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栾炳群[1](2009)在《银杏、桑树复合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文中研究说明蚕桑产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地区适用性宽、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数量优势的传统种养业。由于栽桑养蚕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公顷桑产值和单位劳动力价值不高,再加上受国际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而导致茧价不稳,对蚕桑生产带来不良影响。银杏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树体高大挺拔,树冠硕大,叶片浓密,萌蘖能力强,生命力顽强,耐旱、耐瘠薄,病虫害少,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在桑园中套栽银杏树,实现立体种植,优势互补,对于稳定蚕桑生产和促进银杏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首先介绍了银杏生长栽培特点和栽桑养蚕业的主要特点,结合泰兴市传统蚕桑产业和特色银杏产业的实际,通过分析泰兴市具有银杏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优、产量多、效益高,在全国银杏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地域特点,说明推广银桑套栽技术的必要性。(2)从“银桑套栽技术”的建立入手,着重介绍了“银桑套栽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在栽植上实现了“上、中、下立体配套”,效益上达到了“远、中、近优势互补”的目的。近期效益以蚕茧收入为主、套种收入为辅,中期效益以蚕茧、白果、套种收入互补,远期效益以白果收入为主,远远高于纯作桑园和银杏园的经济效益。既克服了蚕桑因茧价波动、效益不稳的矛盾,又有效解决了银杏园栽植后五至八年内无效益以及大小年影响、产量不稳,生产上难以大面积推广的难题。(3)详细介绍了“银桑套栽技术”的技术要点:科学选择苗木,科学栽培,合理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加强核心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的达标建设、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基地建设。(4)分析了技术的风险,并提出了茧丝行情突变后的应对措施、白果市场价格走低的应对措施。强调了发展银桑套栽高效规模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较好的群众基础、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
王岩松,王承元,沈雨志,丁飞[2](2004)在《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文中认为
王岩松,王承元,沈雨志,丁飞[3](2004)在《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文中提出本文概述了银杏与桑树间作的模式,对23.3hm2银桑间作十年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中长期效益进行预测,剖 析了银桑间作的成功之处,指出了尚需研究的问题。
二、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桑树复合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银杏生长栽培特点 |
1.1.银杏生长的温度要求 |
1.2.银杏生长的水分要求 |
1.3.银杏生长的光照要求 |
1.4.银杏生长的土壤要求 |
2.栽桑养蚕业的特点 |
2.1.栽桑养蚕业的主要特点 |
2.2.国际丝绸市场对栽桑养蚕业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
2.3.适度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理由 |
3.银桑复合栽培技术建立和推广的意义 |
3.1.长远优势明显 |
3.2.经济效益 |
3.3.生态效益 |
第二章 技术路线及经费预算 |
1.技术路线 |
2.课题实施经费预算 |
第三章 银桑套栽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基础 |
1.银桑套栽技术的形成 |
2.银桑套栽技术的特点 |
3.推广银桑套栽技术的基础条件 |
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
3.2.基地试验取得成功,技术水准处于中试熟化阶段 |
3.3.科技人才队伍健全,服务网络覆盖面大 |
3.4.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实施风险小 |
3.5."银桑套栽技术"在泰兴的发展优势 |
第四章 银桑复合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
1.银杏、蚕桑单项生产新技术的建立 |
1.1.银杏早果丰产技术 |
1.2.银杏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技术 |
1.3.银杏病虫害防治技术 |
1.4.蚕桑公顷产250kg优质蚕茧高产栽培技术 |
1.5.桑树速生丰产技术 |
2.银桑套栽模式的确定 |
2.1.选择合适品种 |
2.2.留足营养面积,确保银桑均有正常的生长空间 |
2.3.筹划科学施肥方式,确保银桑相互协调旺盛生长 |
3.核心区标准化建设 |
4.示范区达标建设 |
5.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基地建设 |
5.1.实施地点及规模 |
5.2.实施进度 |
5.3.预期效益目标 |
5.4.考核指标 |
5.5.模式和技术实施效果 |
6.组织与技术保障 |
6.1.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
6.2.强化技术保障和服务 |
第五章 技术的风险及应变措施 |
1.现阶段主要问题 |
2.茧丝行情突变后的应对措施 |
2.1.实施科学养蚕 |
2.2.适度规模经营 |
2.3.建立专业合作社 |
2.4.加大扶持力度 |
3.白果市场价格走低的应对措施 |
3.1.多着并举,搞好原果销售 |
3.2.立足市场需求,做足"树"的文章 |
3.3.链接银杏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
3.4.立足农民增收,发展深度加工业 |
3.5.加强行业自管,建好银杏协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参加课题与发表论文(调研报告) |
致谢 |
(2)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杏与桑树间作的模式 |
2 十年来的经济效益 |
3 经济效益评析 |
四、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桑树复合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D]. 栾炳群. 苏州大学, 2009(10)
- [2]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J]. 王岩松,王承元,沈雨志,丁飞. 蚕桑茶叶通讯, 2004(04)
- [3]银杏桑树套栽十年效益评析[J]. 王岩松,王承元,沈雨志,丁飞. 江苏蚕业, 2004(04)