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北朝是魏晋南北朝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包括了北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朝诸国的建立者大部分为北方少数民族。除了北魏在北方短暂的统一外,北朝基本上是一个分裂的时代。各地区由于政权分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而军事征伐、人口流徙、宗教传播等活动,又为实现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条件,为文化和艺术的交融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北朝考古学的研究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田野考古工作中,墓室画像的调查与发掘是一项重要内容。墓室画像分布地域广泛,等级差别明显,图像内容多样,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对于北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目的是通过将分布于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内的墓室画像材料放在北朝这个大的时间和空间坐标中进行观察、研究,来探讨墓室画像与北朝社会之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史料结合考古学资料的历史分析,略论墓室画像所揭示的北朝社会的各个方面,揭示墓室画像与北朝社会的历史联系,展现出墓室画像所体现的历史画面,使研究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像文字一样,图像也是历史的载体,它不仅能够印证文献的记载,同时也为我们观察历史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新的角度,这也正是考古材料所具有的“证史”和“补史”双重价值的体现。由墓葬壁画观察当时的物质文化或其精神文化,所面对的是一些以“死”为中心的材料;但因为墓葬的营建、壁画的绘制,都是活着的人的行为,说到底,我们所探讨的仍是“生”的问题,即探索那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切,充分显示出墓室画像的史料价值。所以,对于墓室画像与北朝社会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文献与图像资料的互证、互补。一是通过比较、综合,将零散的北朝墓室画像材料构建为一个与历史背景基本相符的有机整体;二是在前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解释,挖掘材料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墓室画像与北朝社会的综合研究,成果寥寥。目前取得的学术成果,侧重点大多集中于考古学、美术学等方面。而本文则侧重于历史学,在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北朝社会历史进行综合考察。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略述了北朝之前墓室画像的概况。西汉以后推崇厚葬之风,墓室画像盛行,东汉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画像继续盛行,在许多省区都有发现,它不但显示了这一时期的绘画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貌。接着介绍了北朝墓室画像的情况,如概念、渊源、多元性、发掘情况以及保存现状。李梅田在《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性研究》一文中提到所谓墓室画像,实际上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凡墓室内发现的一切图像皆可包含在内,既有墓葬建筑本身的装饰(如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也有葬具(如棺床、棺椁、墓志)和其它特殊设施(如漆木屏风)上的图像。由于这些图像所处部位、所用材质和制作技法大不相同,学术界一直没有、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名。一般说来,墓葬壁画的载体是墓葬建筑各个部分的表面,而不包括器具的表面,但是在许多北朝墓葬的棺、椁、棺床上也装饰有画像,这些画像的内容与研究北朝社会的面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力求通过对北朝墓室画像的研究,粗浅展示北朝社会的面貌,因此为了研究与行文的方便,本文采用了“墓室画像”这一模糊的概念来尽可能地囊括墓室内的个中装饰图像。最后,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墓室画像所反映的关于北朝社会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社会风俗等方面。北朝墓室画像是在多元文化因素影响下产生和不断发展的,汉墓壁画作为我国古代墓葬壁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丰富的内容是北朝墓室画像的主要源头。随着北魏政权对河西和东北地区的逐一征服,北朝墓葬装饰间接吸收了在这些地区保留下来的汉魏传统,促使了北朝早期墓室画像的产生。随着北魏政治中心的不断南移,出于统治上的需要,其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势必吸收新的因素,并加以融合,逐渐建立起一种既可纳入华夏正统又可被多民族接受的新文化模式,于是北朝墓室画像又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和南朝墓葬因素等,将它们成功地改造和融合,形成一种北朝特有的墓室画像特点。这些特点代表北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发掘研究北朝人们留给我们的“地下世界”,来探究当时社会的踪影。通过对于北朝社会粗浅的探究,发现北朝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借鉴、融合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