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如何有效地实现刑事政策,是当代刑事政策理论中一个重大而艰深的课题。一个国家对刑事政策实现路径的设计,直接体现着该国刑事政策的理念以及整个刑事法治建设的运行模式,影响着该国刑事政策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适用的效果。选择何种路径,是刑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必须加以明确的问题。虽然对于刑事政策的研究,我国刑事法学者已经有了不少的探索,对刑事政策的概念、范围、制约因素、目的、基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很少有人从刑事政策实现路径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对于区域刑事政策的进程的研究更是没有展开。这就要求必须针对刑事政策的实现方式进行思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刑事政策的有效落实。随着“法治江苏”、“法治浙江”等战略的提出,区域法治的研究被提上社会科学的重要日程。区域法治是立足地方实际落实依法治国目标的具体策略,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开展区域刑事政策研究是区域法治实现的题中之义。在以和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当代中国,明确区域性的思路,以实行有利于保障人权与维护秩序的轻刑化刑事政策,从而达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想效果,更加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力图以区域法治的正当性与可行性为基点,对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在刑事政策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在刑事政策的实施中具有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约35000字。第一部分:刑事政策概述。本部分首先阐述了刑事政策的概念。总的说来,对刑事政策的定义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广义说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预防及镇压犯罪为目的的一切手段与方法,不仅包括直接的以防止犯罪为目的的刑罚诸制度,还包括间接的与防止犯罪有关的各种社会政策。狭义说则认为,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以预防及镇压犯罪为目的,运用刑罚以及具有与刑罚类似作用之诸制度,对于犯罪人及有犯罪危险的人发生作用的刑事上之诸政策,不包括与防止各种犯罪有关的社会政策,仅限于以防止犯罪为主要目的的刑事政策。本文认为,刑事政策作为现实立法和司法目标运作的指挥棒,它的含义应该是相对微观的,它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权,控制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本国的犯罪总态势而制定的一系列策略以及具体措施的总和。其次,本部分简要回顾了刑事政策的发展历史,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刑事政策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刑事政策趋向轻缓化的规律。第二部分:区域刑事政策的理念。本部分首先对区域法治的内涵进行了考察。区域法治是区域主义理论的具体应用,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意义上的区域法治是指在整个国家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一般仅以省级为独立的法治单元)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文化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法律主治而提前或率先实现法治国家某些目标的过程,是法治渐进性的一种体现。静态意义上的区域法治是指在保证整个国家法治统一性的前提下,由于各个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而在法治建设方面呈现出的某种独特的状态。静态意义上的地方法治的产生根源于各地区的特殊性,它实际上是法治具体性的一种体现。区域法治与地方保护主义是截然对立的;与整体法治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区域法治始终注意将“法治”作为核心主题词,强调法治统一前提下的特殊性。在把握区域法治内涵的基础上,笔者进而提出了区域刑事政策的概念。它是指刑事政策的确立应在保持刑法规范相对稳定的大前提下,从适用区域(一般仅以省级为独立的区域单元)和适用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区对犯罪化行为与非犯罪化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立法、司法规范上确定明确的、适合本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刑事政策。区域刑事政策具有导向功能、补充功能、微调功能、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等功能。此外,该部分还进一步阐明了区域刑事政策与刑法基本原则、总刑事政策、以及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法治原则下,区域刑事政策不是对刑法基本原则的否定,而是刑法基本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总刑事政策与区域刑事政策之间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指导与执行的关系,区域刑事政策必须在总刑事政策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与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相一致。区域刑事政策是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从五个方面对区域刑事政策的立论依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区域刑事政策的根本原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国家,各地区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区域特殊性非常显著。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地区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导思想意识、法律文化以及政治状况朝区域性的方向发展,也势必影响具体刑事政策的实施方式;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犯罪现象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这就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与具有区域特征的犯罪相匹配的刑事政策进行调控;此外,在中国块状的各地区,尤其是在省级行政区,倡导区域刑事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基础。第二,常识、常理和常情是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石。