发酵菌的检出情况
    2.4 ICU检出常见非发酵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2.4.1 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2.4.2 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4.3 洋葱假单胞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2.4.4 嗜麦窄食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3 讨论

四、非发酵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耐药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术后感染病原体分布、多重耐药菌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龚丽英. 山东大学, 2021(12)
  • [2]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郭慧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医院环境中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J]. 肖佳庆,李俐,陈微娜,王燕森,孙巍.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3)
  • [4]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42017年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D]. 沈绍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3)
  • [5]非发酵菌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J]. 方寅飞,徐浩,冯胜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5(05)
  • [6]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D]. 魏莲花.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6)
  • [7]ICU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J]. 赵永茂. 大理学院学报, 2013(12)
  • [8]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J]. 刘周,管世鹤,惠锦林,陈礼文,杨凯,王成浩. 安徽医学, 2013(06)
  • [9]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王梅芬,明亮,张傅山,徐珉,叶亚菲,黄凯达,朱庆华,王万海. 山东医药, 2013(09)
  • [10]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J]. 管海宁,张群智. 大理学院学报, 2011(12)

标签:;  ;  ;  ;  ;  

非发酵菌临床检测现状及耐药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