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包覆工艺与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碳化硅包覆工艺与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分别以硅微粉和硅溶胶引入SiO2包覆SiC粉体,进行SiC粉体的抗氧化性实验,并研究了包覆SiC粉体抗氧化动力学行为。在SiO2包覆SiC粉体抗氧化性实验中,分别考察了矿化剂、SiO2引入量、包覆次数、烧成等因素对包覆效果和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综合运用氧化增重原理、X射线衍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红外辐射测量仪等测试手段对包覆SiC后的抗氧化性、物相组成、红外透过性和辐射性能进行了表征。在包覆SiC粉体抗氧化动力学实验中,考察了不同温度下、36h循环氧化对SiC包覆效果和辐射性能的影响,并建立起硅微粉和硅溶胶包覆SiC,以及纯SiC的氧化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Arrhenius关系式得出相应的氧化活化能。研究发现,在1300℃氧化4h条件下,不论SiO2以硅微粉或硅溶胶形式引入,均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在1300℃都转化成方石英,且不加矿化剂时的包覆效果更好,方石英晶形发育更趋完整。从硅微粉和硅溶胶包覆效果对比来看,硅溶胶稍优于硅微粉。两种包覆方法均有提高纯SiC辐射率的作用,且硅溶胶包覆SiC的辐射率值稍高于硅微粉包覆的试样。实验表明,1300℃下硅微粉和硅溶胶包覆SiC循环氧化增重曲线分别遵循如下指数形式的数学模型: y = 3.7759(1-10-0. 0316t)、y = 3.698(1-10-0. 0228t)。而1300℃下纯SiC的循环氧化增重曲线则遵循幂函数形式的数学模型: y = 1.2766t0.3649。利用Arrhenius方程探讨了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与氧化温度T的关系式,并计算得到硅微粉包覆SiC、硅溶胶包覆SiC和纯SiC的氧化活化能分别为41822.7456J/mol,44366.8296J/mol,36321.3718J/mol。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碳化硅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 2.1.1 碳化硅的结构
  • 2.1.2 碳化硅的基本性质
  • 2.2 碳化硅的红外辐射性能
  • 2.2.1 红外辐射的基本规律
  • 2.2.2 基尔霍夫定律
  • 2.2.3 碳化硅的红外辐射性能
  • 2.3 碳化硅的制备方法
  • 2.3.1 化合法
  • 2.3.2 碳热还原法
  • 2.3.3 气相沉积法
  • 2.4 SiC材料的应用
  • 2.4.1 传统SiC 材料的应用
  • 2.4.2 新型SiC 材料的应用
  • 2.5 SiC的氧化机理
  • 2.5.1 SiC的钝性氧化
  • 2.5.2 SiC的活性氧化
  • 2.6 SiC氧化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进展
  • 2.7 提高SiC 材料抗氧化性的方法与研究进展
  • 2.7.1 添加抗氧化剂
  • 2.7.2 自修复(自愈合)抗氧化
  • 2.7.3 抗氧化涂层
  • 2.8 硅微粉和硅溶胶
  • 2.8.1 硅微粉
  • 2.8.2 硅溶胶
  • 2.9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包覆 SiC 粉体抗氧化性的研究'>3 Si02 包覆 SiC 粉体抗氧化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料
  • 3.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3.4 性能测试方法
  • 3.4.1 抗氧化能力的测试
  • 3.4.2 红外辐射率的测试
  • 3.4.3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3.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
  • 3.5 实验方法
  • 3.5.1 包覆处理
  • 3.5.2 实验工艺流程
  • 3.6 硅微粉包覆SiC 抗氧化实验
  • 3.6.1 矿化剂的初步选择
  • 3.6.2 矿化剂种类和引入量的选择
  • 3.6.3 硅微粉不同细度的选择
  • 3.6.4 硅微粉不同引入量的选择
  • 3.6.5 省去烧成与否对硅微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 3.7 硅溶胶包覆SiC 抗氧化实验
  • 3.7.1 矿化剂的选择
  • 2 量的影响'>3.7.2 引入Si02量的影响
  • 3.7.3 包覆次数的影响
  • 3.7.4 是否省去干燥制度与烧成对硅溶胶包覆效果的影响
  • 3.8 硅微粉包覆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3.8.1 矿化剂的初步选择对硅微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 3.8.2 矿化剂种类和引入量的选择对硅微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 3.8.3 硅微粉不同细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 3.8.4 硅微粉不同引入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 3.8.5 省去烧成与否对硅微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 3.9 硅溶胶包覆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3.9.1 矿化剂对硅溶胶包覆效果的影响