一个区域的正义的常识、常理和常情,可以指导并衡量当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就刑事政策而言,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应当以正义的常识、常理与常情为指导思想,尤其应当顾及刑事政策运用地区的社情民意,并作合理的出入罪及刑事责任的宽严调整。第三,区域法治的正当性是区域刑事政策的前提。首先,在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过程中,法治的渐进性决定了地方法治是必要的。对于能够满足法治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条件的一些省份,利用制度演进和治理方略的设定,率先在某些方面达到法治国家的目标,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其次,地方的能动性决定了区域法治的现实性。各地区在国家实现法治的过程中能够并且需要体现能动性,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各地区在国家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并构成了地方法治的实证基础。第四,区域刑事政策的宪政基础。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权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分权体制之下,在承认“地方自主权”的语境之中,具体法治的运作模式在各地必然有所不一,“地方法治”的宪政基础亦并不匮乏。而且,区域刑事政策在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都承载了法治统一性的意蕴。第五,刑事政策的灵活性与具体性是区域刑事政策的实现条件。刑事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能够根据地区的客观状况及时地进行调整,它是区域刑事政策实现的必备条件。第四部分:区域刑事政策的实践走向。在对区域刑事政策的理念、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提出了区域刑事政策实现方案的具体构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刑法在区域内的有效实施为前提。对于一些轻刑犯罪,应当以教育改化为目的,而不是惩罚;经济犯罪中,对于较为轻微的,数额较小,主观恶性不大的,可以普遍采用罚金刑,对于较为严重的经济财产犯罪,应当慎用死刑;对于情节特别严重、恶劣的犯罪,要予以坚决打击。第二,建立二级刑事司法解释体制。对于具有普遍性的规范性司法解释,确立由最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与省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共同行使规范性解释权的二级司法解释体制。在区域刑事政策的实践过程中,更要注重发挥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的作用,确立适合该区域实际状况的司法标准。第三,营造区域良性发展的刑事政策环境。主要包括确立“国家·社会”双本位的刑事政策观念、营造良好的刑事政策道德环境、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完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刑法的独立性与刑事政策刑法化的路径[J]. 三江高教 2012(02)
- [2].从供需法则看“严打”毒品犯罪刑事政策[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反思与重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0(04)
- [4].刑事政策对民意的必要考量与批判采纳[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1)
- [5].现代化治理视域下的刑事政策导向——能动与有限的分野[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6].我国现阶段刑事政策研究述评[J]. 公安学研究 2018(04)
- [7].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内容及选择根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9(01)
- [8].罪刑法定与司法规则和刑事政策[J]. 中国检察官 2019(13)
- [9].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之中外比较分析[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10].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及特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0)
- [11].暴恐犯罪刑事政策纵向实现的路径重构[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2].环境刑事政策的概念和价值——以司法解释和刑事政策的关系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5(35)
- [13].当代美国刑事政策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J]. 法商研究 2016(06)
- [14].李斯特刑事政策观浅析[J]. 法制博览 2015(13)
- [15].当代中国反恐刑事政策法治化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 2019(03)
- [16].刑事政策社会化:社会治理的新方向[J]. 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 2012(00)
- [17].刑法论丛第46卷[J]. 刑法论丛 2016(02)
- [18].“反腐”国家战略与刑事政策的法治转型[J]. 刑法论丛 2016(03)
- [19].如何跨越“李斯特鸿沟”——《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论》书评[J].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6(00)
- [20].我国反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观念的检讨与重塑——基于对《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立法精神的解读[J]. 刑法论丛 2012(03)
- [21].社区矫正刑事政策价值考察[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3)
- [2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9)
- [23].减刑假释规定修订对监狱工作影响的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10)
- [24].论我国监狱的分类及其完善[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08)
- [25].德国刑事政策的当前形势[J]. 刑事法评论 2018(01)
- [26].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27].我国性侵幼女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J]. 淄博师专论丛 2019(01)
- [28].改革开放四十年:刑事政策的里程碑[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29].反恐背景下我国民族刑事政策走向[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 [30].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转型背景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