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

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

论文摘要

近年来,文化和“文化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日益崛起,为众多学科和研究领域所关注和重视。可以说,文化正逐渐成为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文化长期以来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这种状况值得我们进行深思和重视。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研究阶段中也曾较为重视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传统或“民族性”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但这一时期,比较教育学者大多将文化视为一个因素来进行研究,我们可将它称为“文化因素研究”。可以说,它是“文化研究”范式在比较教育领域得以勃兴和发展的重要的历史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文化研究”的影响下,在比较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的要求下,文化在比较教育领域又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在这种状况之下,比较教育领域开始出现一定的文化转向,“文化研究”范式也随之逐渐得以发展。因此,笔者试图对比较教育的文化转向,以及在这种文化转向之下,比较教育领域“文化研究”范式的发展状况作以论述,以期推动“文化研究”范式在比较教育领域中的发展。本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引言: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论题,研究意义、现状,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文化、“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在这一部分当中,笔者首先论述了文化与比较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旨在突出文化对于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而后,笔者着重论述了“文化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以及它对比较教育研究的作用和影响。第二部分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从对“文化”的研究到“文化的”研究。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论述了比较教育的文化转向,即由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转变,以及比较教育文化观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文化研究”在比较教育领域得以发展的背景和比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新趋势等。第三部分比较教育研究中文化转向的诸侧面。研究范式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涵盖了我们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系列概念、理论、价值、方法及原则等。本文笔者着重从研究单元、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来鉴证这种文化转向,同时帮助我们认识比较教育的“文化研究”。结束语:对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范式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将笔者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有关比较教育“文化研究”的自我反思予以呈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文化、“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 一、文化与比较教育的关系
  • (一) 文化含义的嬗变
  • (二) “文化”地位的提升
  • (三) 比较教育文化因素研究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 二、“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的关系
  • (一) “文化研究”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 (二) “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历程
  • (三) “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 “文化研究”的主要特征
  • (五) “文化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体现
  • 第二部分 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从对“文化”的研究到“文化的”研究
  • 一、比较教育文化因素研究中的“文化”观
  • (一) 比较教育的研究传统
  • (二) 历史—文化研究(文化因素研究)的历史定位
  • (三) 文化因素研究中的文化观
  • 二、比较教育文化观的新发展
  • (一) 纵向维度上:文化的形成性
  • (二) 横向维度上:文化的多元性
  • (三)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 (四) 比较教育研究对于“文化”的不同释义
  • 三、“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 (一) “文化研究”在比较教育中兴起发展的背景
  • (二) 比较教育中的新趋势
  • (三) “文化研究”影响之下的比较教育
  • 第三部分 比较教育研究中文化转向的诸侧面
  • 一、比较教育的研究单元的变化
  • (一) 比较教育文化因素研究中的研究单元:民族国家
  • (二) 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范式中研究单元的新发展
  • 二、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的变化
  • (一) 比较教育文化因素研究的研究对象:国家教育制度或体系
  • (二) 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范式中的研究对象趋向多元
  • 三、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的变化
  • (一) 作为传统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因素分析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 (二) 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范式中研究方法的“文化”特征
  • 结束语
  • 一、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范式的应有之意
  • 二、有关比较教育“文化研究”的自我反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可能性探析[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6)
    • [2].“文化研究”的英国传统、美国来路与中国实践——兼析“文化研究”进入大陆学术思想界的历程[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1)
    • [3].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03)
    • [4].“黑人研究”与“文化研究”间存在天然的渗透性吗?[J]. 第欧根尼 2019(01)
    • [5].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谱系[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7(03)
    • [6].“文化研究”视野下民歌节可持续发展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17(06)
    • [7].“文化研究”的价值与虚妄[J]. 湖南社会科学 2008(02)
    • [8].近三十年中国“文化研究”:开放的话语场域与中国经验[J]. 文学与文化 2019(04)
    • [9].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合法性与学科化[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04)
    • [10].体育文化研究实现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转轨的意义及挑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12)
    • [11].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J]. 文艺研究 2011(07)
    • [12].“文化研究”的意义与问题——与盛宁先生《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一文商榷[J]. 学术界 2011(10)
    • [13].论“文化研究”领域的认同概念[J]. 求索 2010(05)
    • [14].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5].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研究新范式初探[J]. 中州学刊 2018(12)
    • [16].“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 求知导刊 2016(05)
    • [17].主持人语[J]. 文化研究 2017(02)
    • [18].气候变化时代的“文化研究”:谁在敲门?[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6(01)
    • [19].关系主义视野中的“文化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0].主持人的话[J].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4)
    • [21].文化研究的合法化进程与学科化冲动[J]. 学术论坛 2008(09)
    • [22].文化研究、中国经验与介入[J]. 东南学术 2016(01)
    • [23].“身体”的理论旅行——从“文化研究”到“理论之后”[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4].主持人的话[J].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3)
    • [25].“新左派”刊物与英国“文化研究”的原动力[J]. 文艺研究 2010(06)
    • [26].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J]. 教学与研究 2009(12)
    • [27].基于关键词的“文化研究”分析典范——《文化研究的用途》书评[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5)
    • [28].文化守望的诗性逻辑——中国“文化诗学”与英美“文化研究”的比照探讨[J]. 文化与诗学 2016(02)
    • [29].想象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反戈一击:亚际文化研究读本》读后[J]. 中国图书评论 2019(12)
    • [30].超越后现代“文化研究”:“审美生产主义”建构的西方语境[J]. 东方丛刊 2010(02)

    标签:;  ;  ;  ;  

    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