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后发展效应理论出发,首先对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现代化的基本类型及后发展效应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含义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在后发展效应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后发展国家已经进行的现代化实践。从而认识到:由于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在世界部分地区已经工业化的新国际环境中,内部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现代化目标不仅要追赶先发国家早已达到的历史目标,还要适应当前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后发国家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借鉴、搬用先发国家的经验,而在于如何在后发的境况下,充分发挥本国的后发优势,避免后发劣势,创造性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现代化的“后发展效应”亟待研究。本文紧接着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入手,介绍我国在后发展效应下发展现代化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可谓一波三折,从模仿阶段到赶超阶段,再从赶超阶段到改革开放阶段。回顾这一历史进程使我们认识到:后发优势并不是绝对优势,盲目冒进并不是通向现代化的捷径。“后发展效应”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综合效应,它的存在,决定了后发国家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可能重复先发国家的现代化经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后发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具有一般后发国家的优势与劣势外,“后发展效应”在我国还有很多特殊表现。本文从错位现象,不均衡现象,矛盾现象三个方面归纳了我国当前的后发劣势。并从一般优势、大国优势、权威政府、文化传统这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的后发优势。本文还进一步辩证分析了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认为片面强调“后发劣势”,怨天尤人,无异于自暴自弃;片面夸大“后发优势”,有可能会陷入发展陷阱。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根据国情,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的研究,应当看作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因此,本文提出应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寻求我国独特的现代化路径,发展综合现代化,发展内源式现代化,重视制度环境的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最终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版图中后发展国家已经处于落后的地位,奋起直追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但迎头赶上的方法却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