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解江苏省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获取最新的相关数据,对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江苏省抽取抽取30所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并其中的97名教练、30名经营管理者以及564名会员作为调查对象,获得反映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给予对策性建议。调查结果显示:1.本次调研的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面积在2000M2以上、投资金额在1000万以上的占总数的60%,而60%的经营年限都在3年以内,所有制性质以私有经济为主,占76.7%。但由于大部分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还属于创业起步阶段,其经营年限较短,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尚不成熟。经营方式均采用会员制,并以年卡销售为主,其他拓展卡种为辅的有机经营。但配套的经营项目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特色性,而是一味的拷贝、模仿,使得健身项目的创新发展缓慢。2.广告宣传手段多样,但具有地区性差异。俱乐部盈利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回收期过长。但对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前景,90%的经营管理者给予看好。3.经营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较为单一,体育运动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仅20%。同时,86.7%的经营管理者认为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把提升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4.健身教练员以20—30岁之间的青年为主,占到73.2%,学历、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因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保障不够全面,健身教练员的职业生涯普遍较短。5.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私人教练事业兴旺,不仅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改善会员对健身教练甚至健身俱乐部的评价,符合市场需求。即是操课教练又是私人教练的全能型教练更加受到消费者和管理者的青睐,使得全能型教练成为多数教练员的目标。6.消费者以职业是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公务员的20—45岁人群为主。其消费动机前三位排序为:增进健康,改善体形、减肥和缓解生活压力。消费者对于所在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教练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满意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