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川白芷的化学成分研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 var. formosana Shan et Yuan)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其根入药,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性温、味辛,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脓排肿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等病症并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药川白芷,合理利用其药物资源,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对川白芷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产于四川遂宁的中药川白芷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经典的化学方法和各种现代波谱学技术(包括UV,IR,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EI-MS),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在已鉴定的化合物中,3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已鉴定的化合物包括13个线型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BZH-1),欧前胡素(imperatorin,BZH-2),佛手柑内酯(bergapten,BZH-3),别欧前胡素(alloimperatorin,BZH-4),花椒毒酚(xanthotoxol,BZH-5),8-甲氧基-5-羟基补骨脂素(8-methoxy-5-hydroxypsoralen,BZH-6),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ZH-7),水合氧化前胡内酯(oxypeucedanin hydrate,BZH-8),珊瑚菜内酯(phellopterin,BZH-9),花椒毒素(xanthotoxin,BZH-10),异回芹内酯(isopimpinellin,BZH-11),别异欧前胡素(alloisoimperatorin,BZH-12),psoralenquinone(BZH-13);1个吡咯衍生物:3-甲氧基-1H-吡咯(3-methoxy-1H-pyrrole,BZH-15);2个有机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BZH-16),硬脂酸(stearic acid,BZH-17);3个甾醇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BZH-18),豆甾醇(stigmasterol,BZH-19),胡萝卜苷(daucosterol,BZH-20)。其中,BZH-6,BZH-13,BZH-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了建立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我们进行了川白芷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利用RP-HPLC方法对川白芷中的4个线型呋喃香豆素类成分进行了快速、高效的分离,并对其中3个进行了含量测定。在本次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的质量标准,我们以欧前胡素为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白芷药材的质量标准,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利用RP-HPLC方法对白芷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5个不同批次白芷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对白芷乙醇提取物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机体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TNF-α的产生也具有抑制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各部位对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还对白芷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白芷的药物资源,实现药材的中药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柘藤的化学成分研究柘藤(Cudrania fruticosa Wight)为桑科柘属植物,产于云南(麻栗坡)、西畴、西双版纳,生于海拔1000~1700米,季雨林中。文献报道其同属植物具有多种较强的生物活性,如抗炎、肝保护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抑菌、抗真菌以及对人类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湿热黄疸、疝气、崩中血结、疟疾、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关节扭伤等。柘藤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鲜有报道。但是在活性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柘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寻找低毒、高效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本文对柘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现代的色谱技术对产于云南的柘藤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工作,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包括UV,IR,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EI-MS,ESI-MS),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1个为新的天然产物,10个为首次从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为首次从柘藤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为4个咄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1,6,7-三羟基-2-(1,1-二甲基-2-丙烯基)-3-甲氧基口山酮(1,6,7-trihydroxy-2-(1,1-dimethyl-2-propenyl)-3-methoxyxanthone,ZHT-11),3,6,7-三羟基-1-甲氧基咄酮(3,6,7-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ZHT-4),柘藤咄酮U(Cudraxanthone U,ZHT-6),柘藤(口山)酮T(Cudraxanthone T,ZHT-10)。新的天然产物也是咄酮类化合物,为3,5,6-三羟基-1-甲氧基(口山)酮(3,5,6-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ZHT-5)。其他已鉴定的化合物包括6个咄酮类化合物:1,3,5-三羟基(口山)酮(1,3,5-trihydroxyxanthone,ZHT-12),1,3,5-三羟基-4-(3-羟基-3-甲基丁基)(口山)酮(1,3,5-trihydroxy-4-(3-hydroxy-3-methylbutyl)xanthone,ZHT-13),散沫花(口山)酮Ⅰ(1axanthoneⅠ,ZHT-14),3,8-二羟基-1,4-二甲氧基(口山)酮(3,8-dihydroxy-1,4-dimethoxyxanthone,ZHT-18),7-O-β-D-吡喃葡萄糖基-1-羟基(口山)酮(7-O-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xanthone,ZHT-1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7-二羟基-2-甲氧基咄酮(3-O-β-D-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2-methoxyxanthone,ZHT-20);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imeritrin,ZHT-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populnin,ZHT-2),5-甲氧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methoxyastragalin,ZHT-3),山柰酚-3,7-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O-β-D-diglucoside,ZHT-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astragalin,ZHT-8),山柰酚-7,4′-O-β-D-二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4′-O-β-D-diglucoside,ZHT-9),山柰酚(kaempferol,ZHT-16),虎耳草苷(saxifragin,ZHT-17);1个甾醇苷类,即胡萝卜苷(daucosteml,ZHT-15)。其中,化合物ZHT-1,ZHT-2,ZHT-7,ZHT-15,ZHT-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ZHT-3,ZHT-8,ZHT-9,ZHT-12,ZHT-13,ZHT-14,ZHT-17,ZHT-18,ZHT-19,ZHT-20为首次从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还对柘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川白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11)
- [2].中药川白芷的化学成分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3].南川白芷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09)
- [4].锌硼钼配施对川白芷药材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3)
- [5].不同生长年限川白芷光合生理特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8)
- [6].叶面喷施微肥对川白芷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 [7].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白芷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2)
- [8].川白芷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J]. 华西药学杂志 2011(05)
- [9].UPLC法同时测定川白芷中5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04)
- [10].川白芷丰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8)
- [11].N、P和K肥配施对川白芷产量及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J]. 中草药 2011(01)
- [12].中药土贝母和川白芷主要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01)
- [13].川白芷总香豆素治疗偏头痛的部分药效学实验研究[J]. 四川中医 2008(06)
- [14].川白芷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J]. 中国药房 2012(19)
- [15].中药土贝母、川白芷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03)
- [16].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01)
- [17].川白芷内源激素的提取纯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J]. 核农学报 2013(05)
- [18].川白芷生长发育、养分及有效成分的动态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21)
- [19].川白芷种子的分级标准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14(03)
- [20].川白芷不同品种(系)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8)
- [21].川白芷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19)
- [22].川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1)
- [23].吸附干燥工艺条件对川白芷有效成分及形貌影响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2(03)
- [24].川白芷种植基地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情况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08)
- [25].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中草药 2010(06)
- [26].不同促渗剂对川白芷中欧前胡素透皮吸收的影响[J]. 中成药 2009(04)
- [27].道地药材川白芷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J]. 中国药房 2013(03)
- [28].快速溶剂萃取-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6种白芷呋喃香豆素[J]. 药物分析杂志 2015(08)
- [29].川白芷生长习性及种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1)
- [30].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22)
标签:川白芷论文; 化学成分论文; 线型呋喃香豆素论文; 甲氧基羟基补骨脂素论文; 甲氧基吡咯论文; 白芷质量标准论文; 指纹图谱论文; 柘藤论文; 口山酮论文; 黄酮苷类论文; 三羟基论文; 二甲基丙烯基甲氧基口山酮论文; 三羟基甲氧基口山酮论文; 柘藤口山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