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小议

备课小议

备课小议

杨天镇贵州省天柱县邦洞镇高野小学

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悟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备课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交流。对于每一篇课文,本人是这样做的:

一、细读课文一遍,从总体抓住课文根本。

当我初次接触课文时,并不多读,而是只读一、两遍。读多了,对课文所有内容结构的“枝枝叶叶”都了然与胸,反而不知道采取什么模式进行讲解。我读这一遍,非常认真,非常仔细。读完了,就合上书回忆,在回忆中抓取课文教材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和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只读这一遍就能够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应该就是作者浓墨重彩进行铺叙的,是文章的根本所在。抓住这些也就抓住了主干。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读后回忆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的表现。他时而勇敢、坦然,时而又胆怯、畏惧。为什么?因为他面临的是生死的选择。而这对于阮恒来说,却是真真切切的情感与理性的考验,他的怕与不怕也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状态,而这些内心活动,又是通过他的外在表现描绘出来的。想到这里,我的脑中跳出一个对课文的根本认识,这篇课文不就写了两个字吗——“生”与“死”。这样,教学的方略就在我的脑中形成:①在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在此基础上提问:其实这篇课文就写了两个字,有谁知道是哪两个字?(“生”与“死”);③引导学生朗读有关“死”的段落或句子;④有感情地朗读阮恒输血过程的段落,并提问:阮恒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即勇敢又害怕);⑤进一步朗读,深入体会阮恒当时既怕又不怕的感情;⑥引导认识阮恒虽然害怕却又勇敢献血的动力——紧扣课文题目“她是我的朋友”。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深入理解字词的意思及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

首先,我在朗读课文中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一些关键词语,精彩的文字段落和课文的重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就做上记号。凡生字词语,拿不准的我便查字典注拼音。如《争吵》一文中的“我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就有两个读音“āi、ái”。本课“挨(ái)”是拖延的意思,说明时间过得慢,表明“我”犹豫矛盾的心理。

其次,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我都要细心琢磨。郑振铎在《燕子》中描写燕子用尾尖点水形成的水圈,为什么说成“小圆晕”?而不说成“小圆圈”?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不用“根”而要用“痕”?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别,这是非常有意趣的。只因我自己对课文的妙处和特色这样理解了,才能够引导学生这样去感悟。因为我知道我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这样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够领悟得深,甚至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朗读课文

朗读是钻研教材的重要一环,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一种手段。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尽量让学生在感情深处潸然泪下,或是有身临其境地去感觉。这样,钻研教材至少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就能够反映出他的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多高。朗读精彩的课堂必是充满生机的、灵性的、情趣的课堂。

四、与同事讨论

同事之间的讨论很有用,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语点破,这时会使你豁然开朗,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搜集信息、查阅资料

我的书架上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床边还有电脑。“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教学中我就通过这些工具书及电脑查找课文的背景和一些相关的资料。我有读书报的习惯,喜欢读书、报这对我来说也是备课,也是收集信息的好途径,谁也说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记得有人说过:“备课用了一辈子,而上课却只用半个小时。”这里就说明了备课跟学习的关系。学习也是收集信息。

六、思考教法

首先要把握教学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这样教学方法也就不难解决了。其次即使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趣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七、写教案

我写教案不拘泥与形式。不刻意为应付检查而去一笔一划的雕刻,而只是写个大致过程。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避免遗忘。这相当于“作战计划”。教学目标、过程、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都要记。自己要讲的重要话、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都要写,重要的参考资料也要写。写教案力求自己能看懂就行,更细微的东西不仅写在书上,而应记在心里。

总之,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备课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备课手段都是好方法。

标签:;  ;  ;  

备课小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