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钛掺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u-SSZ-13,钛交换,Ti,Cu-SSZ-13,脱硝
钛掺杂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梦,张国佩,常丽萍,鲍卫仁,王建成[1](2019)在《钛掺杂原位制备Cu-SSZ-13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车尾气排放的NOx(NO和NO_2)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的健康。SSZ-13分子筛由于具有较宽的脱硝温度窗口及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利用Ti Cl4溶液对原位水热法合成的Cu-SSZ-13催化剂进行离子交换,并通过XRD、H2-TPR、NH3-TPD、氮吸附等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离子交换浓度、时间及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最佳的交换条件。结果表明,随着钛负载量的增加,高温活性呈增强的趋势,并且经过高温水热处理后,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催化剂的骨架结构。(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欣,王亮,马来波,张琦,黄西平[2](2019)在《钛掺杂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锰钛共沉淀物作为锰源和钛源,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法合成出钛掺杂的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研究了不同的合成条件对离子筛的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XRD对合成的离子筛进行形貌和物相表征,研究了钛掺杂量、酸浸时间对锂离子吸附量和溶损率的影响,考察了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当n(Ti):n(Mn)为0. 06,酸浸时间为2 h时,合成的离子筛对Li~+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25. 8 mg/g,同时,具有较低的锰和钛溶损率。(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曹红帅[3](2019)在《活塞用铝合金表面钛掺杂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和易成型等优异性能,是发动机活塞的理想材料。但由于铝合金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差,全铝制活塞的裙部和缸体等滑动部件在不断往复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的摩擦功而增大能耗,严重情况下致使活塞失效。采用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优异的类金刚石(DLC)膜进行表面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铝合金的表面性能。本文基于元素掺杂和多层膜技术,利用磁过滤阴极弧(FCVA)设备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具有Ti过渡层、Ti-DLC层和Ti缓冲层的Ti-DLC多层复合膜,系统地研究了C_2H_2气体流量和Ti过渡层厚度对Ti-DLC膜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超厚Ti-DLC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C_2H_2气体流量对铝合金表面Ti-DLC膜性能的影响:Ti-DLC多层复合膜具有典型的DLC结构,表面呈“丘陵”状,存在宏观颗粒和微孔缺陷。随着C_2H_2气体流量的增大,Ti-DLC膜中Ti元素含量减少,sp~3-C含量先增大后减小;C_2H_2气体流量为80 sccm时,sp~3-C含量最高。当C_2H_2气体流量小于80 sccm时,Ti-DLC膜的硬度和结合力逐渐增大,摩擦学性能较差,摩擦系数达0.5以上;当气体流量大于等于80 sccm时,Ti-DLC膜摩擦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摩擦系数约为0.12。选择合适的C_2H_2气体流量,有利于改善Ti-DLC膜的性能。(2)Ti过渡层厚度对铝合金表面Ti-DLC膜性能的影响:Ti过渡层厚度对Ti-DLC膜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几乎没有影响,sp~3-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然而,Ti过渡层的加入能够改善Ti-DLC膜与铝合金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有利于增强结合性能和提高摩擦学性能的稳定性。随着Ti过渡层厚度的增大,Ti-DLC膜的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而结合力与其变化规律相反。选择合适的Ti过渡层厚度,有利于改善Ti-DLC膜的结合性能。(3)铝合金表面超厚Ti-DLC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基于前面的实验探究,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了具有铝合金/Ti过渡层/Ti-DLC层/Ti缓冲层/Ti-DLC层/Ti缓冲层/Ti-DLC层的Ti-DLC多层复合膜,厚度为17~20μm。超厚Ti-DLC膜的纳米硬度为18 GPa,弹性模量为153 GPa,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回复率。在300°C温度条件下,超厚Ti-DLC膜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为0.1185,磨损率为2.5×10~(-5) mm~3/(N?m)。此外,超厚Ti-DLC膜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与铝合金基体相比,沉积有超厚Ti-DLC膜的铝合金导热率降低了25 W/m*K左右。(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河,赵光金,付希凡,蒲想军,陈重学[4](2019)在《废旧电池再生磷酸铁锂正极的钛掺杂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废旧锂离子电池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钛元素进行掺杂改性。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掺杂量对材料物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测试材料电化学性能。与未掺杂的再生LiFePO_4/C相比,掺杂5%Ti的LiFePO_4/C(LFT5P/C)材料电荷传递阻抗减小,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掺杂正极在0.1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40.6 mAh/g,1 C倍率下循环近400次,每次的容量衰减率仅为0.019 6%。(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而耕,张致富,周琼,黄彪,陈强[5](2019)在《不同比例钛掺杂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钛掺杂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不同比例钛掺杂类金刚石膜,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ray光电子谱仪、拉曼光谱仪(Roman)以及洛氏硬度压痕仪等设备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形貌、厚度、sp~2-C与sp~3-C比例、结合强度以及内应力等性能进行表征。经实验分析发现在类金刚石薄膜中掺杂不同比例的钛元素,薄膜的综合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膜基结合度提高,薄膜内应力下降。当钛掺杂含量为8.5%时,薄膜与基体的结合情况优异,内部应力由无钛掺杂时的4.5 GPa降至掺杂含量为8.5%时的2.1 GPa。