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导引下塞丁格穿刺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

超声导引下塞丁格穿刺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

孙冬梅1宋鸽2徐博3

(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护理部;2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放射科;3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液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收的行PICC置管治疗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给予传统盲穿PICC置管;改良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对比2组穿刺效果。结果改良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导引下塞丁格穿刺术行上臂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塞丁格穿刺技术;PICC置管

PICC置管是一种静脉输液方式,适用于需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行间歇性治疗的患者,操作简便、安全且创伤性较小,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而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置管留置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PICC置管技术也不断进步和革新,近年来,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不仅置管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较少。为观察其效果,本研究对选取的需行置管治疗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收的行PICC置管治疗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21例,传统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39~70岁,平均(54.51±7.78)岁;改良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0~70岁,平均(54.78±7.94)岁。2组性别、年龄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组患者均给予盲穿PICC置管,置管部位均在患者肘关节回弯处,置管后观察有无回血,之后将导管内导丝撤出,固定导管,最后行X线检查,观察导管置入位置,若不理想需给予调整,在输液治疗期间,需观察患者有无静脉炎或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一旦有异样要及时给予抗炎或溶栓等处理。

改良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指导患者取好卧位方式,调整好超声引导设备的位置,将患者床头倾斜至30度角[2],便于患者观看也利于护士操作,取超声探头对患者上臂血管进行探查,仔细观察并记下血管直径、走向、深度等,寻找到可行穿刺置管的血管后在上臂皮肤上做好标记,取适宜穿刺针并掌握好深度进行穿刺,穿刺后先给患者进行X线定位检查,观察穿刺是否正确和满意,若有不理想需进行调整,正确后再撤出导丝,进行导管固定。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费用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传统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为61.90%(13/21);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6/21),4例发生静脉炎,2例发生静脉血栓;治疗费用为(7963.28±2084.91)元。改良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为100.00%(21/21);并发症发生率为0(0/21),无1例发生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治疗费用为(5897.82±1763.55)元。改良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ICC置管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采用PICC置管输液治疗可有效避免治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伤,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而且留置时间长。虽其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但静脉血管留置位置的选择及置管方式都影响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情况。有研究表明,传统PICC置管成功率在56%~70%间[3],并易引发血栓或静脉炎等并发症。本研究显示,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的成功率显著低于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显著高于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者。传统盲穿PICC置管,由于在肘关节置管易引起活动不便,或由于长时间摩擦、刺激血管等导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血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需要及时进行抗炎或溶栓等治疗,进而增加治疗费用。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对上臂静脉血管解剖结构进行全面掌握,然后进行穿刺,保证了一次性成功率,同时在置管后,改良塞丁格技术将传统的先撤出导丝、固定再行X线检查的操作程序进行了改变,改变成置管后先进行X线定位检查,正确后再撤出导丝,最后固定的操作程序,这样的优点就是防止异位、改善固定后调正困难的情况[4]。不仅提高置管成功率,而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由于穿刺位置在上臂血管,提高置管使用效率,携带方便、活动自如,不会发生摩擦等情况,进而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避免了发生并发症后的治疗费用[5]。因此,采用超声导引下塞丁格穿刺术行上臂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正平;李家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95-96.

[2]朱玲.诊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0(3):61-63.

[3]张晓菊.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4-555.

[4]陈影洁;陈春贤;简黎;黄剑施;李钰燕.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

[5]马姗,马容莉,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9):89-91.

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FZD-2014104)

标签:;  ;  ;  

超声导引下塞丁格穿刺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