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缺血中风作为卒中的主要类型,是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危害极大、亟待攻克的一种疾病。既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可以明显降低急性中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独特优势在国际上也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中风病因病机复杂,临床分型意见颇不一致,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因此,探求中风病辨证规律并对其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对中风病的治疗和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研究目的总结导师刘茂才教授以“阴阳类证”辨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初步建立急性缺血中风“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使之更加符合缺血中风的临床实际,并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证候调查中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方法1本临床研究部分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横断面调查研究为证候规范部分前期研究,目的是初步构建急性缺血中风证候四诊采集表,并以八五攻关量化标准的六证型为金标准,并验证两者的符合率及一致性,为证候规范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第二阶段为扩大样本含量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证候规范前期1252例研究统计分析结果,针对初稿中与专家经验不太符合或有歧义的部分,再次进行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对《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初稿)》四诊采集表内条目进行合并、补充、删除,编制《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四诊采集表,初步建立及评价急性缺血中风“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2第一阶段将缺血中风病急性期1252例患者按照“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进行辨证,所有数据都采取了Access文档保存,此调查表可在计算机上实现,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赋予了查询功能,并将“八五量表”的中风证型诊断分值赋予了此调查表中的条目,在完成数据的采集后可以直接查询各个证型的诊断结果,并且可以按照不同分级程度进行查询,如可查询风证≥7分的病例(≥7分可诊断)。并将阴虚阳亢、火热证归入阳类证,其中出现阴虚阳亢者归入阳类虚证,出现火热证但无阴虚阳亢者归入阳类实证;其他证型归入阴类证,其中有气虚证者归入阴类虚证,无气虚证者归入阴类实证,与“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辨证四型辨证相比较,计算两者诊断的符合率及Kappa值。3第二阶段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病症结合的中风病证候采集表对4077例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中风病证候四诊信息采集,建立缺血中风病急性期数据库。以医学专业思维为先导,初步建立及评价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研究结果1在证候规范部分前期研究中,全部患者1252例急性中风患者均按“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辨证标准进行辨证(辨为阳类虚证、阳类实证、阴类虚证、阴类实证),并以八五攻关量化标准的六证型为金标准,分析得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阳类证的诊断符合率为85.5%,阴类证的诊断符合率为91.5%。提示两种辨证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率,临床上按本课题提出的“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八五量表”规范赋值后得出的诊断为阳类虚证患者(占30.5%)明显高于根据四诊信息采集平台采集后规范得到的结果(占19.1%);相反,通过前者诊断为“阳类实证”患者(占15.4%)明显低于后者(占24.8%);但两种诊断相加后诊断为“阳类证”的患者,前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分别为45.9%、43.9%,基本上一致。而诊断为“阴类证”的结果前后两种方法对比(分别占52.7%和56.1%)也基本上一致。也进一步说明了根据四诊信息采集平台采集后规范辨证的结果是有相当的准确性的。2第一阶段证型探索分析:三个路标(火热证、阴虚证、气虚证)四诊指标与专家经验相比,总体符合率较高,但亦有不太一致者。如舌红、苔黄在诊断阳类证热象中权重最高符合经验诊断,但脉数在热象中权重较低,并出现舌偏斜、肢体迟纵不收、偏身麻木、口渴喜热饮等与热象关联不大或无关联的四诊指标。分析原因,其中舌偏斜、肢体迟纵不收、偏身麻木均为辨病四诊指标,故在四诊中出现频数较高,故而会影响统计结果,而有些指标如口渴喜热饮的出现可能与中风病证型复杂,临床多复合证为主,少见单证独立存在有关。有些热象四诊指标权重较轻,临床以气虚证、痰证、血瘀证为主,但按“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辨证有热象者归入阳类证范畴均纳入阳类证。3第二阶段证型探索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按“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辨证方法进行辨证总体上是可行的,“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的三个路标(一级路标火热证、二级路标阴虚证及气虚证)的四诊指标与专家经验相比有较好的符合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二级路标“阴虚证”四诊指标排在前十位的是舌红、便干、心烦易怒、面红、口唇干红、咽干、脉数、舌底脉络迂曲青紫、腰膝酸软、小便黄赤。其中多数与热象四诊指标重叠,特异性反映阴虚的四诊指标不多,与专家经验阴虚四诊指标(面色烘热、虚烦不得眠、盗汗、眩晕、耳鸣、舌红、苔少)相比,符合率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本次调查纳入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存在偏倚有关:如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总体病情较轻、中医辨证阴类证占绝大多数、阳类虚证样本量偏少等。研究结论中医诊疗疾病的一大特色就是辨证论治,中医的疗效离不开正确规范的辨证,所以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药发展及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课题是在中医学关于证候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系统回顾、评价、专家咨询等,以“八五”《中风病病证诊断标准》为蓝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初步建立了急性缺血中风“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使之更加符合缺血中风的临床实际,并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证候调查中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急性缺血中风“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按三个路标辨证为四个证型是可行的,临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其三个路标(火热证、阴虚证、气虚证)四诊指标与专家经验基本相符。同时,本研究结论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探讨急性缺血中风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药干预的指标体系做好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理论-实训-临床”三段式中医辨证思维教学体系的探索[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12)
- [2].有效培养学习物理的辨证思维能力[J]. 数理化学习 2009(11)
- [3].以递进式训练“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1)
- [4].浅谈《伤寒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辨证思维方法[J]. 山西中医 2013(09)
- [5].中医辨证思维模式概要[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08)
- [6].影响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因素[J]. 中医教育 2009(01)
- [7].定积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J]. 成功(教育) 2009(08)
- [8].病案书写对学生中医辨证思维形成的影响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10)
- [9].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初探[J]. 宜春学院学报 2008(04)
- [10].辨证思维视角下的危机治理方式[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Z1)
- [11].浅述科学哲学视域下的证素辨证思维方式[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7)
- [12].中医内科之启延与中医辨证思维思考[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13].浅析中医阴阳学说的辨证思维[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02)
- [14].中医辨证思维之类证鉴别[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01)
- [15].数学课应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和落实双基的有机结合[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8)
- [16].中医学辨证思维源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9)
- [17].辨证思维六要[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2)
- [18].张仲景多元化辨证思维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9)
- [19].“抽象与具体”在歌唱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08(18)
- [20].戴海青教授使用温经汤治疗闭经的辨证思维[J]. 中国处方药 2020(10)
- [21].辨证思维在政治主观题中的运用——以辨析式简析题为例[J]. 新课程导学 2011(31)
- [22].象症辨证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关键[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10)
- [23].名老中医徐宜厚治疗皮肤病的辨证思维和用药心得[J]. 中医药导报 2019(24)
- [24].耳鼻喉科医生鼻内镜检查中医局部辨证思维培养[J]. 当代医学 2020(05)
- [25].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 [26].如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流程[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1)
- [27].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 2013(06)
- [28].《伤寒论》中的辨证思维方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
- [29].《伤寒论》教学中辨证思维方法的培养[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0)
- [30].中医辨证思维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 2019(17)
标签:急性缺血性中风论文; 阴阳类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论文; 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