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素荣(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409900)
【摘要】目的对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水杨酸类药物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显效率为34.5%,总有效率为7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美沙拉嗪SASP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55-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和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以及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本文将我院收治的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3.2岁,病程为3月至1年,平均为6个月,所有的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和血清学检查,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修改的UC诊断标准。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每次1g,每日三次,对照组给予口服SASP0.1g,每日四次,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后给予逐渐的减量。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禁止饮酒,尽量杜绝牛奶等饮品,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在用药期间主要记录患者的体征的变化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两组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结肠镜检查溃疡愈合、糜烂消失,粘膜大致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结肠镜检查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没有变化,结肠镜检没有发现改变。
2.2疗效比较
现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无效率对比结果统计如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9189293.1%
对照组291011872.4%
注:两组疗效比较X2=4.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头痛的症状,另外1例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8%。而对照组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相应的胃肠反应,2例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1例患者发生皮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1%。
3.讨论
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发生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欧美地区。通过国内外诸多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因素与遗传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损伤存在很大的关系。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且非特异性结肠炎,其病变部位主要存在于结肠和直肠的粘膜,也有可能会延伸到降结肠和全结肠。
SASP作为治疗传统的抗溃疡药物,其中5-氨基水杨酸为主要的治疗成分,其主要的作用为直流在肠内通过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的作用。但是因为该药物的成分中含有磺胺,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有: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等,因此磺胺类药物对于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2岁以下幼儿是禁用的。而美沙拉嗪为5-ASA的控释剂量,其主要的成分也为5-氨基水杨酸,可以延迟药物的释放,减少其在小肠内的吸收量,并可以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E在结肠粘膜的释放,可以使氧自由基等损伤因子得到有效的清除。因为美沙拉嗪与沿行肠道组织有直接的作用,可以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因此其用量小,自然美沙拉嗪治疗的不良反应也是少的。
本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后显效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SASP治疗显效率为34.5%,总有效率为72.4%,且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美沙拉嗪比SASP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泮红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陈强妹;;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6、TNF-α影响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36期
[3]苏敏;;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