从本文研究中可以得到钛元素掺杂有利的改善了类金刚石薄膜的性能,同时钛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存在一个合适的比例,即掺杂比例为8.5%时,薄膜的各方面性能表现优异。(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葛洋洋,刘修锋,付跃举,董国义[6](2019)在《钛掺杂对于YMnO_3多铁性能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钛掺杂的YMn_(1–x)Ti_xO_3 (x=0.1,0.2)固溶体,对掺杂前后体系的晶格结构、磁性以及铁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的样品仍然维持六角相结构,在x=0.2时开始有菱形■结构出现,掺杂体系保持着原有的铁电与反铁磁共存的状态,并伴随着弱铁磁性的出现;随着掺杂的增加由Curie-Weiss拟合得到的Weiss温度(负值)逐渐升高,表明反铁磁作用在减弱;体系在低温会发生自旋玻璃态转变,同时冻结温度Tf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对于体系铁电性测量表明其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铁电性能,且极化强度会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童吉灶,张来军,朱叁连[7](2018)在《钛掺杂纳米二氧化锆的精氨酸辅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八水合氧氯化锆为锆源,精氨酸为表面修饰剂,氢氧化钠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锆,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品进行了物相探查及结构形貌表征,讨论了煅烧温度和不同量Ti 3+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锆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表面修饰剂和矿化剂、以适量的Ti 3+掺杂并提高煅烧温度对制备纳米ZrO2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有较明显的影响,能有效改善纳米二氧化锆的光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邵宇,唐仲丰,廖家英,陈春华[8](2018)在《高性能的钛掺杂O3相Na_(1-x)Cr_(1-x)Ti_xO_2(x=0,003,005)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凝胶热聚合路线合成了层状的O3相正极材料Na_(1-x)Cr_(1-x)Ti_xO_2(x=0 0.03, 0.05),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来分析其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研究发现,适量的钛掺杂有助于形成更均匀的颗粒并且会改变样品的颜色.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a_(0.97)Cr_(0.97)Ti_(0.03)O_2具有非常高的库伦效率(首次高于96%),并且在2.0-3.6 V的电化学窗口下,用0.2 C的倍率循环100次,只有4%的容量衰减;在32 C倍率下有110 mAh/g的比容量.(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5期)
杨延宁,吴小帅,杜永星,李小敏,张富春[9](2018)在《铪、钛掺杂钛基底纳米金刚石的场发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泳法分别制备了铪和钛掺杂纳米金刚石的场发射阴极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场发射测试仪分别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和场发射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随着金属铪粉和钛粉的掺杂,阴极涂层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并出现了团聚现象.场发射研究表明铪的掺入反而降低了涂层的场发射性能,钛掺杂后提高了场发射的电流密度,随着钛的逐渐增多,样品的发光亮度逐渐增强,均匀性变差,进一步表明了适量的钛掺杂纳米金刚石有利于提高场发射性能.最后,探讨了钛掺杂纳米金刚石涂层的场发射机理.(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凯,李晓红,张延彬,温才,刘德雄[10](2018)在《磁控溅射结合脉冲激光制备钛掺杂硅薄膜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了一种改进的新型超掺杂工艺,通过真空磁控溅射多层镀膜后结合532nm波长可见纳秒脉冲激光熔融处理,进行超掺杂钛的硅薄膜材料的制备,并对材料的超掺杂层的性质和红外吸收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硅膜层中掺杂的钛原子的百分比浓度超过1%左右,对应钛原子浓度约为5×10~(20) cm~(-3)左右,超过钛在硅中形成超掺杂所对应的原子浓度.钛超掺杂层的厚度超过200nm左右,相对传统工艺具有明显提升,并且钛原子的浓度变化范围不超过20%,分布比较均匀.小角度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经过可见脉冲激光熔融处理后的硅薄膜层材料结晶度为25%左右,呈多晶结构.同时红外吸收谱测试表明,样品的钛掺杂硅膜层在大于1 100nm波长的区域具有很高的红外吸收效果,最高的红外吸收系数达到1.2×10~4 cm~(-1),远超过单晶硅材料.具有比较明显的亚能带吸收的特征,呈现出Ec-0.26eV的掺杂能级.霍尔效应测试表明硅膜层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超过了8×10~(18)cm~(-3).(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钛掺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锰钛共沉淀物作为锰源和钛源,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法合成出钛掺杂的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研究了不同的合成条件对离子筛的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XRD对合成的离子筛进行形貌和物相表征,研究了钛掺杂量、酸浸时间对锂离子吸附量和溶损率的影响,考察了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当n(Ti):n(Mn)为0. 06,酸浸时间为2 h时,合成的离子筛对Li~+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25. 8 mg/g,同时,具有较低的锰和钛溶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钛掺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梦梦,张国佩,常丽萍,鲍卫仁,王建成.钛掺杂原位制备Cu-SSZ-13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张欣,王亮,马来波,张琦,黄西平.钛掺杂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9
[3].曹红帅.活塞用铝合金表面钛掺杂类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黄河,赵光金,付希凡,蒲想军,陈重学.废旧电池再生磷酸铁锂正极的钛掺杂改性研究[J].电源技术.2019
[5].张而耕,张致富,周琼,黄彪,陈强.不同比例钛掺杂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J].陶瓷学报.2019
[6].葛洋洋,刘修锋,付跃举,董国义.钛掺杂对于YMnO_3多铁性能的调控[J].硅酸盐学报.2019
[7].童吉灶,张来军,朱叁连.钛掺杂纳米二氧化锆的精氨酸辅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8
[8].邵宇,唐仲丰,廖家英,陈春华.高性能的钛掺杂O3相Na_(1-x)Cr_(1-x)Ti_xO_2(x=0,003,005)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9].杨延宁,吴小帅,杜永星,李小敏,张富春.铪、钛掺杂钛基底纳米金刚石的场发射特性研究[J].河南科学.2018
[10].王凯,李晓红,张延彬,温才,刘德雄.磁控溅射结合脉冲激光制备钛掺杂硅薄膜的研究(英文)[J].光子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