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异丙草胺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玉米、大豆、水稻、甘薯等作物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异丙草胺在玉米田土壤、玉米植株、甘薯田土壤和甘薯植株上的残留动态,并对异丙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均采用石油醚和丙酮作为提取剂进行提取。植株和作物样品在采用一定比例的中性氧化铝和活性炭在作为柱填料,先用石油醚淋洗,然后使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9+1的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进一步除去杂质和色素,最后将接收液浓缩定容。本试验选择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带ECD检测器;气相色谱柱:DB-130m×0.25mm×0.25um毛细管柱;载气(N2)压力为21.00psi,分流比为1+5。本试验采用添加法测定回收率,方法的添加浓度为0.01mg/kg,1.00mg/kg,异丙草胺在土壤、甘薯植株、甘薯、玉米植株和玉米籽粒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2%-98.3%,80.4%-101.8%,78.5%-112.9%,81.6%-102.9%,82.5%-103.8%,变异系数为2.2-8.7%,回收率符合残留分析要求。该方法对异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为2.2×10-10g,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植株、甘薯和玉米籽粒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通过2006,200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的两年两地田间实验,研究了异丙草胺在甘薯植株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其在土壤和植株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C=C0e-Kt。在山东省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6年,C=4.564e-0.1184t,半衰期为5.9d;2007年,C=4.537e-0.1157t,半衰期为6.0d。在甘薯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6年,C=76.035e-0.6853t、半衰期为1.01d:2007年,C=82.130e-0.7084t、半衰期为0.98d。在浙江省在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为:2006年,C=6.576e-0.1219t、半衰期为5.7d;2007年,C=3.981e-0.1017t、半衰期为6.8d。在甘薯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6年,C=91.095e-0.7005tt、半衰期为0.99d:2007年,C=96.583e-0.7228、半衰期为0.96d。异丙草胺在收获期植株和甘薯中均未检出。通过2006,200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两年一地田间试验,研究了异丙草胺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上的残留动态。其在土壤和植株上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C=C0e-kt。在土壤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分别是:2006年,C=16.080e-0.104t,半衰期为6.7d;2007年,C=196.134e0.194t,半衰期为3.6d。在玉米植株中两年的降解动态方程是:2006年,C=34030.076e-1.071t半衰期为0.65 d;2007年,C=51021.378e-1.141t、半衰期为0.61d。异丙草胺在收获期植株和玉米籽粒中均未检出。实验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土壤中快,属于易降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