  • 2 引入量对硅溶胶包覆效果的影响'>3.9.2 Si02引入量对硅溶胶包覆效果的影响
  • 3.9.3 包覆次数对硅溶胶包覆效果的影响
  • 3.9.4 是否省去干燥制度与烧成对硅溶胶包覆效果的影响
  • 3.10 硅微粉和硅溶胶包覆处理的比较
  • 3.11 本章小结
  • 4 包覆 SiC 粉体抗氧化动力学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料
  • 4.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4.4 性能测试方法
  • 4.5 实验方法
  • 4.6 实验内容
  • 4.7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7.1 循环氧化对硅微粉包覆效果和辐射性能的影响
  • 4.7.2 循环氧化对硅溶胶包覆效果和辐射性能的影响
  • 4.7.3 SiC 氧化增重的关系式
  • 4.7.4 硅微粉包覆 SiC 抗氧化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4.7.5 硅溶胶包覆 SiC 抗氧化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4.7.6 纯 SiC 氧化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6 本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线性回归法计算参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连云港东海硅微粉公司做强“硅”产业[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3)
    • [2].浅谈高纯超细硅微粉的生产与应用[J]. 中国粉体工业 2018(05)
    • [3].集成电路用高纯硅微粉项目[J]. 中国粉体工业 2010(02)
    • [4].高纯低放射性球形硅微粉的制备与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10)
    • [5].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J]. 陶瓷学报 2020(05)
    • [6].超细二氧化硅微粉在建筑涂料中应用[J]. 橡塑资源利用 2015(05)
    • [7].球形硅微粉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3(33)
    • [8].年产5000吨高纯球形硅微粉生产线[J]. 中国粉体工业 2009(03)
    • [9].大型高档硅微粉项目在天津启动[J]. 中国粉体工业 2011(06)
    • [10].氧化硅微粉的相变和熔融行为[J]. 硅酸盐学报 2012(09)
    • [11].无铁污染法制备高纯超细结晶型硅微粉的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9(07)
    • [12].超细硅微粉表面改性的研究[J]. 非金属矿 2009(04)
    • [13].硅微粉氧化性质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8(10)
    • [14].洛阳市微苑硅微粉有限公司[J]. 有机硅氟资讯 2008(11)
    • [15].耐热表面改性球形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能[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5)
    • [16].电子级球形硅微粉晶体二氧化硅测试国标发布[J]. 粉末冶金工业 2018(06)
    • [17].硅微粉中氯离子检测方法改进[J]. 化工管理 2017(30)
    • [18].二氧化硅微粉对含矿化剂的石英粉鳞石英化的影响[J]. 耐火材料 2012(02)
    • [19].球形硅微粉的制备现状[J]. 佛山陶瓷 2012(11)
    • [20].一种高效节能的超细高纯硅微粉生产工艺[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1(07)
    • [21].四川建全球最大硅微粉基地[J]. 化工中间体 2009(01)
    • [22].超细二氧化硅微粉改性通用树脂的应用研究[J]. 胶体与聚合物 2014(03)
    • [23].二氧化硅微粉对中频炉碱性炉衬性能的影响[J]. 铸造 2010(07)
    • [24].结晶硅微粉在聚合物中的应用[J]. 矿产综合利用 2010(02)
    • [25].球形硅微粉生产线自动化系统[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8(04)
    • [26].浊度法用于检测净水器滤芯的过滤精度[J]. 清洗世界 2020(07)
    • [27].硅微粉对莫来石-碳化硅质湿法喷射浇注料性能的影响[J]. 耐火与石灰 2019(04)
    • [28].球形硅微粉粒径复配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粉体技术 2016(02)
    • [29].高频等离子法制备球形硅微粉的工艺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29)
    • [30].凤阳县硅微粉标准通过审定[J]. 中国粉体工业 2010(05)

    标签:;  ;  ;  ;  

    碳化硅包覆工艺与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